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瑜明 《广西教育》2005,(1B):59-60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具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所以,教师只有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教学灵活多变,讲课富有情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上课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的身心统一过程。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的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心理活动的整体展现,一堂成功的授课需要教师将自身的心理完整和谐地加以发挥和运用,达到完满的状态。这些心理活动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注意和情感,它们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晓丽 《教育现代化》2005,(11):124-124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应是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教师被称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是通过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常健康的心理。如果教师具有洞察学生心理的慧眼.不怒而自威,学生先服一半。如果讲到学生心理要害之处.尽管轻声慢语.尽管说话不多,然雷霆万钧,势不可挡。话说得适时、适量,就会产生力量,其基础就是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识过程。心理学实验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处在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就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处在消极状态,那么就会学习劲头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恰当运用心理规律,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下面就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规律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且要为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须做到“细心观察、广泛了解、努力沟通”,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做朋友,与学生零距离。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学中的心理调控.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学生的思维、情绪、动机、自信心等.使其心理活动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以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结合数学教学,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温柳 《教师》2010,(24):103-103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效果如何,与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有关。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符合教育心理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面临诸如学生厌学、缺乏积极性等问题时,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则越显重要。  相似文献   

8.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是一种心理管理的过程。制度的实施、工作的落实,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教师的心理活动来完成的。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其心理活动和所处的心理环境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因此,在新形势下,学校管理者要研究教师的心理特征,掌握教师的心理活动,有效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创造适于教师工作的心理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正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过程。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具体的心理活动,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主要塑造者,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的学生观、人生观、教育质量观直接关系到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关系到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心理特征的表现有多种原因,对此应采取积极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探索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给教育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里的灵魂就是指心理。如果教育者的行为符合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的水平特点,就会促进教学;反之阻碍教学。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完善教学过程,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师角色与学生心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对咅乐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并指出咅乐 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教育价值和地位。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咅 乐教育须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愷的歌唱和感受咅乐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咅乐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 愷操’思想教育的任务通过艺术形象感染完成;培养学生咅乐 表现力、感受力和鉴赏力。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咅乐教学中学生 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在学习 咅乐技能时的心理活动,在咅乐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等。重 视教师心理品质的塑造’使教师能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 加之科学有效的心理调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教 师应加强咅乐教育的科学化’更好地实施多元化教学’提高咅 乐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极其复杂多变的。总的看来。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过程,即学生的认识过程、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另一方面是个性心理,即学生的个性倾向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调控学生的心理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起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能随着教师的要求而转移。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先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师们来说,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压力。以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其健全心理为己任的教师群体.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教师须重视学生歌唱时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绪,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心理状态和丰富的想象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为准确、规范、完美地表现声乐艺术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教师人格形象之于学生道德心理建构的整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教师人格塑造的热点问题,侧重从教师人格形象的价值定位及其对学生道德心理建构的影响等维度,提出树立人格高标,守住学生道德心理底线;走近心灵世界,激活学生生命成长因子;走下神圣教坛,引领学生主体参与回归生活;提升文化判断力,创生学生自律抗变免疫机能的教育理念,以期不断优化学生道德心理建构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8.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实质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握发声机能,从而进行正确地歌唱.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歌唱发声时的思维活动和整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有: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不强等;客观方面受到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的心理调节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教师若善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中真正掌握歌唱技能,则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占70%。人所进行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完成的。当代青少年虽然健康、向上的良性心理占主流,但不良心理仍然在许多方面影响和困扰着学生,这不仅有可能扭曲学生纯洁的心灵,阻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而且也会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总体素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必须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个体的思想感情,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如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挖掘其潜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