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奎 《新闻三昧》2006,(7):14-14
改进文风,对每一名企业宣传工作者,特别是企业报的采编人员来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必须苦练“内功”。一要苦练思想境界的内功。把改进文风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即思考如何“为文”,更要想如何“为人”。文章是思想之舟,文风是精神世界的外化。很难想象,一个思想境界不高的人,能够具备好的文风。因此,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境界,既是改进文风的内在要求,也是改进文风的根本动力。思想深则文风醇,境界高则文风美。党的新闻工作者随时要做到心中有党性、胸中有群众,自觉视人民利益为至高至上。时刻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  相似文献   

2.
蒋磊 《新闻界》2001,(4):42-42
“轻薄为文”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一首绝句,其诗开头两句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文”,就是指写文章;“轻薄为文”则是指写文章时,作者态度不严肃认真,轻浮,不庄重。这是一种极坏的文风。当年,一些轻浮文人不负责任地写文章讥笑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初唐四杰”,而且当时浮艳之风盛行,因此杜甫写下《戏为六绝句》,予以了针锋相对地批判。且不管当年杜甫写诗批判效果如何,作为一种不好的文风,却谬种流传,至今尚存影响,在新闻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其一,讲大话。作者写作时信口…  相似文献   

3.
“轻薄为文”四字,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一首绝句,其诗的开头两句是:“王杨卢骆当时作,轻薄为文洒未作。”“为文”,就是作文,就是我们说的写文章。“轻薄为文”,则是指写文章时,态度不严肃认真,轻浮,不庄重、这是一种极坏的文风。当年,一些人很轻率地不负责任地写文章讥笑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初唐四杰”,杜甫看不惯他们,所以写诗对这些人予以批评。当年杜甫写诗批评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但作为一种不好的文风,却谬种流传,其子孙绵绵,直到今天。涤荡“轻薄为文”之风采编手记…  相似文献   

4.
吴华清 《新闻实践》2011,(11):43-45
记者深入基层,创作大量关乎民生、民意、民情的现场新闻,转了作风,改了文风,赢得了群众的欢迎,也的确出现了不少新闻佳作。但是,细细分析各媒体报道就不难发现,走基层报道凸显两种弊端:一是“活”而不“厚”,即文风较清新朴实,但新闻主题欠挖掘,新闻价值欠发现;二是“厚”而不“活”,即主题较重大深厚,但文风仍欠鲜活,写法欠创新。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批评了新闻界的不良文风:“有一部分新闻作品,不讲究辞章文采,文字干巴巴的,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句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总书记的批评尖锐明快,揭示了新闻不良文风“假”、“空”、“平”的三个特征。 与“假”、“空”、“平”的不良文风截然不同的是,被誉为“中国新闻银河中一颗闪亮明星”的焦点访谈节目以“真”、“实”、“美”的文风受到观众喜爱,成为吸引了亿万人目光的永恒“焦点”。“访谈”的文风特色在其标题中就得到了鲜明体现,对其…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迅速发展,使媒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主流媒体受到巨大冲击.面对当前环境,提升主流媒体“三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是关键.下面,笔者从新闻文风的独特性、背后的受众观及其与主流媒体“三力”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改进新闻文风,提升主流媒体“三力”. 新闻文风的话语独特性 “文风”与“文体”“文气”等词相似,一般指文章的写作风格.它的形成受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作者思想等条件影响,新闻文风则是指新闻作品的文风.我国新闻作品除承担传递信息的职能外,还承担舆论宣传的职能.因此,我国新闻文风除了适应新闻传播本身的规律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文风?这是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以及今后的新闻实践中。永远需要新闻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文风需要“短实新”、文风需要“接地气”、文风需要“有温度”。文风还需要新形势下的与时俱进,需要鉴他山之石,不断扬长补短……请看新闻人及业界专家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文风,对个人来说,是人们使用语言文字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作风,具有一贯性的特点。对社会来说,文风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上多数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风尚,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特点。个人的文风受社会文风的影响,它常常是社会文风的反映。文风不等于风格,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艺术特长,是一个成熟的作者的思想特点和艺术技巧的综合表现。对于风格,我们主张百花齐放,自由发展。而文风,我们则提倡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形形色色的不良文风。  相似文献   

