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在语言这一大千世界里,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值得人们探讨和研究,其中之一就是语言与动物的不解之缘。许多动物的名称,除了代表动物本身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由于汉英两个民族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动物文化。下面是一些汉英语言中关于动物文化的有趣例子。1.狗和dog在汉民族传统心理中,狗是一种下贱的动物,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的人,引起“卑贱、恶劣”等联想,如“狗头军师”,专指在背后出坏主意的人;“狗[看人低”,指为人势利、瞧一般人不起…  相似文献   

2.
黄雨 《考试周刊》2009,(18):214-215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的。在语言这一大千世界里,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值得人们探讨和研究。其中之一就是语言与动物的不解之缘。许多动物的名称,除了代表动物本身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英汉谚语中动物意象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英汉文化的异同,旨在提高英汉互译水平。  相似文献   

3.
林晶 《焦作大学学报》2012,(4):48-50,58
语言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反映特定的文化内容。由于民族文化不同,人赋予动物的情感和喻义也不同。文章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以中西方的“牛”、“马”形象为例,探究汉英“牛”、“马”的语义差异,发现中西方“牛”、“马”联想意义存在对等、替代及空白现象,剖析其产生原因,并根据“功能对等”理论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汉英两种语言中,许多动物词汇蕴含着特定的联想意义,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和心理,是典型的文化词汇。了解这些动物文化词汇的联想意义是正确运用英汉动物习语、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文章从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入手,探讨其在中西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意蕴和民族文化心理以及造成中西动物文化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深圳狗教授与孩子共庆“世界动物日” 2013年11月3日,首次“狗教授”亲子嘉年华在深圳开幕。来自亚洲动物基金的“狗教授”们,用“扮猫扮狗趣味涂”、“猫猫狗狗伴你行”、“安全相处我知道”等有趣的课程,让大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生命教育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6.
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也称之为一类文化词。通过比较,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英语言中的动物词汇,揭示了它们的文化内涵差异。说明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使汉英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富含了各自特定的语言文化意义。了解这些词语语义上的异同,能更好地促进两种语言的相互学习。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文化与文学作品虽然有所不同,但其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动物形象描写,并被赋予某种比喻和象征意义。这些动物中西方比较喜欢用“狗”来表达感情,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狗”在双方的语言中就有了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汉英对两条含“狗”词标题的不同翻译,揭示了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密切关系,阐述了翻译等效原则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殷新  王俊 《教师博览》2004,(8):54-55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化背号之中,反映着特定的化内容。在语言这一大干世界里,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值得人们探讨和研究。其中之一就是语言与动物的不解之缘。许多动物的名称,除了代表动物本身外,还具有一定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动物词“鼠”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汉语中的“鼠”具有双重寓意,富舍奇特的民俗色彩,比英语中的“鼠”更能传达丰富的内涵。进而探究了鼠的自然属性及民族生活方式、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方面对其文化意义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文化中,客观世界的“狗”都是相同的,但是“狗”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从而造成了“狗”词语的不同文化修辞价值。从各种语言文化的视角讨论“狗”词语的文化修辞价值,并探究其缘由,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各种语言都不乏用动物来设喻,英语和汉语也是如此。在汉语中以“狗”来设喻的成语很多。在英语中,据L. P. Smith在Words ahd Idioms一书中指出,含动物形象的成语以“dog”数量最大。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民族语言,因此“dog”一词的用法在这两种语言中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民族习惯。对于中国人来讲,狗是卑贱的动物,用狗来指人就是骂人的。如清朝时,纪晓岚的官职为“侍郎”。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词汇中"牛"所包含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中国人与西方人对牛的态度迥然不同。文章通过对汉英语中“牛”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牛”在汉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有些对应动物词汇可能会使人产生相似或相近的心理联想,但由于中西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地域、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差异,很多对应动物词汇的心理联想意义也有很大不同。本文试图对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对应动物词汇心理联想意义的异同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当代隐喻学主张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起点和基础,以此产生的人体隐喻贯穿着人类认知构建的始终。以“肠”为源域的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广泛存在。从认知隐喻角度研究汉英语言对“肠”(intestine)隐喻意象的异同,意义尤为重大。文章诉诸CCL和COCA语料库对涉及“肠”(intestine)及其隐喻词簇的语料进行收集,归纳总结汉英“肠”隐喻意象的异同,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跨语言比较与分析,发现汉英“肠”(intestine)隐喻具有包括人体器官、疾病意象、食物意象在内的相同意象,以及器官意象、情绪意象、品质意象在词簇搭配上的跨语言差异。具身体认和文化脚本的双象限维度阐释了造成同异并存、同中有异的分布格局之深刻理据。  相似文献   

16.
人类有自己的语言,生物界许多动物也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叫声。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人的语言有2000种左右,而在动物王国里,动物的叫声远不止2000种。对于各种动物的叫声,汉语称谓较简单,虽有狗“吠”、狼“嚎”、狮“吼”、虎“啸”之说,但我们可以笼统称之为“叫”。可  相似文献   

17.
汉英动物隐喻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关于动物的比喻语言,尤其是以动物喻人的语言,我们认为这是存在于人类思维中的概念隐喻,即:“人是动物”。但两种语言关于动物的隐喻表达和意义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分析,文化差异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不同文化对源域特点的民俗看法不同;二是源域在不同文化中的突显程度不同:三是不同文化民族的认知视角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多动物词语都是典型的文化词语,含"狗"的词语、成语典故就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其在汉民族文化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这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自古至今,含"狗"的成语典故从褒到贬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多动物词语都是典型的文化词语,含"狗"的词语、成语典故就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其在汉民族文化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这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自古至今,含"狗"的成语典故从褒到贬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人类创造发明的工具之一,记录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与动物相依共存,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存在许多反映动物名称的词汇。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着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比喻,依据动物的外貌、颜色、习性、动作等,人们赋予它们特定的情感和喻义。但由于英汉民族风情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有时又为表达同一情感或喻义而采用不同的动物做喻体。中国人把虎看做是“百兽之王”,而英美人则把狮子看做是“百兽之王”。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