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让中学生写出思想丰富、情趣高雅、文质优美的文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做到"三性": 一、培养学生作文要有生活性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它告诉人们,无论是多么有厨艺的厨师,如果没有做出菜肴的各种材料,那是做不出色鲜味美的佳肴来的.同样,一个不管你多么有名气的作家,如果不深人生活获取创作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我们要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就必须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做到心中、手中都有"米".如何让学生去获得这些"米"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基础是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源泉.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教学中应努力做到:模拟生活,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走进生活,让学生品行得到内化;学会生活,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参与生活,让学生的道德行为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让生活融入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 一、从生活中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教材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学习“年、月、日”等有关时间知识的基础。与原通用教材相比较,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先讲学生在钟面上最容易发现的12个大格,再讲每大格分5个小格,最后讲钟面上一共分了60个小格。 2.增加实践环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1时、1分、1秒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在学习“1分”时,让学生数自己的脉博1分跳几次;学习“1时”时,让学生用平时接触最多的上课和下课的时间来了解1时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教师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学生生活,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基础教育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教育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源头,即充分开放生活,让学生自由习作.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验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读、说、做,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  相似文献   

8.
《画风》是人教版第四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取材于学生生活,以描绘“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为中心,将观察、想像有机结合在一起,非常适合学生观察、创新、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可依据课文特点,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敢于创新,善于合作。一、说———试———看,层层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说———联系生活说一说导入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畅说对“风”的印象,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和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增强观察意识。2.试———打开门窗试一试如若有风,在学生自由畅说完对“风”的印象后,则可以打开门窗,让风吹进教室…  相似文献   

9.
最有效的学习是源于生活的学习.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将数学模型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在真实亲切的生活中寻"数学之趣"、究"数学之理"、求"数学之实",让数学素养落地,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内容的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认识东、南、西、北>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8~59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会在现实的情境中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余的三个方向;2.通过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观察、交流等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活动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制第四册第六单元。活动目的:1.通过调查、交流,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进一步体会1时、1分、1秒等的具体意义,体验时间的价值;2.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交往和简单的组织管理能力;3.使学生逐步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时间的习惯;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活动准备:1.组织3个活动小组,各小组进行合理分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2.小组成员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和内容;3.老师交待调查、搜集有关信息时应注意的事项。活动过程:一、组织学生调查、搜集有关信息各小组成员按照选…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与学习态度,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现象、分析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良好习惯.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生活现象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巧妙运用生活现象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分析与学习.通过生活现象的引入应用,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4.
<正>直视我们的课堂,数学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我们在思考、在关注、在实践。下面看看在《年、月、日》中是如何处理的。一、从学生最喜欢的节日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你们最喜欢哪个?(儿童节)师:在几月几日?师:那今天是几几年几月几日吗?师:这里有3个时间单位,你们知道吗?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发言,从而引出常用时间单位年、月、日,让他们感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上数学。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口语交际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具有强烈而执著的兴趣、愿望,口语交际的突破口在于让学生拥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口语交际的着力点在于教师提供开放而自由的展示空间。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丰富生活经历,激发表达欲望,在口语交际的对话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提升智慧。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才能让学生习作开出更美的花.  相似文献   

17.
曲波  高丹  顾莹 《黑河教育》2006,(2):18-19
一、课前说课 第一部分:教学资源分析. 首先,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内容的发展和第三学段内容的铺垫,对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认识周围环境有较大的作用.其次,教学时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趣活动的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让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才能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喜欢上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呢?一、导入,从事实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悬念探究的内驱力.根据这一规律,如在教学百分数前,我让学生去调查了解附近商店的一些情况,收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在课的开始,我就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谈谈自己对  相似文献   

19.
创设情景 ,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概念、定理的产生、发展过程 ,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要求 .自然引入就是要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设计 ,顺着数学知识的发展进行教学 ,不要人为地强制引导 ,力求合情合理 ,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 ,让学生亲近数学 ,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良好的情感与积极的态度 .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创造力 .现举例如下 :例 1 数轴的引入 用温度计引出数轴 ,这是我们常见的做法 ,道理很简单 :温度计完全具备数轴的三要素 ,它又是常见的生活用具 ,学生熟悉易懂 .但笔者认为有些不…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教师只有设法让学生减轻负担,主动而高兴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节奏明快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如何落实主体,让学生主动发展,我认为要把握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