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94-97,113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2.
李华香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9
贫困一直是困扰着世界各国的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的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贫困现状的介绍,指出了我国农村贫困的形成原因,探索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方朝明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137-137
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在一方面,扩大了中国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但在另一方面,也扩大了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国家政策方面,虽然有着对贫困生资助的相关政策,但也广泛存在社会化欠缺的问题,构建培养贫困生的"助学"和"自助"体系,是贫困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教育机制,从而将贫困大学生培养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钟超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8(2):82-86
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从一般趋势来讲,必然带来更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贫困人口将会逐步减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2003年人均年收入低于637元的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00万,与2002年相比,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这说明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其原因多样而复杂,应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部农村贫困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宜君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3):35-38
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贫困问题的存在,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已减少到2000年底的3000万,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脱贫效果日益式微,且返贫率居高不下,贫困日益呈现出钢性特征。今天我国要早日消灭贫困并巩固脱贫成果,必须强化对贫困地区人们因自然灾害及家庭成员重病、意外等事件的救济帮助,同时改变制度化了的只重种养的扶贫模式,并通过发展经济、外出打工及改变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建设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与工业化、现代化一致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实现文化、价值等重建,培养起贫困地区人们的反贫困主体精神,在消除物质贫困的同时消除精神贫困,实现真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7.
武惠营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263-263
当前,诸多压力令大学生心力交瘁,心理健康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贫困大学生,他们面临着更多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极力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寇鸿惠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2):69-72
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贵州的贫困根源在于农村的贫困.基于统计数据对贵州农村的贫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实际,文章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和相关措施,旨在为促进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刘尧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5):51-56
本文认为,农村贫困不仅仅是收入贫困,还有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三类贫困是相互作用的。新世纪要消除农村贫困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村知识贫困。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进入转型期后,政府的种种扶贫开发对策效果不佳,农村贫困治理工作陷入困境,表现为:"输血式"扶贫造成消极依赖,"造血"工程事与愿违,脱贫人口返贫率高,贫困代际传递明显,政府干预效果下降。贫困治理的理念未能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均衡、贫困主体素质偏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保障主体单一是贫困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要走出贫困治理困境,必须对症下药,实现贫困治理理念、贫困主体、投资主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改善。 相似文献
12.
提出"行政距离"概念。它描述的是一定行政区划内行政中心同非行政中心进行交通沟通、资源沟通和信息沟通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地方贫困程度和扶贫难度的中间变量,受到交通、资源、信息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在行政距离概念下,交通、资源和信息这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发生作用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行政距离概念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交通不便、未形成区域性优势资源、信息流通不畅是导致农村贫困发生及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物质生活层面,而文中则从精神文化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的成因、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与对策,指出要想根治贫困,必须重视文化扶贫,让她们利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知识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4.
彭腾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10):66-70
我国政府致力于消除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贫困仍然存在,返贫困现象还相当严重。由于制度的缺失与缺陷,农村还存在因病返贫、因教返贫、因灾返贫、因育返贫和因失返贫等问题。要缓解直至消除农村贫困和返贫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全面小康,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今年以来,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当说农村长足发展的“春天”到来了。这对我们从事农村研究的同志来说也是非常欣慰和深受鼓舞的。本从剖析我国农村贫困形成的内在机理入手,力求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政策。 相似文献
16.
刘丽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10,(1):81-85
以《中国期刊网》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情报源,以主题词为检索方式,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2000--2008年我国城乡信息分化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地区分布、作者、研究内容和基金资助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该课题研究的核心期刊、核心机构,探讨我国城乡信息分化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畅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2):115-120
目前,我国农村高等教育与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相比明显落后,突出表现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失衡以及重点高校城乡学生比例失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体制原因、观念原因、政府重视程度等。要改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失衡的现状,应拓宽农村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村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开辟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农村建设,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进展,主要是新农村教育概念的提出与诠释;聚焦农村基础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功能;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教育体系建构。同时,注视其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与回应。 相似文献
19.
张晓飞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3):85-87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指导,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的实践意义进行了论述,就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扶贫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