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溯我国学前教育近十几年的变化,似乎存在这样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时代;第二个时期是儿童中心的时代:第三个时期是儿童中心、教师中心、家长中心的集体中心或称关系中心的时代。从一日作息制度管理的变化中,看我们的教育在不同管理机制下对孩子的有效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3.
怎样的儿童语文教学有价值?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追问的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简单地说,有价值就是被人们需要。追求有价值的儿童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追求儿童、家长、教师、国家甚至世界需要的儿童语文教学。在众多的需要中.儿童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被儿童抛弃,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达到史无前例的方便快捷,人类进入“快餐”时代,“快”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主旋律。当“快”渗透到儿童学习中,给儿童本身、儿童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是什么呢?笔者为小学一线教师,有幸参与儿童的发育发展,借工作之便,能直接了解到儿童家长与日俱增的焦虑和困惑。家长的焦虑与困惑来源于“速成教育”“功利教育”。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慢下来,努力观照儿童的全面发展,关注儿童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重视儿童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6,(6A):4-5
【事件】 20多名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竟然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责任。这件事大大震撼了这些“坏孩子”的家长们。震撼之余,家长们开始反思:“坏孩子”真的很坏吗?于是,今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成立了一个自称为“坏孩子妈妈联盟”,针对20多名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抛开以往的教育方法,代之以尊重孩子天性为前提,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按照教材的要求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培养和提高孩子学习、协作、社交、适应以及坚持的能力。 事实上,是这些“坏孩子”以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爱心唤醒家长,而自发成立这一组织的。妈妈们从不同角度去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编按]  相似文献   

6.
第一,教师要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这是保证交谈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曾经听一位家长谈到她儿子班上的教师,她说:“我老觉得这位教师比较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屑于与我们交换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家长是不可能很好交谈的。因此,双方关系比较紧张,教师希望调走这名孩子,家长则希望换班、换教师。相反,有另一位教师,不仅跟幼儿的关系比较融洽,而且跟家长的关系也相当友好,有时候还与家长在一起聊聊时装、生活什么的,班级氛围特别好,幼儿、家长都十分喜欢这位教师。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结果很值得我们深思。事…  相似文献   

7.
据载,有一位课讲得非常好的教师,经常打骂学生,每年都有一些家长和学生到校长那里告状,每次校长都为他分辩:“他是一位好老师,是特级教师,他也是为学生好。”看来,在这位校长的心目中,体罚甚至打骂学生是“小节”是“小毛病”。其原因是打骂孩子是教师爱学生和关心学生所致。好像只要有爱作招牌,任何不正当、不合法的行为都可以被谅解。至此,笔者不禁想起一个词:“爱心虐杀”。事实上,任何真正的爱都必须以尊重为前提。没有尊重,真正的爱就不复存在。尤其对于身心正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无数铁的事实已经…  相似文献   

8.
黄励 《教师博览》2022,(36):77-78
教师和幼儿在人格权益等方面是平等的,而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师幼之间又是不平等的,“尊重儿童”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对儿童的信任,可以给儿童带来积极的影响。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分析如何了解儿童被尊重的需求、倾听儿童的心声,得出结论:当今幼儿教育中需要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支持儿童,也只有被尊重的儿童才能懂得自尊,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文章提出不能只适应现有的发展水平,要走在发展的前面,适应甚至跨越“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儿童身心发展来剖析儿童的“学习权利”,将其划分为三种向度:指向具有从事学习这一活动的权利;指向具有选择和决定学习目的、内容以及学习途径和手段的权利;指向具有表达自己如何学习的权利。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大可能地尊重儿童学习权利实质上是一种“在学习中的权利”。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特有的学习意向,允许儿童开放自己的学习路径,宽容地对待儿童的“抵抗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0.
杨荣 《上海教育》2005,(5B):2-2
教育,是人类千年明史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职业.然而,如今却面临着种种非议。社会视教育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后堡垒;专家责难教育背离科学,效益低下;家长责备教育负担过重,扭曲儿童个性:教师抱怨缺少尊重与理解;教育家吕型伟老先生也说,现在的教育患上了“多动症”;教育界对功利追求则成了人们批评的重要对象。的确,有的学校不惜加大学生“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