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面向网络资源的双向适应性学习需求,设计基于Moodle平台的适应性网络教学活动,以程序教学为主线,融入适应性学习理论,使用Wiki协作学习、Blog反思学习为主要方法,通过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并且进行实践应用,实践表明:把适应性学习理论应用到Moodle的教学平台中,能更好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
适应性学习系统构建中的双向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适应性学习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而适应性学习系统更加成为研究焦点.本文提出在适应性学习系统构建中应该确立"双向适应"的思想.并且通过"双向适应"的理论分析获得启示,在智能诊断、信息组织和呈现、导航策略这几个层面上加以设计,为系统构建给予尊重个别差异,符合学习适应心理的援助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知识网络与社会网络整合已然成为移动环境下社会性学习的发展趋势之一,而当下知识网络与社会网络整合的方法与途径尚需突破。以"师生共建"为方式与方法,以微信为平台与工具,开展基于微信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双向参与—互动生成"教学、教与学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实现移动学习中知识网络与社会网络的有效整合,有利于移动学习中知识学习和社会性学习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开放教育"以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操作程序上应包括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自学、协作学习、网络学习、课堂教学、综合练习、实验等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应在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双向互动中优化组合,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智能化历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经历了程序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目前,正由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向适应性学习支持发展。由于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过于强调理想化的"教",多年来一直难以克服技术实现与应用效果之间的矛盾。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既发挥了系统的优势,又注重对"学"的适应性支持,是当前网络学习平台智能化的一个研究热点。作为一个交叉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应注意吸取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注重以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远程学习的双向适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远程学习的适应性问题是影响远程学习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导致远程学习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不能适应远程学习方式和网络教学系统不能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应性学习支持.远程学习的双向适应机制认为:远程学习者应该掌握网络学习的基本技能、激发潜在的学习动机、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情感和提高自己的元认知技能,从而主动地适应远程学习方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从而实现根据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提供适应性在线学习支持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刘纯芳 《文教资料》2005,(25):80-82
网络学习适应性是指个体在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下超越学习情境中障碍的倾向。这是对一种新教学形式的界定。我们提到的网络学习系统是以因特网为基础的,具备信息双向流动能力的,突破传统教学形式的新模式。笔者发觉目前网络学习系统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最直接的就是缺乏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基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有效地满足网络教学的新要求。本文在分析目前网络教育模型不足的基础上,论述了适应性网络教学模型的特点,并在分析这一模型关于学习诊断的适应性、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和学习策略的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性网络学习模型还应该提供学生情感转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实现网络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成为提高网络学习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目前大多数自适应学习系统仅具有单向适应能力,即实现了系统根据用户特性适应性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资源、过程和策略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有助于解决学习者认知超载和网络迷航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学习者在此系统中是一种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还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惰性。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和系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建立双向适应交互,即用户主动选择资源的适应性交互和系统主动推送资源的自适应交互。双向适应交互最为关键的是用户模型,而认知风格是用户模型中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元素。从学习效率和使用感受两个层面实证评价双向适应交互性,以及认知风格对其的影响发现:采用自适应学习方式,学习者具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绩效;但认知风格会影响到自适应学习和适应性学习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学生角色、教学媒体、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等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存在着学习的适应性问题,如不适应学习环境、情感淡化、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改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与学生多交流与沟通,建设精品课件。  相似文献   

11.
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0):80-84
网络课件有三种应用模式:面向传递教学、面向自主学习、面向混合式教学。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应当设计和开发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面向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包含六种教学设计成分:学习内容、扩展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动机策略、学习指导和学习评价,论文分析了上述六种教学设计成分的设计方法,归纳了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2.
网络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必要的学习方式,和传统学习一样难免存在学习适应问题,而且网络学习的适应性涉及的因素更复杂、更新颖.网络学习适应性的强弱不但会影响其大学生学习质量,还会影响其人生发展.以自编问卷为工具,对湖南省四所高校的1200多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学习适应性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学习适应性处于中下水平,大学生对心身健康、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四个方面的适应状况不良.  相似文献   

13.
基于情感计算的适应性网络学习系统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计算是与情感相关、来源于情感或能够对情感施加影响的计算。文章在分析适应性学习理论及网络学习适应性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情感计算的适应性网络学习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用户登录模块、情感交互模块、评价模块、适应性学习过程模块及数据库模块进行了详细论述,籍以此解决传统适应性网络学习系统的情感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内网络学习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一样也存在学习适应问题,且呈现新的、更加复杂的特点,网络学习适应问题严重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提高,网络教育质量低下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后果极其严重,研究网络学习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叉.文章在综观国内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概括、论述了网络学习适应性的现状、网络学习适应问题的干预策略及网络学习适应性研究趋势等问题,以期为国内网络学习适应性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网络学习是远程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方式,但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一样存在着学习适应问题,而且网络学习比传统学习的适应性涉及更复杂、更特别的因素。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适应性会影响其学习质量,也会影响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自编问卷,对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浙江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300名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适应性进行了随机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周煦  李盛聪 《成人教育》2005,(12):78-80
成人现已成为网络学习的生力军,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而现在的网络教学课件没有结合这一点,普遍存在着教材上网、线性设计的现象,影响了学习效果。提出非线性设计构想,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双向互动和智能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学习支持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灵活性,决定了它从一开始,就十分关注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根据远程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具体内容,对参与网络教学的学生的在线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网络学习支持系统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学习适应性又叫学习适应能力,是个体为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努力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符合学习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要求的自我调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能力特征。学习适应性是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适应性特征的核心成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初探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多媒体与网络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和缺点 ,提出了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系统应该具有的五个教学功能 ,总结了传统智能学习系统的结构、应用现状和结构转变要素 ,最后 ,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系统应该有由七大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居民子女尽管已经享受到和本地孩子一样的教学条件,但是,长期的城乡分治导致了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化差距,新居民子女与本地学生存在着心理差距和尊严差距,尤其是他们的"学习适应性"问题非常突出。所谓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