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国内外一些学者主要从概念邻近性对转喻进行认知研究。这种转喻观是以结构主义的空间邻近性为基础,并从认知角度对其研究进行了拓展。但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邻近性转喻观研究仍有一些不足,如未说明转喻是实体间关系还是域间关系,未澄清转喻是否必须要发生指称行为,未探讨影响常规转喻和新奇转喻形成的因素等。从概念邻近性角度对转喻定义不应忽视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的影响,概念邻近性转喻观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转喻范围不断扩大的当前,"显著度"这个概念的提出能够将语言学家认为是转喻的一些语言现象排除在外,使转喻的范围得以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目前研究中"显著度"这个概念的相对性太强,不得不依靠具体的语境对之进行补充。因此,有必要对"显著度"进行重新界定。通过对显著度的界定,转喻可以分化为两类:策略性转喻和认知性转喻。  相似文献   

3.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转喻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主要从概念邻近性角度对转喻进行认知研究。他们从认知角度对以Jakobson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提出的空间邻近性转喻观进行了拓展。原型范畴理论转喻观则把转喻看作是以空间上"部分-整体"邻近性为原型的范畴。虽然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转喻认知研究对当前的转喻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仍有待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概念转喻的本质、认知原则、认知运作模式及其认知理据等的解读,说明转喻作为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映射,是一个概念实体或载体,在同一ICM或认知域内运作,向另一个概念实体或目标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其认知的基本原则是邻近性相对突显性和可及性原则。它可以在多种转喻生成关系的同一ICM中运作,其目标义在概念上是突显的。通过分析汉语熟语在概念整合网络中的在线意义构建和幕后认知,认为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转喻性和隐喻性习语表达方式的工作机制和解释提供了一种适当的理据。  相似文献   

5.
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隐喻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关系,而转喻一般涉及同一个概念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介绍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隐喻和转喻产生的认知理据,对突显性在隐喻和转喻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反义同词指一词兼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义项,是词的多义性的一种特例。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探讨了反义同词的生成机制,并对反义同词中的转喻关系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反义同词中的反义关系具有概念的邻近性、范畴的同一性、显著度的不对称性,反义同词的生成依托于概念转喻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转喻的形成机制出发,通过体验哲学观和语言交际观对于Panther和Thornburg的转喻偶然性的论断进行了辩驳。目前,认知语言学界尚未对转喻的邻近稳定程度进行较好的分析。文章在Barcelona的观点上,以"外延内涵传承"理论为基础,对于转喻邻近性的稳定程度进行分析,建立转喻的稳定-偶然连续统,探讨何为稳定的邻近性,何为偶然的邻近性。  相似文献   

8.
转喻是用事物易于理解或易于感知的凸显部分来转指事物的整体或事物的另一方面或部分,转喻的认知理据是基于两个概念域之间的邻近关系。转喻可分为语言和修辞两种,其中语言类转喻可分为领属性和合成性两种,修辞类转喻则可分为明喻式、暗喻式、比拟式和借喻式四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对"转喻"的界定都是指语言概念的转换,主要发挥着修辞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转喻"的理解弥补了传统语言学中对"转喻"了解的局限,而是从语言识别的角度对转喻进行研究,从中可以明确,转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作为认知机制存在的。本论文针对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转喻分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转喻是两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是经验概念范畴化的认知手段。隐喻通过选取或构建词义间的相似性,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使词汇在原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新义;转喻通过邻近性原理激活同一认知域中的凸显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以连锁或辐射的形式达成对新生意义的认识。可见,词义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内在组织规律受隐转喻理据的支配,因此,词汇教学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能力和联想推理能力,从而构建词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2.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两种重要的词义延伸的方式。隐喻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由源域向目的域映射,转喻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在同一个域内实现事物间的映射。隐喻和转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的metonymy是个令中国英语学习者感到困惑的辞格.本文从定义入手,分析了造成metonymy与metaphor混淆的原因,并从英汉对比的角度,阐述英、汉语相同与相异的借代模式,指出metonymy这一辞格运作的认知基础在于相邻联想和突显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词多义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来实现。隐喻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由源域向目的域映射,转喻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在同一个域内实现事物间的映射。一词多义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难点,通过对"heart"一词多义个案分析,探讨隐喻和转喻在一词多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英语词汇教学提出建议,将隐喻及转喻机制引入教学,对于提高词汇教学效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转喻的经济性、幽默功能、礼貌性和反讽功能等人际功能进行研究发现:邻近性、突显性、心理扫描和构式压制是转喻人际功能操作的认知内因。  相似文献   

16.
词义扩展是人类认知思维的体现。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思维,分别基于事物和概念间的相似性和邻近性而构建,是实现词义扩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多义词教学往往将其各个义项独立,忽略彼此之间的认知关联,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词义扩展的内在机制,并对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培养多义词的认知思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词产生的重要方式之一,词类转换体现了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可用于分析英语转类构词的认知机制。各种词类转换的基础是它们共处于一个认知框中,是基于邻近性而产生转类,转类后产生了概念突显和激活。转类的认知研究有助于从认知角度揭示词类转换的发生机制,为解释语言结构与人们认知事物方式的特点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