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视上表现强烈的平民意识,从社会变革、人文景观、情感世界等方面更多地反映平民的生活和命运,并由此形成颇有声势的创作倾向,还是近一两年来的事。它所展示的探索深化过程,所显现的独特纪实魅力,所蕴含的丰富审美价值,以及所代表的方兴未艾的传播实践,引起了人们关注和探讨的兴趣。一、表现平民倾向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美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的电视纪录片拍摄中,"情景再现"的滥用极易引起纪录片的失真,总体上看,纪录片"真实"与否,与是否应用"情景再现"表现手法无关,而与创作者的综合素养紧密相联,但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必须牢记"非虚构"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相区别的最后底线,正确把握利用"情景再现"的原则和方法,在不违背纪录片本质的前提下将其丰富、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顾名思义是以客观纪录为主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最早是由英国电影评论家、纪录片理论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JohnGrierson)在1926年提出的。纪录片的纪实性不是完全的真实,只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真实而引发人们思考。而真实性是完全客观记录真实事件过程,表现真实的人和事物,不对其进行任何的艺术加工。以历史题材的影片为例,同是在紫禁城拍摄取景的大型纪录片《故宫》和大型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区别就在于整部影片的纪实性和基础素材的真实性。从纪实性和真实性的区别入手,通过阐述摆拍、编排以及数码特效对纪录片的影响,来浅略分析现代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题。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的战略突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蔓 《声屏世界》2006,(2):30-31
中国电视纪录片制作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挑战。从全国来看,除了中央电视台和少部分省市电视台以外,大多数电视台的电视纪录片逐渐淡出了广大观众的视野。其原因究竟何在?把责任推卸给各方面的领导不重视,或者是由于电视观众已然对纪录片这种电视类别丧失兴趣,显然有失公允,也不符合当前电视管理与观众收视的现状。现在,电视界都在关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战略突围之路究竟“路在何方”。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仍然“路在脚下”。即要对自身予以正确定位,深入而充分地研究电视纪录片的特性与本质,从而在与电视新闻片、电视文…  相似文献   

5.
读新闻就如同在生活中打量各种面孔不同的人。有的人乍看很抢眼,却经不起端详;而有的人乍看不咋地,但越端详越耐看。1995年12月7日《浙江日报》一版刊登的《喜看胡柚贴商标》显然属于后者。 一条好新闻首先要有鲜活的新闻事实,然后才能在怎样表达上动脑筋,这在东西方新闻界都得到认可。 《喜看胡柚贴商标》好就好在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原制片人陈芒曾说,“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选择体现了编导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驾驭结构的能力。”一部成功的纪录片正是在不断的选择中诞生的。笔在几年的纪录片拍摄实践中也深有此感。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来说,2010-2012年又是一个丰收期,甚至因为《舌尖上的中国》使一向低调的纪录片重回大众视野,掀起一股纪录片热潮.总体呈现丰富的题材、故事化的叙述、国际化的视野等特征,既有现实题材的全面回归、也有历史题材的热中含忧的创作情态.本文以2010-2012年度获奖的所有作品为依托,进行风格特征的总体描述和衍变评析.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纪录片概念很大,包容甚广,什么类别的专题片都可被接纳。只要是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架构完整、视觉化强且有一定思想容量的电视片与专题片都可以被纳入纪录片的范畴;狭义的纪录片却特指用纪录片的手法与理念去创作有人文精神内涵的、  相似文献   

