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到暑假,各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就多了起来,比如学科培训、班主任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普通话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场面壮观。在培训方式上,培训者照本宣科,将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复制”到教师培训中来,“我说你听,我讲你记”,这种“填鸭式”的培训方法,使教师培训变成了“教师被训”。在培训内容上,培训者依旧重复着“昨日的故事”,老生常谈,缺乏新意,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中,教师培训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作为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负责人,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学校培训教师的有效途径。我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尝试、在与被培训者交流中省悟,问题就出在组织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心理差距太大,往往形式上双方在互动,但实质上心理互相排斥,组织者不了解被培训者的心理需求,被培训者不清楚组织者的培训对自己有多大用处。经过3年的探索,我校建构了“愿望达成”培训模式。由于这种培训模式有效地克服了被培训者对培训者的排斥心理,使被培训者心理接受度大大提高,所以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参与性校本培训模式理性思考 思考之一:校本培训不容忽视被培训者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地位。同样,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也是培训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如果没有被培训者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培训者在培训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整个活动就可能蜕变为“灌”“注”式,  相似文献   

4.
“培训者培训”(针对培训者群体的教育和培训)是特殊的职能所需。进修学校的培训者广义地说应包含教研、培训、科研、信息化等所有承担培训业务的教师。他们是教师的教师.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应比一线教师站得高、走得远,否则其工作将无法进行或者是毫无意义。那么培训什么?怎么培训更有效?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做法是普适性的素质培训与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相结合。思路可归结为三句话.即“以全面提高教职工素质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线”。其做法可归纳为以下“八个举措”。  相似文献   

5.
“国培计划”是由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旨在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专项培训活动。针对“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从研修目标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研修方式与培训机制的创新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方面对培训方案的设计进行探索。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了帮助学员更新知识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与拓展实验技能的目的,同时起到了示范培训模式的作用,对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均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师培训中培训者的作用及其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培训中培训者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培训对象在教师培训中具有不同于正规教育中学生的特点 ,因此 ,教师培训中培训者作用的运作形式必须发生转换。培训者从传统教学中的以“教”为主 ,转移到以“教”和围绕培训对象的“学”而给予引导和服务为主。  相似文献   

7.
关于培训者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训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地位比较“显著”(是教师的“教师”),责任比较重大(承担着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任务),如何提高培训者的素质、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培训的理念、内容、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对培训者培训作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师既是工作者,也是学习者和研究者,但在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区域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多重角色往往被人为地割裂开来,不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科培”三维一体的教师研训模式,力图探索一种把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区域教研结合起来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利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裘金圆 《教师》2012,(6):122-123
一、背景在园本教研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理论学习一般都是一种“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作报告式的方式,信息的传递是单向封闭的,没有多项互动的开放式交流,而且很多学习培训没有专题性、目的性,经常流于形式。怎样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活动的要求和建议,凸显了教研的支撑保障作用。教研工作的顶层设计体现了教研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将学校教研、区域教研和区域教师培训机构有机地联合,并强调了教研系统与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资源整合,从不同发力点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区域教研要提高教研工作站位和统筹教研工作格局;校本教研方式要从强制到吸引、教研主题从抽象到具体、技术支持从网络教研走向“互联网+教研”;同时要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集合各方力量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习者积极学习的心理机制。建构主义也认为,个体是通过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地建构、改组自己的认知框架进行学习的。以往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培训方式由于受训者不能真正地参与活动,不能与培训者进行有效的、平等的双向沟通与交流,致使培训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在这种背景下,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参与式方法”进入了培训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认知强调那些在个体的分析单元中不可能看到的认知现象,认为要在由个体与其他个体、人工制品所组成的功能系统的层次来解释认知现象,并且试图在工作情境的层次上解释人类活动中的智能过程是如何超越个体参与者的界限的。分布式认知理论是认知科学新的分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教师培训网络平台,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搭建了有效整合各类认知资源的信息化平台,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提高培训质量和效能的目标,是帮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3.
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是“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进修学校培训工作的核心任务,对于培训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培训者的专业化水平是师资培训成败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师资培训发展水平、新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因素;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实施反过来为培训者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培训者的专业成长,使培训者从“经验型”教师转变成“学习型”教师、“专家型”的教师和“研究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专业化教师培训者队伍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教师培训者队伍中直接承担教学任务的培训者具有很大的流变性,其专业缺失表现为:培训活动主体的对象感不强;缺乏对培训活动主体的学习需求分析和调查研究;缺乏培训活动组织方式的学习和研究。为此,应从规范和制度层面建立促进教师培训者专业水平提升的系列机制,包括教师培训者队伍的遴选机制、培养机制、聘用机制、评价机制和流动机制。其关键在于确立规范培训者资质的遴选机制和保持培训者队伍开放性的流动机制,在此基础上解决培训者资质问题和建立专业化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相似文献   

15.
一到暑假,各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就多了起来,什么学科培训、班主任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普通话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场面很壮观,但培训效果又是怎样呢?笔者在以往的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经常看到:一些管理者就某一专题,请来专家、教授或管理者自身为教师进行讲座,真可谓是“台上一人,台下一片”。在培训方式上,培训者不分“青红皂白”,将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复制”到教师培训中来,“我说你听,我讲你记”,这种“填鸭式”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营造一个支持性培训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向明 《教育科学》2003,19(1):53-55
培训(特别是参与式培训)需要一个开放、宽松、支持性的环境,以便学习者放掉防御,深入探索已有资源,主动与人交流合作。支持性环境需要培训者改变角色,从传统的“教师”、“专家”、转变为学习者的“协助者”、“服务者”。本文通过对比支持性培训环境与防御性培训环境的六对特点,探讨了营造一个支持性培训环境的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为各类培训者转变观念,提高技能,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培训者专业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温州围绕“培训者先行发展”思路,以政府行政助推为主导,通过政策,有力保障培训者优先发展;通过评先评优系列活动,促进培训者自主发展;通过培训与学习,有效提高培训者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泰国南邦毒贩特殊劳管所汉语培训”为研究个案,实地调查了参加培训者汉语学习情况及教学情况,了解培训者的学习心理动机和学习态度及语言环境的作用。研究发现培训者的缺陷在于缺乏汉语语言环境,只能通过课后学习及上课时跟教师交流的方法来学习汉语,没有机会用汉语和其他母语者交流,他们习得的机会就比一般学习者少了几倍。本研究最后提出了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意见,以期对类似培训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互动式教师培训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教师在受教育期间的学习方式均以接受式为主,这种学习方式很自然地会被教师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我区作为第二批国家级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根据课程实施的要求,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全员性的通识培训。实践证明,采用互动式的培训方式行之有效。互动式培训,即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多向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在为期一个月的浙江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中,培训是这样展开的:1.共同制定培训计划,感受自主学习。从“这次培训你们想学哪些内容”开始,让学员以自己的工作和正在研究的课题为基础,提出各自的需求和建议,并将学员的建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园本教研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中,教师发现传统的理论学习一般都是一种“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作报告式的方式,信息的传递是单向封闭的,没有多项互动的开放式交流,而且很多学习培训没有专题性、目的性,经常流于形式。怎样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在思索,并进行新学习模式的探索,于是基于行动研究范畴的“辩论式”的园本论坛活动诞生了,它是一种新型的、互动式学习范式,它有效地推进了我园对新《纲要》的学习和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