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蚩尤和炎帝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后裔或臣属的关系。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不同的两次战争,而且后一次的战争是黄炎联合战败的蚩尤。炎帝和神农并非一个人,古人之所以将其合并为一是因为神农氏是农业时代的部族,而炎帝正是后来农业部族的首领。  相似文献   

2.
"炎帝神农氏"称谓的形成过程及演变轨迹,可分以下几个阶段:战国以前,"神农氏"与"炎帝"二者截然分开,有着严格界限;战国时期,二者开始交叉叠合;西汉仍以区分为主,两汉之际开始逆转,东汉则以融合为主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彻底融合为"炎帝神农氏",从唐宋一直沿用至今。此过程与不同时期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演进趋势相适应,反映出民族融合进程中人们对古史传说的整合及对上古史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历史典籍、文献的梳理及其所载历点的推算,同时结合出土文物考察(即“三证合一”法),对中华人文始祖太嗥伏羲、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的故里、生卒年代及其主要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订和论述,再论太R皋伏羲距今七八千年,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距今六七千年,并提出了伏羲孕于西洞庭之滨、诞于洪江高庙,炎帝诞于会同连山,黄帝诞于岳阳君山(寿丘),他们一生的活动和创业均在荆楚黔中等新观点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祥地,是中华龙凤文化的最早家园,根据丰富的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和方志家谱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料研究证实: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皞伏羲氏公元前580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洪江高庙;炎帝神农公元前5080年辛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会同连山乡;黄帝轩辕氏公元前466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的长沙寿丘(即今岳阳君山的轩辕之丘);帝少皞青阳氏公元前4600年前诞生于湖南怀化芷江县;颛顼公元前4491年诞生于湖南怀化会同县的若水镇(或洪江的高庙);尧帝放勋公元前2317年甲申诞生于湖南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舜帝重华公元前2277年甲子,诞生于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此外,战神蚩尤和"霸九州""平九土""步十日四时"的江淮"水正"共工等人亦于公元前4300年以前分别诞生于湖南娄底市的新化大熊山麓和怀化洪江的高庙。  相似文献   

5.
神农是后世对中国远古发明农耕人类的赞词,也表示农耕时代。炎帝、黄帝是后人心目中明君圣王的形象,以形容与称呼中国农耕时代众多部落中的两大部族。二者不是人名,也不是帝王或部落酋长名号。黄帝部族的姬姓部落,常与炎帝部族联姻。周王朝建立后,编辑的《诗经》有不少歌颂姜原、太姜诗句。在长期流传下,使后世以为只有炎、黄才是中国人的祖先。  相似文献   

6.
吴艳  李鹏 《中国漫画》2020,(3):22-23
上古斜杠青年炎帝神农氏,精通农业、医药、贸易等,传说是牛头人身。当大地上的人类逐渐多起来以后,现成的食物就不够吃了。于是他打算开班教学,让人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谷种从天而降,被收集起来播种在开垦过的田地里。太阳发光发热,让粮食茁壮成长。农业生产得到促进,走向农耕文明就在不远的将来.  相似文献   

7.
论炎帝称谓的诸种模式与两汉文化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历史上的炎帝不是某一个人的独称,而是一个特定的首领位置的称号,是由许多曾经担任这一职位的首领的共称.炎帝称谓的基本模式为"炎帝 担当炎帝的那个氏族的姓氏",如"炎帝神农氏"."帝号 氏族姓氏 首领的名字"是炎帝称谓的完整模式,如炎帝神农氏帝承,指的是神农氏族担任炎帝职位的一位叫帝承的首领.先后担任炎帝的氏族有神农氏、厉山氏、大庭氏、归藏氏、蚩尤氏等.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即是神农氏和蚩尤氏两家.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把炎帝仅仅视为一人的独称造成的.对于炎帝的不同称谓,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炎帝神农氏为一系,炎帝蚩尤氏为一系,他们都是炎帝文化的杰出代表.所谓"黄帝战蚩尤"的事件乃汉代当时政治文化的叙事产物:汉初尊崇炎帝,司以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则体现出对于黄帝的尊崇,但炎帝文化的内在力量与影响,与黄统展开了长时间的较量,终于使汉王朝重回炎帝文化怀抱.班固等人重新改写古史,看似三皇说和新的五帝说,实际上是对于历史的恢复性书写,具有历史实录和维护汉初赤统本位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国上古史和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这一课题持续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炎帝神农文化读本》即是近年来全面系统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又一力作。面对纷繁交错的神话与传说,该书将考古最新发现与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相结合,考证了炎帝神农文化的历史渊源,提出了"炎帝神农肇兴于南方""楚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至炎帝"等观点。通过研析中华文化尊崇炎黄二帝思想发展的轨迹,尤其是考察炎黄文化与近代革命的关系,认为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根脉相通,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炎帝神农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一系列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在中国上古时期是享有最尊地位的人物之一,可以与他并驾齐驱的只有轩辕黄帝一人。应该说炎帝神农是汉水流域人民最大的、最高的骄傲。汉水流域不仅是炎帝神农最早开发的地方、繁衍与发展并走向世界的的主要干道,更是炎帝神农建功立业、推动历史,发明创造,走向辉煌的地方——炎帝神农最大、最主要的功业和贡献都是在汉水流域完成的。尤其是炎帝神农尝百草更是对汉水流域人们在中药与中医文化、防腐技术与饮食习惯、荼叶产业与荼叶文化、地方文化精神和地方文化支撑力方面,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汉水流域人民当今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蚩尤属于东夷族,发祥地在山西高平地区。河南省鲁山县滍水及河北省涿鹿县是其活动的地区。蚩尤当是十六世炎帝,为九黎之君,被后世尊为战神。炎帝与黄帝、黄帝与蚩尤有过许多友好的往来与交流,并不是一开始就打仗。九黎部族在与华夏部族的斗争中失败之后,夏商时期可能来到山西一带。海南的黎族当与中原地区的九黎部族有关系。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南有一郭集,蚩姓在这个村里是大姓,村中有历史遗存说明蚩尤真有其人。  相似文献   

