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音     
正秦先生:档案揭秘,打开尘封已久的秘密,揭示了鲜为人知的史事。启迪当今的人们,还历史之真相,在传承、弘扬文化和借鉴历史方面,起到了正能量刊物的作用。刘斌:我是《特别关注》杂志的编辑,长期摘编《档案春秋》的相关文章,也受到贵编辑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在此对你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希望今后继续编发贵刊的精彩文章。  相似文献   

2.
回音     
正婉青:我是《新民晚报》"夜光杯"的编辑,每次收到《档案春秋》杂志,总会迫不及待浏览目录,有许多吸引我的选题,是案头不可少的良师益友。近期的"国人观世界"征文,大都是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或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之人士写的,所见所谓皆为第一手资料,内容翔实有深度,拓展了杂志的视角广度。周新民:今年是孔另境先生(1904.7—1972年)诞辰110周年。而在乌镇孔另境纪念馆所收的自传手迹"1950年工作汇报"全文未被公开发表过,此手迹就藏在贵馆。建议贵刊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栏目,针对政要、  相似文献   

3.
回音     
<正>侯庆山:拜读了贵刊"我的上海缘"征文中的诸多文章,感慨良多。我是上海人,今年79周岁。几十年来,我曾辗转多地:早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求学,毕业后到外交部,被派往我国驻瑞典大使馆工作,后来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无论我身在何处,上海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我从部队转业回上海工作,亲历并见证了  相似文献   

4.
回音     
<正>徐光灿:贵刊第12期《徐中玉:一生为人忠且厚》提及"1933年国名党反动派杀害柔石等五烈士后,鲁迅写作《为了忘却的纪念》,发表在施蛰存先生编的《现代月刊》上"一事,这一表述容易引起歧义。五烈士实为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参加东方旅行社参加集会时被捕,同年2月7日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龙华。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是1933年发表的。  相似文献   

5.
回音     
正张根发:《档案春秋》杂志依据史料讲故事,突出上海地域特色。有浓厚的历史烙印,有浓浓的海派文化气息,还散发着一些烟火气。非常喜欢这本杂志,也希望杂志一如既往的好看耐读。赵锡培:贵刊2019年第11期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之死详探》一文甚好。1939年,有个叫阿部规  相似文献   

6.
回音     
正黄惟庆:读到贵刊2017年第9期登载的许懋汉先生《水利专家钱正英那些家事》一文,我想起自己曾先后五次到北京手帕胡同28号看望黄辛白(马来叔)一家的情景,思绪久久未能平静。同时,也作一更正:我们这一代是惟字辈而不是维字辈。  相似文献   

7.
回音     
正陆丽芳:拜读了贵刊2018年第2期《从织女变空嫂》一文,深有感触。和吴尔愉一样,我也曾是一名下岗女工。1995年12月23日,我从织布二厂下岗了。经历了一年的无所事事之后,我为别人编织毛衣为生,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后来,自主创业开办了一家小型编织厂,生活终于有了好转。下岗经历,痛苦又难忘,催我奋起。童自荣:今年一直拜读贵刊,欣喜发现有以前上影译制片配音员等几位老朋友的文章。贵刊注重讲述忆旧文章,真实可信。希望能增加一些鲜为人知的揭秘文章。祝贵刊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8.
回音     
正沈翠英:这本杂志上的很多故事我都很喜欢读,每次都爱不释手。希望以后多刊载一些为创建新中国而献身的革命先烈的故事;多一些在艰苦岁月、逆境中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的文章。关壮民:杂志取名"档案"名副其实,很多文章都披露了珍贵的档案材料,向读者介绍鲜为人知的近代历史,希望编辑部的同志们继续加油,编辑出更好更丰富的内容,让读者一饱眼福。朱鸿熹:《档案春秋》杂志上的很多文章我都读得非常仔细,也很喜欢。阅读这本杂志对我们读者来说,既是休闲享受,同时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总能有很多收获。希望杂志能够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9.
回音     
<正>孙莺:读了贵刊2017年第2期《会"做人家"的上海人》一文,非常感慨: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个极大激发人们智慧动手的时代。记得儿时家境并不宽裕,是心灵手巧的父亲,自己动手为女儿裁剪衣服,从冬天的棉衣,到夏天的裙子。女儿渐渐长大,但家里的房子依然狭小,锯刨木料,安置弹簧,缝制布面,是父亲一人之力,为女儿定制了一个折叠沙发。父亲的"会做人家",给女儿带来温馨……弹指一挥间,父亲已是  相似文献   

10.
回音     
<正>董天钧:《档案春秋》杂志的专稿、往事、史传、上海故事等栏目很吸引我,从阅读中能够学到不少东西。我今年已经八十多岁,希望杂志能够越办越好,让我能够看到和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就很幸福和满足了。潘志诚:看了三年《档案春秋》月刊,从一个侧面感到,作为一个地道的上海人,有一种自豪的感觉,上海是革命的摇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很多都与上海有关,上海也造就了几代领袖人物,对于杂志上介绍这  相似文献   

