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4~15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3.培养科学的测量精神。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同学们知道课桌有多长吗?(不知道。)2.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学生比划。)3.你们能用一个具体的数字说一说吗?同学们可以借助自己的学具测一测。(学生:有4本数学书这么长;有5个文具盒这么长;有6支铅笔这么长,等等。)教师板书:4、5、6……二、探究新知1.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字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建立估测的意识。教学片断:一、引入新课课始,教师提供回形针、固体胶、积木、铅笔等物品,让学生每人任选一样,量一量自己数学书的长边。教师根据学生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需要统一测量工具,从而引出尺子。(师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相似文献   

3.
测量的故事     
园内组织有关测量的教学研讨,老师们不约而同,都采用了示范讲解的方式。能否通过孩子自己的操作引导孩子去发现?我决定试一试。于是,我用蓝色即时贴剪成小纸条,请孩子们用纸条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不一会儿,他们就量完了,纷纷报告答案:"老师,桌子的边有11根纸条那么长。""老师,桌子的边有14根纸条那么长。"……竟然没有一个答案是相  相似文献   

4.
对于初中《物理》(第一册)《测量的初步知识》一章,有的同学认为很简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在小学就学过,在日常生活中又经常遇到,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有的同学却认为很难:初中物理课开篇的《引言》生动有趣,有那么多实验,使人目不暇接;可“热热闹闹”刚过去,这第一章就一下子给出了那么多新概图2图3图4图5念,提出了那么严格的物理测量的要求,真让人难以接受.现将这一章的新知识帮大家系统归纳一下,并对一些疑难问题给予解答,相信会对大家学好物理的入门课有帮助. 一、记住长度的单位及进率,记住常用单位的国际通用符号. 在…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一(多媒体引出去北湖公园游玩,老师组织学生准备出发)师:集体出发前,咱们先清点人数,看看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生1:23个.生2:24个.师(笑着道):这就怪了,出现了两种答案,那老师想听听你们的人数是怎么得来的,先请答案是23的同学来说.生1:班主任老师原来是说派24个同学来,可是肖军同学不舒服,今天没来上课,所以是23个同学.师:哦,你是听班主任老师说的,不过听别人说的……有时会因为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不是有些小朋友自己数了吗,可以站起来发表意见.生2:我一个一个地数,是24个.生3:我一组一组地数,是2…  相似文献   

6.
在周末联欢晚会上,紧密的鼓声一停,一朵红花正好传到侯清同学手中,主持人请这位全年级年龄最小的同学讲个故事.小侯清闪了闪大眼睛对大家说:“我没有好故事讲,但我想与大家进行一场比赛.请主持人给出一个特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求出它的解.”“什么特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同学问.侯清回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1x b1y=c1,a2x b2y=c2 如果6个系数a1、b1、c1、a2、b2、c2依次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或小)一个常数,那么,我能立即求得这个方程组的解.同学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主持人报:解方程组x 2y=3,4x …  相似文献   

7.
影子天天伴随着我们,近两年它们已悄悄走进中学数学.巧借影长测量物体高度成为中考试题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例1(2005年,荆州市)赵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同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米和2米,则学校旗杆的高度为米.分析:解决此问题要注意三点:(1)必须清楚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这一原理;(2)能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作出示意图,建立数学模型;(3)正确理解物体的影长的意义.解:如图1,设AB表示旗杆,CD表示建筑物,当光…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完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活动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上,我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简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想说就说.然而学生有时的言语也让我陷入深思而难以忘怀.一、让我震撼的学生语言复习苏教版数学第6册第11单元“认识小数”时,我提问“: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有哪些收获?”有的说:“我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了.”有的说“:我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有的说“:我知道了什么是小数.”听到这个回答,我有些愕然,教材并没有给小数下定义,内容只是初步认识一位小数,课堂上我也没有讲小数的概念.我顺势问“:那什么是小数呢?”大多数同学一时说不上来,稍后有同学说“:小数就是有小数点的数.”我说“:可不能光看它的长相,要明白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我们不能说有分数线的数就是分数呀.”接着就有同学说“:例如0.1,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我提示“:0.1的后面可没有单位呀.”听我这么说,有同学赶紧补充“: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的数,例如0.1就是110,0.7就是170.”未等我作评价,伍琛站起来说“:小数是分数的化身.”我震撼于他的回答,非常...  相似文献   

9.
上“步测”这一节课,我对孩子们说:这一节课,老师带你们到“更大的教室”———操场去上,你们分组带上测量工具和记录本,要求:1.量出50米的距离;2 .计算你走一步的大约长度;3.步测一段距离,然后与实际测量的距离进行比较。孩子们听了后,高兴地欢呼起来。学生来到操场上,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开展活动。真没想到学生有这么强的组织合作能力,只见每组的组长先组织同学们量出规定的50米的距离(先用粉笔在地上定好起点,再由两个同学去测量,将尺的0刻度线对准起点,再将尺拉直,对准50米刻度画上终点线)。他们量得是那么准确,那么认真。接着,他们…  相似文献   

10.
☆基础篇课时一 两个基本原理诊断检测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 A ={2 ,3,7},集合 B ={- 31,- 2 4 ,4 },则集合 C ={z| z =x .y,x∈ A ,且 y∈ B}可表示不同的个数是 (   )( A) 1+ 1=1.    ( B) 1+ 1+ 1=3.( C) 2× 3=6 . ( D) 3× 3=9.2 .如果把两条异面直线看成“一对”,那么六棱锥的棱所在的 12条直线中 ,异面直线共有 (   )( A) 12对 .  ( B) 2 4对 .  ( C) 36对 .  ( D) 4 8对 .3.某同学在书店看到 9本不同的数学书 ,7本不同的语文书 ,5本不同的英语书 ,他想购买 2本不同的书籍 ,不同的选法共有 (   )( A) 14 3种 . …  相似文献   