9.
高素质的现代新闻工作者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而学点古代文法很有必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文能宗经,体有六义。”“六义”,即六条写作的要求:一是“情深而不诡”,即感情深挚而不虚假:二是“风清而不杂”,即思想健康而不混乱;三是“事倍而不诞”,即事例真实而不荒诞;四是“义直而不回”,即意义正确而不含糊;五是“体约而不芜”,即风格简练而不芜杂;六是“文丽而不淫”。即吏辞优美而不矫饰。这六条写作标准,既包括了对内容的要求,也包括了对形式的要求.在今天仍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下决心“改进会风和文风”。作风与文风紧密相联,作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作风。在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党报要增加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必须有好的文风。目前,新闻宣传在文风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克服?好文风从何而来?本期《前沿关注》讨论“抓好作风,改进文风”,希望引起大家对新闻文风问题的重视和思考。这里选发的7篇文章有一定代表性,既有媒体的经验介绍,又有一线记者的心得体会,所述所论中,不乏“亮点”闪现,像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解放军报记者高艾苏所说的改进文风要在采写方面“至人所未至,想人所未想”,就是对作风与文风相互关系精当、形象的概述。有好的作风才会有好的文风,其间道理并不深奥,现在要紧的是从我做起,从每一步扎扎实实的改进做起。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十分重视文风的改革。新政权建立后,在征战不已、百废待兴之际,总理朝政的干王洪仁玕,就把改革文风作为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洪秀全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此策是也”。一八六一年,洪仁玕等人正式发布了改革文风的布告《戒浮文巧言谕》,“文以纪实”则是这篇谕文提出的一个主张。洪仁玕等人提出的“文以纪实”的主张,对当时流行的“不求实学,专事浮文”的腐朽文风,是一个猛烈的冲击。那时候,许多封建  相似文献   

12.
4月4日,中宣部召开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贯彻落实《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座谈会,刘云山同志在会上讲话指出:“要培育清新活泼的文风,多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多联系群众的身边事例,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多采用新的报道形式和报道手法,努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更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段话,言简意赅,既讲明了改进文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又指出了改进文风的途径及方法。贯彻这一要求,新闻单位当统一认识,迅速行动。怎样培育清新活泼的文风呢?本期《前沿关注》就此开展讨论。南振中的文章以“还原感性”立论,虚实结合,旁征博引,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清新学风;杜耀峰的文章从“文以载道”切入,指陈问题,探讨出路,显示出一位党报老总渴求事业精进的拳拳之忱。其他几位作者的文章也都写作用心,各有新意。归结到一点,大家有这样的共识:作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作风;欲有好文风,先树好作风。文风改进,涉及方方面面,“速胜”不可能,“持久”见真功。愿广大新闻工作者共勉:从我做起,从每一天做起。  相似文献   

13.
《财经》石破天惊的文章里,洋溢着尖锐和锋利,而《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文风,有分量而不尖锐。与《财经》“刺玫瑰”的形象相比,《商业周刊/中文版》显现出一种世家的从容大气。  相似文献   

14.
《汉书·艺文志》中的"六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自《周官》的“六书”是指六种字体,刘歆为求“造字之本”而以“象形”等六种条例解之,这和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取向有关。而其“书”有“六”,则密切关乎刘歆的术数思想。《说文》等质实因袭“六书”说,遂致“转注”有其例而无其字等诸多凿枘。  相似文献   

15.
张明 《新闻前哨》2014,(9):72-72
走基层、转作风的目的和意义,最终体现在作品的好文风上 走基层是前提条件,转作风是途径和方法,改文风则是其目的和意义所在 义风实际上是走基层、转作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前些年,拙劣文风浸染新闻界,为社会诟病.有些新闻记者自居为“无冕之王”,有的乐当“干部记者”和”QQ 记者”,当个材料的“二传手”,报道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像篇工作简报,没有新鲜事实,有的甚至还有报道失实的情况;有的搞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眼中只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16.
增强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更好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克服新闻宣传中的形式主义作风和文风,切实提高新闻报道的实效。 新闻宣传中形式主义和文风是一种杂音,一种噪音,是对提高新闻舆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严重妨碍。 当前,新闻宣传中形式主义的作风和文风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面子功夫,重名轻实。不注重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回答群众提出来的问题,不愿花气力去做好释疑解惑、耐心劝服的工作,而是一味追求大规模、大场面。由于重点失衡,力不从心,结果表面上热热闹闹,内容上却有名无实。如报纸扩版,内容“膨化”,泡沫信息,应付读者;电视扮“酷”,互相“克隆”,东拼西凑,内容低俗等等。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 二是制造“卖点”,热衷“炒作”。新闻的炒作是形式主义文风的发酵剂。有的新闻媒体只求所谓“轰动效应”,不讲社会效益。对名人隐私、恶性案件以及经济、社会生活中极易产生负面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党报是党的机关报,体现着党和人民的声音,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端正党报文风,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工作,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表达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文风是党风的反映。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正则文风正  相似文献   

18.
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则是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具体反映,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报道时表现出来的格调、情趣和作风。广义上讲,新闻文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党风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新闻文风的改进是一个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公文卷帙浩繁,历代制诰重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随着朝代更迭和国家治理的演变,对于古代公文的写作,这些重臣文人也都各有见地,形成了古代公文史上的诸多争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公文的文风之争——公文究竟是“华浮之作”还是“据实而书”,此番争论在历朝历代都有激烈上演。而相比之下,与公文的这种“华实之争”紧密联系的雅俗主张则如一条暗流,在各朝各代潜流涌动。  相似文献   

20.
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在空军党委机关开展“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作风”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改进文风要务求短、实、新.多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发文报文都要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