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先进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建设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入手,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概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4.
论传统儒学思想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由该民族的传统的思想、文化长期熏陶、培育、凝结而成的,它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和表现。就我们中华民族而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培育的结果,它凝结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一般言,儒、释、道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但尤以儒家思想文化最能代表和体现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精神之形成,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最大。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概而言之有家国一体等十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审视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就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的培育过程,民族精神的培育和确立就是中华民族复兴志向的培育和确立。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进行国家意识教育、中华民族意识教育、中华文化意识教育和中华民族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志刚 《学语文》2008,(6):22-22
阅读教学中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奠定阅读教学的民族基础 经过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为世人所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培育了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些文化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奋进崛起的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的思想源泉。可以说,我国语文教育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弘扬和培育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建设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一体多元的大文化。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是构成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楚文化曾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其精神内核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曾经深刻影响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要培育和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就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倡符合民情、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成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承载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又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得到更好地弘扬。文章以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为基础,探讨在传统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代精神领域的问题或许就在于那种能够体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并能够把全体人民有力整合起来的总体精神或核心精神;这种总体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西方近代的理性精神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内在相关,而全球化的挑战又为我们探讨民族精神与现代人的生存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培养民族精神应把青少年做为重点,青少年 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只有大力倡导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把亿万青少年紧 紧聚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 个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灵魂,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精神、时代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大学精神在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统一的。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应充分体现、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未来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支撑民族生存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通过阐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问题,从而说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应对各种挑战,抵御各种风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风云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民族精神,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这种精神。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及其相应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格特质的人,国民教育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公众教育”,是指全社会都参与到新的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公共精神”品质的关键,是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可以折射出这一民族和国家文明的面貌;反之,从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中也可以看到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投影。突出民族精神中“公共精神”信念的教育,既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华民族的“国家形象”的长远之策,又是构建一种涵摄“公共性”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追求于其中的、富于鲜明时代特色的开放的民族精神新生形态之必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自我改造和不断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改造了民族思想和心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改造了民族思维方式,以马克思主义精神改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使之发生了质变,也使中华民族切实成为现代民族,并十分现实地推动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抗战前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加强。从民族自保的角度,思想界相当一些人士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为一个民族要延续,作为其象征的文化传统应当得以保存,并由此得出了返本开新的结论。然而,他们同样面临着自清末以来中华民族精神转型的一个悖论:即如果改变中国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新的民族精神必定是一个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东西;如果不改变其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所谓民族精神的转型便是换汤不换药。正因为此,直至抗战结束,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和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在大学生中大力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