11.
眼片段1演1.师:比一比我们的口算本和数学书,你发现什么?生1:口算本窄,数学书宽。生2:口算本薄,数学书厚。生3:口算本边短,数学书边长。师:你是怎样比出长短、宽窄的?生(边比画边表述):把数学书的边和口算本的边对齐,数学书比口算本长、宽。师:沿数学书和口算本的一边分别画出它们的长边。生画线:口算本数学书师:我们发现沿口算本一边画出来是一段什么线?生:直的线。师:沿数学书画下来是一段什么线?生:也是一段直的线。师:数学书的边是从哪里画到哪里的?你认为可以再画长一点吗?生:是从左上角画到右上角,再画长就出头了。师:画得短一点可以…  相似文献   

12.
课题是搭1个、2个、3个、4个、100个、2 002个(连续)正方形,分别要多少根火柴棒,独立拼一拼,数一数,并填表1:表1┌───────┬─┬─┬─┬─┬──┬───┐│搭正方形个数 │1 │2 │3 │4 │100 │2 002 │├───────┼─┼─┼─┼─┼──┼───┤│用火柴棒的根数│ │ │ │ │ │ │└───────┴─┴─┴─┴─┴──┴───┘ 巡视中发现不少同学写出了前四格的正确答案:但第五、六格大部分却空着,不知如何是好.问:“前四个格的答案是怎么得来的?”有不少同学说:“数出来的.”问:“搭100个、2 002个还能数出…  相似文献   

13.
再大的数我们都可以从小处着手来感受.首先我们从高度上感受:观察自己的数学书,一本数学书大约有1厘米厚,100本就是1米左右,1 000本就是10米左右,假设我们的三层教学楼有10米高,1万本书的高度大约有30层的教学楼那么高.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100万本数学书重叠在一起大约有10000米高.  相似文献   

14.
1某班在数学活动课上,38名同学围成一个大圆圈,每个学生都想好一个数,并把所想的数告诉给两旁的同学,每个学生都将他两旁的同学告诉他的数的平均数说出来,报出来的数分别是1,2,3,4,5……37,38(如图1),请问报1的学生想的是什么数?分析与解因为每个同学报出来的数是两旁的两个同学想的数的平均数,所以报出的数分别是1,3,5,7,……,37的19个同学想的数的和正好为2+4+6+……+38=(2+38)×19÷2=380.根据题意,报数是3,5的同学想的数的和等于4×2=8;报数是7,9的同学想的数的和等于8×2;……因此报数为3,5,7,9,……,37的同学想的数的和为:(4+8+12+……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1 计算 :( - 2 ) 2 - 5=.2 在函数 2 -x 中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3 已知a =3,b=6 ,那么a和b的比例中项是.4 已知梯形的上底长是 3cm ,它的中位线长是4cm ,则它的下底长等于cm .5 已知梯形的底面半径为 4cm ,高线长为 5cm ,那么它的侧面积为cm2 .6 甲、乙两人比赛飞镖 ,两人所得平均环数都是5环 ,其中甲所得环数的方差为 5.1,乙所得环数如下 :2 ,x ,5,7,8.那么成绩较为稳定的是(填“甲”或“乙”) .7 光线以如图 1所示的角度α照射到平面镜Ⅰ上 ,然后在平面镜Ⅰ、Ⅱ之间来回反射 ,已知∠α =6 0° ,∠…  相似文献   

16.
【案例】1.最小公倍数(湖北省郧县实验小学金元才老师执教)师: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生:报数1,2,3……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按要求起立后坐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师: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生:报6,12,18……的同学。师:报6的同学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两次都要站起来吗?生:我报的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要站起来。师:说得好。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6是2和3公有的倍数。报12的同学你能说说吗?生:我报的12也是2和3…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确定位置”(一)。片段一1.活动激趣。(1)明确活动规则:老师面对着大家,从左起这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右数,请你记好你是第几列?从前往后数,这是第—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数,请你记好自己是第几排?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师:第六列的同学挥挥手!第四排的同学起立!(2)用响亮的声音简单介绍自己然后再介绍你前后左右的同学。2.揭示课题。师: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课前游戏——比长短师:喜欢玩游戏吗?那好,咱们玩一个比一比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要看那个同学眼睛亮,脑子灵!教师手里握一支红色粉笔和一支黄色粉笔。1.师:比一比,哪根长?有的学生会说:红色长。也有学生说:黄色的长。不能确定结果时,老师进一步问:要想知道到底谁长,怎么办?2.学生上来演示:把两支粉笔的一端对齐,就可以看出来红色的长。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平时很喜欢作游戏请几个同学来作打滑溜的游戏,哪些同学来试试。 (多人在地面打滑溜) 师:打得非常好。我们看见有的同学滑的距离特别长,有的同学滑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有的同学鞋底很光,  相似文献   

20.
比高矮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10页. 教学过程: 一、体会高矮关系的相对性 1.请A同学上讲台,请同学们说一说A同学是高还是矮呢? 有的同学认为A同学高,也有的同学认为A同学矮,甚至有的同学认为A同学不高也不矮.都讲得没错. 2.那要怎样才能知道A同学到底是高还是矮呢?(请一位同学上去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