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读懂教材——教材给了我们"营养",我们为学生制作"美食"首先要从整体上来认识和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三条脉络: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教材在一年级编排了先从直观上认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二三四年级时又从立体图形中剥离出一些具体的长方  相似文献   

2.
一、引进的背景 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引进图形变换的内容,怎样认识这一引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妨从数学本身和数学教育的历史视角切入讨论. 约公元前300年,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前人基础上所写成的不朽名著《几何原本》,几乎包括了中小学所学习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全部内容.如此古老的几何内容,自然成了历次数学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其中最为激进的,如法国布尔巴基学派主要人物狄奥东尼(J.A.Dieadonne),甚至喊出了"欧几里得滚出去"的口号.  相似文献   

3.
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看,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空间几何学习,被概括为"空间与图形","图形与位置"是"空间与图形"中的重要内容之.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有教师提出疑问,比如,为什么要在小学里增加"图形与位置"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时,如何区分左右?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为什么要先"列"后"行"?图形与位置中的有些内容,科学课、品德与生活课中也有,为什么在数学课中也要学习这些知识?怎么处理"图形与位置"和其他学科相应内容学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及形成空间观念时往往存在很大的障碍一一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做得愁眉苦脸;教师教得有声有色,补得苦不堪言,后续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其实,不论在哪个年级,一到图形的测量这部分知识的整合阶段,学生就开始一团乱一一简单的对比都会,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周长、面积或表面积、体积等经常出现概念上的混淆。基于以上种种问题,我们不禁要思考:图形的测量教学的根本问  相似文献   

5.
"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持久的认知特点,创设了"图形王国失窃,警察叔叔找线索破案"的故事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多次动手操作,给了学生思维发生的支架;最后围绕"认识平面图形"这条教学主线多处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创新发展开辟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一课时。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数学一段时间之后,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一定的观察及发现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教学,我们设置了四个导学点。  相似文献   

7.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一课时.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数学一段时间之后,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一定的观察及发现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教学,我们设置了四个导学点.  相似文献   

8.
"探索图形"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课,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如下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如图1)。(1)(2)(3)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按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4)(5)个正方体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更要有对现实生活空间从直观体验到理性分析的经历,更要有空间观念和直观思维方式的形成.《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更着重于直观体验和现实经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最近这段时间,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有了一些真切的感受,更有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图形的旋转”是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2008年我们选择此内容执教参赛课,并在教学上做了积极的尝试,经过反复打磨,最终获得了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时隔六年,物非人亦非,课程标准修订了,教材修订了,我们的理念和教学在岁月的沉淀中也已有了些许改变。  相似文献   

11.
李红霞 《考试周刊》2013,(29):76-77
测量的过程是实践活动的过程,当学生投身于整个"测量"过程时,他们会学到有关测量的许多知识;进一步认识测量的实际意义,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进一步熟悉测量公式,并能将这些公式合理地加以应用;积累测量经验,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数学思考等方面教学"图形与几何",使学生的数学素养随之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与面积(二)”第1课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22日,在爱山小学举行了湖州市小数年会,邀请到了全国特级教师朱乐平。他作了有关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的观点报告,与会者印象极为深刻,它为我们从事这个领域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借鉴。针对此,结合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5.
曾德花 《湖南教育》2002,(13):28-2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对“空间与图形”的要求是:“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具体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标准》在“数学思考”目标中的要求为:“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依据这些要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充分让学生看图形“横看成…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中,运用比比划划进行教学,具有经济、省时、省力、便捷、环保、易于掌握等优点,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教师可充分利用比比划划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分析"症状"——深入挖掘数学课堂学生图形学习的问题 师:请小朋友们看这个物体,它是什么图形? 生1:这个图形中有正方形,所以它是正方体. 生2:它有6个面,有一些是正方形,有一些是长方形,它应该是长方体. 生3:它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图形. 有些学生拿出学具进行比较,用尺子量;有些学生只是依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区分;有些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一起探究;有些学生索性什么都不思考,被动地等待教师灌输知识,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8.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的含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尽可能多地发现  相似文献   

19.
<正>一、平面图形的认识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垂线以及平行线的特征及相互关系。(1)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和射线的长度是无限的,不能进行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2)平行线的概念要明确如下三点:一是在同一平面内,二是不相交,三是两条都是直线。这三点缺一不可。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与两条直线所处的方向、位置的远近无关。  相似文献   

20.
图形的测量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程内容之一。对于图形,人们往往首先关注它的大小。一般的.一维图形的大小是长度.二维图形的大小是面积,三维图形的大小是体积。图形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关键是设立单位,而度量的实际操作就是测量。图形的测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测量过程中蕴含的方法和思想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图形测量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模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