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俗话说:“文章自己的好”,这也许是凡动笔总要花一番心思的缘故吧!过去,我也是这样,总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写的东西有所改动,哪怕是个别字句也不忍割爱。可近些年来,当我和报纸、电台打上交道后,渐渐地改掉原来的想法,反倒养成了“多写多修改”的习惯。记得前年《镇江日报》登了一篇抨击“意识流会议”的议论,我有感而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通讯员都希望自己投出去的稿件能见报。当自己的稿件被报刊或电台采用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原稿与采用稿仔细对照比较一番,这对今后写稿是大有益处的。以往,我阅读别人的文章总觉得人家写得好。后来才明白,那些好文章大多是经过编辑精心加工的成果。以后,当我的稿件见报后,就注意对照琢磨编辑是怎样修改的。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我这样学习写稿》的文章,全文700多字,寄给《新疆新闻界》。编辑删繁就简,仅用150多字就把意思表达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去年12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上  相似文献   

3.
刚写新闻稿件时,我几乎没有周末休息日,每天就是不停地写稿、投稿。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投了近300篇新闻稿件,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那段时间里,我真的有些心灰意冷。后来才想明白,这些新闻稿件之所以没有一篇见报,重要的原因是我总抱着只要把稿件投去了,编辑一定会帮着修改的想法,而不去认真写好每一篇稿件,不注重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4.
论年头,我算是个老编辑了;又因为喜欢写点“豆腐块”文章,有人称我为杂文作者。我就不揣冒昧,从编者兼作者的感受出发,谈谈文化人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文章怕改不怕改? 首先要说,文章是不怕改的。个中道理,前人已经讲过多次:写文章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认识活动,而客观事物是复杂和变化着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表现恰当。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问世的,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历史文献,当然不能再修改它。但是,从1872到1893这21年中间,当《宣言》在一些国家再版时,马克思、恩格斯曾为它写过7个序言,一方面肯定《宣言》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又根据新的实践在某些问题上作了重要的补充。从文章要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这个意义上说,我以为,这些补充也可以说是一种修改。鲁迅是举世公认的文章大家,同样主张文章要改,翻开他的手稿影印集,便能看到有苦心修改的痕迹在。他还建议初学写作者多看名家修改文章的未定稿本,从中了解“不应该那么写”和“应该这么写”。由此可见,鲁迅是何等重视修改文章这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胡昌方 《军事记者》2006,(11):67-67
“站着写作”著名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明威,治学态度十分严谨。《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曾修改了30多遍,直到他认为简洁明了为止。《老人与海》的手稿,也修改了近200遍才放心地拿去付印。有位记者问海明威:“你的小说为什么写得那么简洁?”他回答说:“我的秘诀很简单。我是站着写作,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他解释说: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自己把文章写得言简意赅,免得读者费时读我的文章。“愿做中间派”当年,陈毅同志在与一些报刊接触中,平易近人,十分谦逊。他每次寄稿总是要求编辑严格地“按质论处”,不以“官职…  相似文献   

6.
艺良在来稿《文章要不断修改》中说,有人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话很对有道理。改文章比写文章更难、更重要。因为文章的初稿只能算“半成品”,在谋篇布局、立意、选题以及遣词用字等方面还较粗糙,要加工成“成品”,就必须不断地修改。修改文章的方法因人而异,但不外乎有以下两种: ——边写边改。有的是写完一段改一段,有的是  相似文献   

7.
2001年我荣获开封日报社通讯员好新闻奖,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惊喜之余,体会到通讯员要脚踏实地写新闻。学习求“细”。各类报刊我都爱不释手,如痴如醉。自名“珍珠集”的小本子成了我的“随手宝”,里面记有“好标题”、“好导语”等,还粘贴了很多“好新闻”报纸剪样。现在,已存放近30本。我连续三年自费参加了开封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不断地学、细致地钻、不停地写。心诚则灵,仅2001年,在《开封日报》等刊发稿件就40余篇。采访求“实”。《王庄村的民情夜谈会》被开封日报社评为通讯员好新闻,采访时颇费周折。…  相似文献   

8.
我给新闻刊物写稿,以《新闻三昧》最早。起初是由于报社一位老师的推荐,我手头有了一本《新闻三昧》。至于《新闻三昧》编辑部里的人,我是一个也不认识。我边学边写,尝试着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整理成文字,投给《新闻三昧》。在等待了半年多时间、数十次投稿之后,我的文章终于变成了铅字。当然,在这些被发表的铅字中,有好多是经过编辑老师给修改过的。兴奋之余,我将发表过的文章与原稿进行对照,看编辑老师是如何给修改的,以便从中汲取营养,然后再进行总结。之后再写稿,再投稿,用稿率慢慢地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9.
谢顾问:常听人说:稿件“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每逢写了稿子,除了自己反复修改几次外,还要请领导和老通讯员们帮助修改。如此七改八改,把我想要表达的思想全改得走样了,可稿子见报的并不多。于是,我对这个说法怀疑了,请帮助我弄清这个问题。81246部队焦德欣焦德欣同志: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叫“稿子是改出来的”,这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大概是一个意思。修改果然比写作本身更重要吗?我的体会是──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志来讲,多给他们讲讲文章多修改的重要大有益处。有些通讯员,虽写作基本功不大好却…  相似文献   