11.
唐人观念中的炎帝,呈现出"人间神农"的特征。炎帝不但成为唐代文学作品中被用来戏谑和再创作的对象,而且充当了医药业始祖和制茶业始祖的角色。与以往高居祭坛之上、只堪仰望的神灵不同,唐人观念中的炎帝具有较多人性乃至亲和力。这种现象与唐代医药业和制茶业的发展有关,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先祖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一般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但炎帝、黄帝同属华夏一族,而中华民族是多民族汇聚而成的,所以,这种认定未必全面。伏羲为三皇之首,与炎黄相比,伏羲传说流传范围广,影响面大。伏羲是人们历经千百年反复审慎地选择而确立并公认了的民族血缘先祖和文化始祖。在选择和确认过程中,又逐渐把众多的勋业归加在他身上,使之终于成为民族共同心理、共同文化的总代表,并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伏羲还赋予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古文化中,凤凰是雉的一种,即鷩雉,龙.即蜃,是鷩雉在特殊情况下入水化变而成或由雉与雉化之蜃交配而生的。上古时代的文明大都是受龙、凤的启示而创造的。而这种龙凤文明最早则兴起于南方。伏羲龙体凤姓,以龙命官,作《易》八卦,是龙凤文化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的华部落、夏部落、龙部落、凤部落原本就是一个部落。  相似文献   

14.
麴嘉考——兼论麴氏王朝的内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麴嘉的政治活动始于推翻张氏王朝的高昌国人暴动,后又策划推翻马氏王朝的白棘城之变,创立了麴氏王朝,在柔然、高车、北魏激烈争夺西域的复杂形势下,成功生存,关键在于推行内外有别的二元化国策,对内弘传汉文化,对外则依附强权,并不断调整臣属对象.这一政策成为麴氏王朝世代相承的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它与精英文学的对立共存是文学演化的内部机制,这种机制决定了俄罗斯文学史的总体样态。这样的文学史观念要求对俄罗斯大众文学的源流进行探考和梳理。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壮大和传媒技术的进步,俄罗斯大众文学日渐发育成熟,形成了其独特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6.
林小红是《红楼梦》的第一号小丫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第八首专写了小红。在最早的《红楼梦》里(《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一步),小红与玉狸(晴雯)、猖儿(袭人)鼎足而立。在庚辰本里,一等管家之女林小红不当小姐当小丫鬟。林之孝夫妇的低调令人赞叹。庚辰本第二十六回写的佳蕙所言。令人感到奇怪。林小红的家庭背景的变迁涉及到复杂的成书过程。仅仅从林小红与晴雯这一对丫鬟的关系来看:《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二步是——怡红院里增加了很多丫鬟,其中有麝月,“笑教开镜与梳头”情节中的小红,换成了麝月。《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三步是——小红的“老子娘”是三等仆人、仆妇,晴雯的“老子娘”是一等管家。《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四步是——小红开始姓林,其父名林之孝,其母林之孝家的在第五十七回看望宝玉,因姓林而被贾母“赶出”怡红院。小红的“老子娘”变成了一等管家。睛雯变成了孤儿。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横滨乃是藉1958年日美双方签订的<日美修好通商务约>而开港.由于通商条约中仅记栽着神奈川开港,而后来横滨却成为著名开港地,遂造成我国学界多把神奈川和横滨视为一个港口.事实上,近代的横滨和神奈川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德川幕府当局出于回避神奈川开港的目的而在谈判中提出开放横滨,结果使横滨在神奈川名义下开港.  相似文献   

18.
冼姓是地域性很强、古越族色彩很明显的姓氏,岭南较多,而岭北少有。有关该姓氏的来源,学术界一直有分歧,有中原沈子国说、福建迁来说和岭南本土说。文章全面分析岭南各种冼氏族谱有关冼姓来源的记述,指出这些观点实是为遥遥华胄而杜撰的,错漏百出,据岭南的冼氏族谱而否定冼姓的古越族色彩并不可信。  相似文献   

19.
近来不少学者认为,张问陶论诗写诗与袁枚相似甚至相同,所以是袁枚的传人。但两人交往的诗文表明,袁枚只是赞扬张氏大才,记录、奖掖的也不是张氏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张氏很少论及并肯定袁枚的诗歌、诗论,而坚决否定着意学袁的主张,还严厉批评后期性灵派。张氏诗歌、诗论渊源是多方面的,前后变化的。他主要受巴蜀先贤李白、杜甫、苏轼、张佳胤等人的影响,而受袁枚的影响较小。故张问陶绝非袁枚及性灵派传人,而是乾嘉时期独立特行的诗豪。  相似文献   

20.
《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是引人注目的,女性的种种表现与其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后来,由于封建礼教日趋严密,后代文人士大夫的爱情诗与《诗经》中的爱情诗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