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涛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2.
陈潇 《鸡西大学学报》2014,(3):126-127,130
离别题材的诗篇由来已久,就萧统《文选》而言,其中虽未立"离别"类目,却存在着数量颇丰的离别诗。这些离别诗历经两汉、魏晋、南朝三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这一发展变化表现为:离别诗内容趋于丰富,创作手法趋于多样化,反映士大夫阶层的内在精神世界更趋细腻。究其原因,则与萧统的选诗观及离别诗题材的特殊性两方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李重华意声关系上坚持"音居首"的观念,其与谢榛"诗三要"有较大关系。具体讨论诗声时,李重华强调诗歌的平仄、阴阳清浊、精细等作诗方法,这是对前人诗声构成要件的深入讨论。就音节的特点看,他提出哀乐两端、音节有不同类型、音节与体制的关系,表现出其格调论的思想因子和独特的诗声创见。  相似文献   

4.
何逊诗在梁朝时就备受好评,很有艺术魅力,且影响久远。何逊离别诗清丽感人,在用词、句法、写法、意境营造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在艺术方面对中古的山水诗、抒情诗都有重要贡献。在当下,应充分发掘在“诗可以群”思想陶冶下何逊离别诗的情感教育价值、文学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送别诗的发生学研究,旨在探究送别诗发生的理论依据.重土轻离是送别诗产生的重要原因,然而,送别诗的发生却必须从分离道别开始,离别是送别诗发生的必要条件.人类对于分别意识的觉醒并且事实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离别,才有可能发生送别诗.送别之际的赠物、赠言、赋诗乃至各种送别仪式,为送别诗的发生准备了充足的条件.离别时刻感情的震撼点燃了送别诗创作的激情之火,苦闷的发抒使送别诗的发生成为现实;而祖饯祝辞在传达集体意识上的局限性与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优越性,决定了送别诗一旦涉足送别题材领域,就成为送别文学中的一种不可替代的体裁.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特征。李白离别诗的流传离不开其独特的意象塑造。李白离别诗的意象可分为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空间意象有单独的语词意象和意象组合等形式,时间意象则有时表达为一个动作,有时则表达为景色描写。  相似文献   

7.
一、古代送别诗及其主要特点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友离别往往数载难以相见,尤其是在动乱的年代里生离有时就意味着死别。因此,在古代,人们特别看重离别,离别  相似文献   

8.
蔡星灿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126-128,138
<诗经>是我国各种诗歌的源头,其中的离别诗在送别方式和抒情方式上都对后代离别诗有强烈的范式作用,送别方式包括送别怅望、送别赠物、祖饯赠诗三个方面;抒情方式包括营造特定情景抒写离情和铺叙渲染抒写离情两方面.这对后代离别诗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离别,是人生亘古的话题。悠悠岁月里,离别诗是诗人们抒发离情别恨、离愁别绪的载体。教材里自然也有一定数量的离别诗。然而,学生  相似文献   

10.
离别是唐代诗歌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题材,但晚唐离别诗的情感与初盛唐存在鲜明的差异,它已不再雄健浪漫,自然飘逸,它的情感走向了悲愁、淡漠、闲适和清幽。究其原因,是时势的变化影响了晚唐诗人,以及诗风,加上变革后的儒、释、道的影响,晚唐离别诗已失去了壮大昂扬之气。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离别诗很多,诗人常将离别之情寄寓在流水中,形成了离别诗中的流水意象,对后世离别诗创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送别方式、离情与流水的关系及流水意象形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可以将禅诗分为两大类:禅境诗和禅意诗。所谓禅意诗是指诗人以世俗分别知做就的禅诗,而禅境诗则是诗人以般若无分别知做就的禅诗。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禅意诗用的是直阵禅理(赋)的手法,或者借事物喻禅理(比)的手法,而禅境诗用的是象征暗示(兴)的手法。禅境诗给予人的是一种终极安慰,在那种语境中,我们飘泊无寄的心灵似乎找到了终极归宿,我们悖逆自然的精神似乎回归了原初的灵泉。  相似文献   

13.
4月10日 多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世间总是少不了分别,无论是谁,都会和朋友、亲人离别,而许许多多的诗人,用诗来倾诉自己的离别之情。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歌的繁荣成就了"中国是诗的国度"的美名,名家名作层出不穷、诗歌流派纷呈、形式各异、技法多样。送别诗即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多情自古伤离别,无论是初唐陈子昂还是盛唐李颀、李白或晚唐杜牧等诗人都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离别诗。纵观唐代诗人的足迹,我们可以将他们的送别诗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李松永 《现代语文》2006,(11):18-20
一、盛唐余韵 韦庄诗有盛唐余韵。《唐诗广选》:“韦庄离别诸篇,尚有盛唐余韵。”①《唐人百首绝句选评》:“觉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余韵。”②先看两首离别诗:  相似文献   

16.
在离别诗创作史上,李白的离别诗具有独特的个性,尤其表现为浪漫情怀的个性化表达方式。李白独特的浪漫情怀表现在现实、人事、自然及诗心等方面,由此影响了离别诗的独特风格,抒发了诗人政治理想、旷达襟抱、自由精神及以虚为贵的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7.
离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唐代赠别诗堪称我国古代诗苑中的一朵奇葩,炫人眼目。拙文通过对其兴盛的原因及春类型和特色的论述,试图发掘其固有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让它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送别诗是唐人诗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再加上人事有浮沉,人生多乖违,往往聚散无常,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  相似文献   

20.
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阅读古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什么是诗眼?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上说,“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当然,这个定义是根据出题需要而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