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胜任力理论"为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代表的传统文科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深受社会文化转型带来发展困惑的文科专业指明了可能的改革方向。具体到汉语言文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则要求逐步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改革,强化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的目标改革和基于胜任力理论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引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职工教育》2014,(18):190-191
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同样为高校语文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基本教学阶段开始,语文教学便贯穿其中,足以显示其重要性。相较初级语文知识教学来说,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便是对语文教学的深化与改进,学生能够通过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优化语言组织功能。现代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并不存在本质冲突,它们存在一定的对接联系,两者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而在语文教育中,可通过语言表现、情感体验、写作训练、语言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提高课程知识的联系。本文则主要以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对接入手,研究了其四个方面的对接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写作作为语文学习中的最终环节,是最能够综合体现学生文学素养的。作者从仿写、拓展、引用三方面分享"读写结合"教学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中,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知识点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5.
《文学概论》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尝试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改革,理论教学与审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参与"卓越计划"试点高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将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归纳为四个特征群,即素质、能力、知识和个人特质。在对工科教师胜任力架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知:决定工科教师胜任力重要的主成分是素质群和个人特质群,其次是能力群,再次是知识群,胜任力的养成尤其应注重隐性的素质和个人特质两个维度;"卓越计划"下工科教师的胜任力结构具有发展度(胜任力测评)、协调度(胜任力各维度的均衡)和持续度(胜任力的持续提升)三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7.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该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在网络环境下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质效。  相似文献   

8.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课程理论教学主要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的过程,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加深理论认识,使理论知识巩固,最终使学生对科学方法得以掌握、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运用多项目管理方法,对继续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从时间调配、逻辑认知、运行机制等三个维度的契合进行综合立体分解,合理科学构建继续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科》2006,(5):F0003-F0003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够胜任文秘、新闻、编辑出版等工作,也能够在中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机构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对外汉语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本专业  相似文献   

10.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渗透并深化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特点,指出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于培养理论应用人才,强调与职业胜任力对接。在连锁经营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选择店长作为目标岗位更能有效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有利于学生熟悉基本业务活动、培养经营管理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基于店长胜任力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特征四个方面的连锁经营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搭建知识融通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综合测评学生职业胜任力等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了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古代汉语课程不仅要注重语言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也应注重实践教学的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古代汉语课程应尝试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以激趣的方式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高师院校汉语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从一体化的角度重新考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方面,建立以"全面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师素养"为总体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为基本课程框架,建设开放的"1+1+1〉3"的职业技能培养课程模块设置和灵活的课程类别设置,站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重新挖掘和审视学生已有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做到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训练相加大于之和的目的,强化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能力和构建合理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是,该类课程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还存在语文化、科学化、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倡导和研究文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范式,能够纠正长期以来该类课程教学存在的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倾向,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并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赏析能力和应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编辑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但纵观在当前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汉语言文化的悠久性和晦涩性,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难以确保各项教育教学作业的有效落实,为此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现代教育理念对汉语言文学教学作用,针对教育教学现状对改革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由此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训诂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旨在传授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原理,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古籍、从事语文教学以及其他各种语文工作的能力。长期以来,许多高校"训诂学"课程的教学,多是偏重于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创新。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成果:指导学生以读书报告会为路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指导学生调查方言与民间文化,从而以方言证古语、以方言与古语相互发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训诂学理论知识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17.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应当由“知识中心”的教学转至基于知识的“能力中心”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我们应建构具有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学校层级类型三维关联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体系,并且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能力培养目标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从两个角度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的应用现状",然后又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文学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将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术语通俗化、在课外阅读中凸显汉语言文学的作用和巧用汉语言文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胜任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借助交互创新决定论,把教师胜任力和学生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有效建立起来进行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认知胜任力、教学知识技能胜任力和服务社会的调节能力与大学生创业认知能力、创业知识技能、适应环境能力之间是交互作用的关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这些交互作用中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陶李春 《海外英语》2012,(15):146-147
翻译教学不仅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及翻译技巧,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双文化意识。双语双文化意识是学生翻译能力的核心要素,是胜任翻译任务的必备素质。教师应当从翻译课程设置、翻译教学方法、翻译教材选择等方面入手,加强英汉语言对比转换,拓展文化对比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双语双文化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