9.
人像摄影和生活摄影都是摄影领域中最广泛、最常见、最受群众喜爱的题材。大凡从事摄影的人都是首先从这一专门学问开始的。人像摄影即肖像摄影,生活摄影则泛指一切反映家庭生活为内容的照片。这里,仅选几幅国外佳作以窥国外人像摄影的新趋向之一斑。其一,人物特写,重视运用以自然光为主的各种光线,以达到特殊的效果。如联邦德国摄影师P·L诺达拍摄的《流泪》(见封三)。一般人摄影很少使用这样的侧光。人物的半个面孔几乎全部沉没在黑影之中,高光部分的层次也因复制的关系而受到严重损失。尽管如此,这样的侧光照明却把刚从眼睛里淌出的泪珠十分有力地表现出来了。加之大胆剪裁,不求其全,使观者一眼见“的”。这张照片是大胆用光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呆板的室内人像拍摄方式,虽然牺牲了一些技术上的优点,而求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千年古刹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量唐代丝绸,几乎囊括了唐代丝绸的所有品类,总数达七百多件,被誉为唐代丝织品的宝库。但是,这些弥足珍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电视纪实一方面强烈要求回归纪录本性,保持生活的原始形态(即“原生态”),反对故意戏剧化、故事化地处理事件;另一方面,从观赏态度出发,又要求纪录片要讲述一个故事。讲故事,意味  相似文献   

12.
我爱看陈辉的电视纪录片,不仅因为我们是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从他的电视作品中看到了他的性格、他的才能和他的追求;看到了他近几年来在电视纪录片领域里不断探索的足迹。一九八三年,陈辉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摄  相似文献   

13.
张振东 《视听界》2000,(3):9-10
由于电视拍摄手段的自身局限性,它不可能像文字语言一样,上可溯及远古时代,下可展望遥远的将来;既可细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可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纵横捭阖,无所不能。于是,单纯的电视记录难免会使所反映的内容单调、贫乏,缺少深度。因此,笔者以为在纪录片中恰当地运用有关人物的访谈,既不影响纪实效果,又能弥补电视的先天不足,使纪录片更加灵活自如、完美自然、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紧密结合作者在拍摄凤凰卫视三部纪录片过程中的切身体验,论述了电视纪录片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创意与策划能力,观察与发现能力,现场语言的快速组织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以及画面编导意识等.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片《远在北京的家》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播出之后,这个记述张菊芳等几个安徽省小保姆在北京生活的长达60分钟的节目,引起了观众和许多同行的关注。花一年的时间追踪几个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对于正在发展的中国电视来说还是第一次。北京城有一百多万外地人组成的劳务大军,他们大部从事家庭服务、手工操作或是重体力、低酬劳的工作。作为农村剩余劳力,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小保姆作为这支流动大军中的特殊  相似文献   

16.
高鑫 《现代传播》2007,(4):123-125
一 电视纪录片的质的规定性,自然是"真实",也就是电视屏幕上"非虚构"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用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来纪录生活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它相当于报纸、广播的通讯和特写,是电影纪录片的延续和发展。“纪录”是它的灵魂,“纪录”是它区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本质特征。最早的电影纪录片是《北方的纳努克》。这部1922年完成的电影纪录片,记  相似文献   

18.
近日,浙江卫视热播的《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等娱乐节目在收视率和收视份额上都有大幅提升,在完成了这个阶段性任务后,为进一步寻找能够形成自己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浙江卫视将重点打造《人文深呼吸》、《艺术:北纬30度》、《南宋》等人文节目。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的历史轨迹入手,分析浙江卫视纪录片栏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此展望国产纪录片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金风送爽的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浙江省第二届西湖电视博览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电视台和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学院以及日本、新加坡、泰国、苏联、捷克、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代表,携带近年制作的优秀电视纪录片赴会,参加节目观摩展播和研讨。我们从博览会住地闭路电视上,从节目观摩研讨会上,从浙江电视台两个节目播出频道上,观摩了近百部中外电视纪录片,听取了  相似文献   

20.
当代电影从剧作到拍摄日趋纪实性,这是正在进行的电影观念改革的主要追求。情节的淡化,人物性格的复杂化,主题的多义性,表现手法(摄、美、音、化妆、表演等)的高度自然逼真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电影尽可能按照生活的原型来表现生活。电视纪录片具有新闻和艺术两种属性。就新闻的真实性而言,电视纪录片似乎不存在生活化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