10.
我在参加刊授学习前,读书和写作态度很随便,不求甚解,写作不打复稿,采访不写提纲要点,写作后又不想修改,经不起推敲。通过学习《新闻知识》《新闻基本理论》《报纸编辑学》等教材以后认识到,写新闻不是单一的实践活动,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也要有丰富的事实材料,还要有一定的表现技巧,要想反映得恰当,准确。我认为要反复地推敲修改。“多改出佳作”。如去年八月间沈阳市微波站载波班在抗洪  相似文献   

11.
我见报第一篇是600字的消息,看似有些偶然,其实是我紧跟形势、选好题材、有的放矢的结果。初写报道时,有位老报道员给我传经,说写报道要跟准形势,才能提高见稿率。老报道员的话时常提醒我看报学习,掌握了解当前形势。1990年底,《军事设施保护法》颁布实施已快半年了,我从几家报纸中看到这方面的报道很少,f是注意留心收集这方面的素材,经过近半个多月的反复酝酿、琢磨,我采写的第一篇《河南省保护军事设施有成绩》的60D字综合消息,投书不到10天,就被《河南日报》、《法制日报》、《河南广播电台》采用。自此,我得到启发:要想…  相似文献   

12.
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要写好标题,首先要抓住文章的本质,从文章的内容里寻找让人过目难忘的标题来。下面是笔者作题的一点心得。写出“视觉”。笔者写过一篇反映一座深山变电站里职工生活的稿件,我认真推敲后,取名《深山安居乐业图》,被《中国电力报》采用。写出“嗅觉”。我觉得我们家乡的一种风味食品——熏肉很有意思,遂写一稿,仔细琢磨后,写出《大别熏肉喷喷香》,后被《中国食品报》刊登。写出“感受”。在城市里呆久了,总觉得少点什  相似文献   

13.
我在写稿道路上,得出了这样一条经验: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更要用心去读,因为文章经编辑之手见诸报端,其中总有很多学问。感触颇深的是我采写的一篇言论稿件,写的是有关双增双节的事,自制标题为“话节约含新意”,引用一家银行用摩托车换自行车的一件实例,分了五个自然段,计648个字。这篇稿件投寄《湖北日报》,不到10天,就被编辑精心修改后发表在《湖北日报》四版读者论坛栏目里。见报标题是“对节约要有全面正确理解”,全文仅分两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4.
从我的第一篇习作被印成铅字到现在,我坚持笔耕不辍地写报道已有12年。其中分别参加了军报举办的第五、十二、十三届新闻函授,目前共发表作品300多篇。如果要问我写新闻报道有什么“绝招”或“捷径”的话,总结这些年的“爬格子”经验,我的体会是:写新闻报道需要“三勤”。  相似文献   

15.
文章要想写得好,必須反复地推敲和修改。普通所说的修改,是在文章写成以后;其实,在文章沒写以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綱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都經过了多年的多次修改。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的。要是这第一步功夫沒有用够,动起笔来就常常会写不下去,或者免强写下去,結果还是要不得。这种事先的构思或写提綱,一般人都是做的,但功夫却不一定都用得够。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里說:“許多人写文章,做演說,可以不要預先研究,不要預先准备;文章写  相似文献   

16.
刚开始“爬格子”时,就有亲朋好友提醒我:千万别写批评稿,那会闯大祸。在此后近20年的笔耕生涯中,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总感到除了要报道各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成绩外,还应当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 这里说一件我始料未及的事: 1995年2月,我在采访中发现:我们县尚有29%的“绿条子”不能兑现。这些钱大部分是打工仔、打工妹们含辛茹苦地积攒下来的,不少家庭正等着用这些钱购种子、上医院、交学费……而由于种种原因,邮政汇款总难以到手。这一情况深深触动了我。经过几个夜晚的思索,我将采访记录整理成《湖北通山29…  相似文献   

17.
本刊要我写一点有关赵超构老人的新闻观点与新闻理论的文章。对此,我写不好。我只知道构老在这方面的一件小事,这事是同他在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时写的复刊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思想前后一致的。可是有一些人办报却从不想及这个问题,他想的总离不开“飞入帝王将相家”,因为,那才是他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么,对不起,不谈最保险;谁要多谈,我就打倒他,那就更前程无量,富贵百年了。“文革”时期我在上海,多说听到批判一个叫做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我写了一篇内容为柳林县邮电局乡邮班思想政治工作抓得细,民主气氛浓的稿子,准备发时,看到了《新闻与写作》第9期上唐恒金的文章,上面说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做到“四个一”,即一稿一事,一事一议,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我很受启发,就对刚写的稿子进行修改,去掉了思想工作部分,只剩下民主管理部分,并且删掉了一些与主题联系不紧的内容,字数从1200多减少到400多。1986年11月16日《山西邮电》  相似文献   

19.
朱农 《出版史料》2005,(4):75-75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一书,1919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到1930年共印行了十五版。1929年收入“万有文库”出版时,经作者提议,书名改为《中国古代哲学史》。195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重印此书时,作者为此写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中说:“我的意思是要让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单独流行,将来我写完了‘中古思想史’和‘近世思想史’之后,我可以用我中年以后的见解来重写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我不预备修改这本《中国古代哲学史》了。”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办事处贺元芳:我是退休的小学教师,闲来无事给报社前后写了60多篇稿,一篇未被采用,搁笔不写了。去年初,我借到第二期的《新闻与写作》,看了《通讯员要注意学习》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写稿需要具备许多知识。从此,我注意学习《新闻与写作》上刊登的文章。读了《广播经济新闻中数字的妙用》,《传神的动词》、《新闻中的对话》等文章后,我写稿时就参考着使用,改正了以前我盲目用数字,喜欢用形容词,乱用对话的毛病。在《新闻与写作》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写消息、通讯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