11.
回音     
正李伯传:贵刊2016年第三期刊出的祝淳翔先生载文《民厚里前尘往事》文章,使我了解原来历史上许多名人居住于此,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因为我年幼时亦曾住过一个时期,……在我的记忆里南里曾经有一所文蔚小学,沿铜仁路还有一所实业小学。……来信就是想讨教一下,不少书刊与报纸上文章介绍的多是民厚南、北里,不知在什么年代才改为慈厚南、北里的,南里的老洋房在哪一段。文章中民厚里地图不知出版在哪一年。朱缄:《档案春秋》杂志揭秘档案,打开尘封已久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回音     
正@蔡美权:最近翻阅《档案春秋》过刊,发现有多篇有关哈同花园的文章,在此我想提供一则线索。我手头有本笔记本,其中有八张有关哈同花园的绘画作品,是《爱俪园梦影录》的作者李恩绩所绘,对于研究哈同花园的历史原貌似有所参考价值。李恩绩是哈同花园的画师,写过不少关于哈同花园的掌故。@微尘:时光荏苒,2019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翻阅《档案春秋》杂志,它如同一把扫帚,把历史灰尘毫不留情地扫去,留下一件件往事人物的历史本源,任时光的流水再也冲刷不去。祝愿新的一年里,  相似文献   

13.
回音     
正丁言昭:读到贵刊2019年12期上,由王琪森撰写的《书画家钱瘦铁的谍报秘史》后,大为震惊,没想到,钱瘦铁先生竟是秘密战线的战士。十几年前,因为写陆小曼传,看了一些与陆小曼有关的画家资料,有贺天健、陈巨来、吴湖帆、陈半丁、孙雪泥、应野平等,其中也有钱瘦铁。当时只知道他是书第一、印第二、画第三,被称为"江南三铁"之一。其余的为苦铁(吴昌硕)、冰铁(王大炘)。二十多年前,写《王映霞自传》时,涉及到郁达夫帮郭沫若回国之事,现在知道原来郁达夫是钱瘦铁的部下,事情才这么顺利。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钱瘦铁的晚年贫病交加,完全不见青壮年的锋芒。(苏剑秋:《画坛男儿钱瘦  相似文献   

14.
回音     
正@云霣开:桌上放一本杂志《档案春秋》,随手翻开,但见有沪剧著名演员袁滨忠的照片及文字介绍,便仔细读完全文。我并非沪剧的爱好者,而是因为他的遭遇与悲惨的人生结局,令我时至今曰还记得这位演员。亘火:本人刊发于今年《档案春秋》  相似文献   

15.
回音     
正朱鸿熹:贵刊今年第七期《丰子恺护生画集手稿失而复得》一文,从图片上看,丰子恺写给卖酱人朱南田的诗句应为:病起临池试墨新,桃花闲院见芳春。采来蒲老仙狐句,赠予城东卖酱人。文中有三个字与配图中诗句不符。汤雄:本人刊发于贵刊今年第七期《顾承敏:宋庆龄最后的保健医生》一文,行文有误,吴阶平请宋庆龄为首都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16.
回音     
<正>张作光(山东):《档案春秋》是我最爱读的杂志之一,每期文章都仔细阅读。2015年第2期看到了《不灭的星火》一文后,我一口气读完,稍作休息又读第二遍,对老伴说:"要是能有一本《银幕荧屏一老兵·仲星火》这本书该多好啊。"老伴也说:我们这代人是看《李双双》电影长大的,李双双和孙喜旺是咱最崇拜的人了。在她表妹的帮助下,终于收到了这本书。所以,我和老伴特别感谢《档案春秋》,感谢作者老老夏,让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  相似文献   

17.
回音     
<正>许庆鉴:《档案春秋》杂志的"专稿""史传"栏目都很值得读,我很喜欢看。希望能更多刊登一些党史研究类的文章,包括人物类、战争类、政治类都可以,如能结合社会热点就更好了。徐崇伟:很喜欢杂志上关于"解密"类的文章,能够解答很多历史上被人所忽略或误解的问题,让人读后有种明白了历史真相的感觉,期待以后能够看到更多类似内容。藏梅钧:《档案春秋》杂志的版面和编辑都非常好,如果彩色照片能更多些就更好了。另外历史上外国友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曾做  相似文献   

18.
回音     
<正>桂未明:贵刊今年第三期刊发本人《叶露茜、黄宗英书信往来一通》中第二个注释标注有误,叶露茜在《塞上风云》中饰演金花儿,特此说明。毛裕俭:《鲁迅全集》的五个版本当以1938年初版最为珍贵。贵刊2017年第2期刊发的《王任叔与初版〈鲁迅全集〉》一文,勾勒出版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娓娓道出王任叔先生为之付出的艰辛劳动,读后让人眼前一亮。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史料详实,可读性强。刘青松:我是山东的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教书之余,常常从《国家  相似文献   

19.
回音     
<正>@蔡中飞:《档案春秋》的文史类题材让人印象深刻,既然称为"档案",必应尊重历史史实,求真求实,方能够让人获得真正的知识。在这点上,这本杂志做得很好,望继续再接再厉,将其办得更好。@刘斌:阅读《档案春秋》能让人明史辩疑、抚今追昔,希望杂志能够越办越好,成为人们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的  相似文献   

20.
回音     
正张如英(山东):我是一名历史系科班出身的初中历史老师,无论读研究生时做学术课题,还是目前在一线讲堂教课,扩展自身历史知识储备是必需的。《档案春秋》是我快速了解史学研究前沿成果的重要途径,我几乎每期都读,其中很多文章都是知名的历史专家所撰写的,可信可读可利用有些很有意思的文章,合适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