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世界上的万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的本质,就在于其内部矛盾的特殊性,这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内在根据。因此,只有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够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又在哪儿呢?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不但要关注教材"说什么",更要关注教材"怎样说"。语文教学其实是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说什么",进而由"说什么"到理解"怎样说"的过程。在这里,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说什么"是与其他学科相同或相似的要求,而理解"怎样说"则是语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和应该特别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3.
殷安平 《考试周刊》2012,(25):32-33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指教学与生活有机融合,使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教师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应该善用教材而不依赖教材,让教材成为生活的再现与延伸,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教材产生共鸣、与老师产生共鸣、与同学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内容是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语文的课堂定位要准,对于语文能力主要靠的是训练,不可"节"外生"枝",无需微言大义的讲解。语言的品味、理解、运用才是本色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内容是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语文的课堂定位要准,对于语文能力主要靠的是训练,不可"节"外生"枝",无需微言大义的讲解。语言的品味、理解、运用才是本色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是语文教学的根。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蕴含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挑选、找准"文本的语言训练点,  相似文献   

7.
安文军 《成才之路》2011,(17):35-35
何谓语文,是"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利用它在无痕育人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既能加强思想教育,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专家精挑细选来的,文质兼美,课文中的每个字词都是有"温度"的。要让语文课散发"语文味",感悟课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不可忽视。《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用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飞机起航,帆船出海,都有一个起点,语文教学也有一个起点,那这个起点在哪里呢?沈大安先生说:"要上好课,文本细读是基础。"语文教学的起点在文本解读,因此,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潜心涵咏,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教学内容,并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视角去解读文本呢?不妨从以下视角开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以咀嚼的"硬骨头","啃不动",但又不得不去"嚼碎"了"品味"它。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运用的现状,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积累运用的兴趣,这些都是指导学生准确有效地积累运用的前提。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全面地理解小学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内涵,提高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有效策略,也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毅 《西藏教育》2011,(11):16-17
于漪认为:"学语言不只是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更应关注人。要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生命存在的价值,对青少年进行"生命与爱"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朱玉霞 《文教资料》2011,(32):40-41
语文学科是一门大学科,基础学科,理应是最该重视的学科之一,如今却陷入了"姥姥不爱奶奶不疼"的尴尬境地。怎样改变语文的尴尬境地?教师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追求"文以载性";坚决重视积累,追求"举三反一";坚决执行"重在感悟",追求"点石成金"。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形成技能和习惯。以洪宗礼为首的教材编写组,以探索语文教材创新体系为重点,着眼于"单元合成",着力于"整体训练",把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多线并进"的语文教学综合实践系统。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写作体验的缺失是语文教学费时低效之根本原因。只有促使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基于"教"的"写",丰富写作体验,才能实现基于"写"而"教",即将教师写作体验转化为"遵循三境融合之写作规律、理清上下文之逻辑关联、渗透语词锤炼之文学传统"等具体策略,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增强情感力量;明晰写作本意,提升谋篇布局力;感受汉语魅力,形成鉴赏能力",并因此实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使之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学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以课文为本体,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逐渐深入地解读“课文说什么“”课文怎么说”和“课文为什么这么说”,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情感和精神的陶冶。课堂教学资源的开掘、构建民主对话的课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科之间的沟通、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体现等都十分重要,但必须考虑在课文的规定性中作合理的、适度的协调。一理解“课文说什么”读懂课文,正确理解“课文说什么”,是基础,是第一步。理解“课文说什么”不只是语文教学的要求,在各科教学中学生都必须达到这个水平,否则,课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把学生当作"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走进教材",而归根结底还是要"走出教材"。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直面生命,促进学生生命潜质发展的诉求。而语用价值便是在适切的情境浸润下,通过师生研讨、实践运用等途径习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巧,为学生的交际服务。这正是语文教学直面生命的直接体现。一、让语用意识在理解关键词语中渗透作为语言类学科,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不断积淀的过程。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9.
《河北教育》2011,(6):F0004-F0004
根据教育部及国家语委的要求,为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与发展,引导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社会语文生活。关注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语言文字报社特举办首届"国语杯",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在语言训练实践中,必须采取如下策略: 一、把握语言训练实践过程的两个阶段 语言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或说话,普通总不外两件事,一是‘说什么’,一是‘怎样说’。”“说什么”就是内容,“怎样说”就是形式或方法。内容与形式或方法,其实不应分开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