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人的到来也影响和塑造着一方水土的文化面貌。人的迁移成为一个时期文学现象和地域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一书以“变迁”“变动”为主题,系统考察了人口迁移流动对一时之文学、一地之文化产生的影响,视角全新,解剖深刻,是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2.
王瑜 《中国图书评论》2010,(12):113-115
该书正是以文化为大背景,以"长安文化"为依托,从文学的纵深探讨研究《史记》的文学价值,开拓出《史记》研究更深的层面,从而使人们由《史记》反观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读完何绵山先生撰写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之后,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摒弃了就文学论文学的陈旧模式,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就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优秀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是永恒的时代话题.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与文学发展相融合,创新了文学创作与传播的方式,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学带来了诸多挑战.正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文学发展的现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交互性的优势,促进文学健康科学发展,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文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文化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由李灵灵编著的《新媒体与中国网络文学》一书,以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概述了中国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勾勒出了新媒体与多元文学的交融格局,为读者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文学创作与传播方式,促进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助推器。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效却并不显著,优秀作品缺乏优秀译者,对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缺少营销推广,版权代理制度不成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文章结合中国文学传播的历史和现状,从传播模式的五个环节去探析中国文学传播的困境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中国文学文化传播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与文学的交响──《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文化透视》读后严梅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学的发展受文化环境和文化价值的制约;文学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并始终以这一部分的联系谋求与历史精神相通。逄增玉教授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文化透视》,以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韩辉 《出版广角》2015,(10):36-37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文学,其"走出去"之路却始终步履维艰.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出发,以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探讨文学译介活动中的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的推进,作为文化走出去重头戏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载体。为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更加有效而有序地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中文学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成都商报·大周末》为研究对象,从话题选择、语言风格和报道方式三方面解读报纸副刊的新闻文学品格。副刊新闻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文化创造,满足文化欣赏,实现文化建构,丰富报纸整体个性,体现地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郭新闯 《大观周刊》2010,(41):22-22
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勃兴和繁荣,近年来短信文学也通过手机的广泛使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短信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中,短信负载着文化含量使其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存在方式”。的确,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短信文学的确成为文学领域内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重要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1.
文学期刊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大庆这样一个有着工业文化、英雄主义文化的城市。《石油文学》从创刊起就肩负起大庆油田文化宣传的重任。刊物从内刊到面向全国发行,对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以刊物的形式,在新时代参与到了文化体系建设中。以《石油文学》改刊为例,或可深入认识一本杂志的策划对建构文学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赵明、杨树增、曲德来三位教授主编的《两汉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是《先秦大文学史》(赵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的"姊妹篇",是他们再次创造性地运用"大文学史观"考察与总结两汉文学的又一部很有分量的著作,是两汉文学史研究的新成果。该书认为,上承先秦后启魏晋的两汉文学,从总体上看,仍属于大文学,仍保持着其文学的文化本质,表现为文史哲兼综的形态,和总体文化构型之间存在着互涵互动关系,受文化建构过程中整个作用所驱动,同时又以自身的变革参与了文化建构。因此,特别注重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出发…  相似文献   

13.
孙小棠 《兰台世界》2017,(20):127-128
梅光迪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主张文学改良应立足于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是必要的,但不可全盘替代本国文化。他与胡适都赞同文学革命,但区别在于,胡适以白话文为突破口,意在掀起思想界的改革,而梅光迪对思想的全盘革新不能完全认同。梅光迪的文学改良思路是面向知识精英的,改革的是文学本身,而胡适则以白话文作为革新思想之工具,面向平民阶层,意在超越文学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福建文化,本文通过对《福建文学》散文栏目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文学期刊要充分发挥文学平台的作用,多方面呈现本土文化,加强对地域文化的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15.
刘浩轩 《东南传播》2012,(12):144-146
在我国现阶段的文化活动中,不同文化样式之间的融合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中,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交融尤为引人注目。一方面,文学作为古老的文化艺术,不断地为电影创作的繁荣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和创作素材。另一方面,电影作为试听兼备的新型文化艺术,其综合化、大众化的性质和日趋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文学的存在形态和审美价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文学和影视又是由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材料和符号系统建构的,因此,文学改编与电影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文化现象,已经涵盖了审美观念、价值立场、精神意蕴、表现方式等极其广泛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曹译文  傅宗 《新闻世界》2009,(8):133-134
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光影、图像不断地四处蔓延,侵占文学的疆域和边界,但其内在特质决定了它们之间不是吞噬与替代的关系,而是共生、互补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电视对于文学的借鉴,从文学中吸取营养;而文学也随着视像文化的迅速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通过电视媒体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文学与传媒艺术的关系提出全面的、建构性的观点:不同意德里达和米勒等人的"文学终结论",也不主张恪守文学的原有疆界.德里达和米勒"文学终结论"的依据是印刷时代让位于电信时代,本文认为印刷文化只是文学的媒体之一种,文学并不会因为印刷文化退居其次而消亡.文学可以推溯到文字产生之前的口头谣谚,也可以延展到后印刷文化的任何时代.文学是无法终结的.电子传媒可以产生更多的文学样式,可以改变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也可以使文学得到更为直观的表演.传媒时代自有传媒时代的文学形态.文学的属性在于语言美感和内在视像,同时,以文学运思为其连结纽带.传媒艺术不仅是图像呈现,而且要有内在意蕴,无论是叙事性的讲述,还是抒情性的画面,都需要用文学性的运思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文学和传媒艺术的深度融合,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8.
赵敏俐先生的《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一书,是从对“文学是什么”的反思开始的。他在该书的引言中说,文学是什么?如果说过去我们曾经从社会学的角度把它定义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的艺术”,那么从文化学的角度考虑,我们今天就必须把它定义为“民族文化的语言艺术归结”和“民族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的“外传”和“输出”常常伴随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400余年来,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路始终步履维艰.本文简要梳理自16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历史发展轨迹,力图摆脱单纯解析纯文学因子所导致的肤浅和误解,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获得历史的一些智慧和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学的研究昭示:世界人类的文化和文学是由东方影响西方的。希腊罗马是西方文学的摇篮,而希腊罗马文学的繁荣又接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