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  2.微机出示实物图。提问:   这些物体的形状还是平面图形吗 ?谁知道是什么图形 ?  3.在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形体叫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 )  4.你知道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吗 ?(微机演示:先使形状不是长方体的实物消失,再把长方体图形从长方体实物中平移出来,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 )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  5.揭示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评析:由形到体,由平面到立体空间,是学生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本课开始,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组织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物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教学准备】圆柱、圆锥、长方体、魔方等实物。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教材提供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实物,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这些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教材首先出示文具盒、墨水盒、魔方、易拉罐、足球等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这方面的基本经验,所以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 ,通过 CAI课件的辅助作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由直观认识——形成表象——抽象概括 ,直至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这节课的课件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复习引入 ,作好铺垫这个教学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件演示如下 :1.1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并演示长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样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到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 ,都是立体图形的物体 ,帮助学生回顾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所采取的方法 ,既看、…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段一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出示实物),它是什么?生(齐答):圆柱。(师板书:圆柱的认识)师: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教学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图形、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的能力。在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教材从生活着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接着,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如下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会学习。一、细致观察的空间细致的观察,不是粗略的浏览,而是有目的、有步骤、有选择的知觉过程。细致的观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开始,是有所发现的前提。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细致观察的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培养观察能力。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各种形状的物体,再让学生把它们抽象成立体图形,然后演变成平面图形,最后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平面图形,了解物体各个表面的特征。通过引导…  相似文献   

8.
正一、重观察感知,建立空间观念1.摄取现实原型,唤醒生活经验认识物体时,教师可摄取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原型来帮助学生抽象出各种图形。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用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形状的实物图片如红领巾、建筑物、交通标志牌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自然地抽象出三角形。这样以生活原型作为思维的材料,可有效激活学生的原创思维。2.抽象标准模型,建构概念表象如上例,当学生概括出三角形时,课件隐去实物,抽象出各种三角形,把学生引入标准三角形的世界,再跟进  相似文献   

9.
一、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摩天轮、圆形花坛、圆形喷水池等含有圆形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片里都有圆)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圆能给我们带来美感,因而有人说圆是最美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  相似文献   

10.
最近,连续观摩了不少教师的公开课,感触颇多. 案例一:教学“观察物体”一课 教师出示了由4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如右图)后,首先要求学生思考这个物体从上面、前面、侧面观察各是什么形状,然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的观察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按照板书的顺序进行验证.这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听课的教师发现,学生观察物体的正面时,全班48人统一地向后仰,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向后仰的角度绝对都是60度;看侧面的形状时,又统一夸张地向左侧成45度;而当从上面看时,又无一例外地全部起立,呈鞠躬状.这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谁来命令,但动作绝对的高度统一、整齐,与操场上的队列表演毫无二致……  相似文献   

1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文豪苏东坡的这首《题西林壁》不但让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了庐山多姿多彩的风貌,更让人们体会到诗中的数学哲理.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同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能看到的却是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这就是视图.如图1,就是从三个角度观察同一架战斗机得到的图片.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完整准确地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征.为了研究立体图形,在数学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上面和左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从正…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引入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快速旋转,可以得到什么形体?(圆柱)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实物。师:还能找出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状?生:奶粉罐、蚊香盒、水杯、火箭的中间一段。师:说得很准确,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圆柱形状的物体?谁能再举个例子。生:我家的杯子、可比克的  相似文献   

13.
一回忆旧知,引发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你能在头脑中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吗?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直观图) 师: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特征?关于这些图形有哪些计算公式?你能结合它们的特征或公式,给这些立体图形分类吗?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圆柱和圆锥是另一类.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而圆柱和圆锥上有曲面.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它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并让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发展,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1.联系生活,建立数学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在学习新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品形状相近?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茶叶罐、药盒、小皮球、魔方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使他们知道这些物…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图形的旋转".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案例:螺旋桨、摩天轮、时钟等)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物体的运动,请观察大屏幕,这些是什么运动呢? 生:旋转. 师:是的,这些物体都在做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旋转,请大家仔细观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想一想,这样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生1:他们都绕着一个点在旋转. 生2: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 生3:他们旋转时绕了一个圆圈.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一下子看出这么多特点来,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运动吗? 生1:电风扇. 生2:风车. 生3:转笔.(同学们笑.师追问:能演示一下吗?学生演示).  相似文献   

16.
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90、91页例6、例7.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揭示目标 课件出示一幅拼组图形(配上轻音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一看这幅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想设计出一幅更好看的图形吗?这节课咱们就研究图形的拼组,充分发挥你们自己的聪明才智,拼出各种漂亮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图案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通过对图案的观察,让学生发现数学图形的美,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观察物体"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这四种立体图形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学具搭一个物体,起个名字,看看都用了哪些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完成例3的教学后,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与实践。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要求看到的立体图形,有几种摆法?(1)从前面看是这样的图形:师:有几种摆法?(2)从左面看是这样的图形:师:有几种摆法?师:看一个面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吗?(不能)(3)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左面看是。师:现在能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还是不行)(4)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左面看是,从上面看是。师:你能有不同的摆法吗?说明什么?(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同学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评析:教师出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欣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一设计起到调控情绪的作用,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林丽芳 《学子》2014,(6):77-77
正一、形象操作,激发探究兴趣在教学《认识面积》一课时,我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课件出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封闭平面图形,在各图中涂上不同的颜色,形成一个面,比较发现物体的各个面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尽相同。然后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事物中找物体表面,动手摸一摸,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不尽相同。这个导入,自认为有理有据,顺当得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