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方法之一,有其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乃至必要性。掌握好赏识这个法宝,就抓住了孩子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将从两方面论述赏识教育的方法和作用:一、赏识教育进课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赏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要求,以激励为目标,对学生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语文课堂上的赏识教育,就是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活动为载体,捕捉赏识教育的契机,优化语文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4.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推动体验,体验走向成功。”赏识对于成长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可以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赏识教育理念可应用于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教学。因为,赏识性的言行带给学生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是一种向上的自信,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卸掉了压在孩子们心上的自卑的巨石,提升了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得更好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苏晓莉 《考试周刊》2013,(86):169-169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不仅仅要赏识学生,更要学会通过赏识学生教育学生。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学中教师如何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及在赏识学生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伟新 《上海教育》2009,(21):23-2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的创新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大多仅停留在活动层面,创新教育应该从课外走向课内。  相似文献   

7.
潘枫 《现代语文》2005,(11):76-77
当前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要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生机与活力。语文学习应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随着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的确使课堂增色不少。最近聆听几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产生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虽多次发文要求书法进课堂,而受各种影响,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开展得并不理想。就这个问题从教学管理、教学思路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要求教育者运用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和评价受教者,它是建立在尊重、信任、宽容、理解基础上的,这一温和的教学方式更易被受教者接受,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因而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将赏识教育融合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晓燕 《学周刊C版》2011,(11):110-110
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个体成长规律的教育.它充满了爱和人情味。在新课程改革中运用赏识教育.可以促进课堂和谐.使课堂充满乐趣。一是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学习。二是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表扬要落到实处.批评要恰到好处.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三是讲究语言、行为和肢体语言的艺术.实现由自发赏识到自觉赏识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四是保持豁达宽容,让学生学会赏识,既懂得赏识自己.也知道赏识别人.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有效实施,也主要看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变化。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把课堂作为研究基地。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让教育科研走进课堂”,为改进课堂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王甫红  胡姗姗  王婷 《考试周刊》2011,(41):209-210
将赏识教育融入军校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员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因此,大力宣传环保,对广大公民进行环保教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语文学科在进行环保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使他们掌握一些环保知识,从而让学生从关注学习走向关注社会生活,不断拓展学习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在小学进行书法教育,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书法教育在小学课堂的开展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下,开展书法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字。通过识字写字,学生能够接受文化教育,书法教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汉字与书法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品位,书法教育有其他学科教育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小学教学中进行书法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层次,通过书法教育,使学生对传统审美理想与要求有初步的认知。本文在此背景下,浅要分析,让书法教育真正走进小学课堂的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促进小学课堂书法教育的进一步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新课程改革后,学校、教师仿佛都一夜觉醒,摒弃惩罚教育的旋律,高举赏识教育的旗帜,好像一惩罚就跟不上教育新形势,仿佛不赏识就不符合教育改革新理念,不知不觉就跌入了独恋赏识、排斥惩罚的误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赏识教育,有不少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发表了不少专业文章,语文学习尤其是小学语文学习还需要课堂外更多的延伸和积累,作为家长又该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实现家校联动,从而积极引导孩子的语文学习,文中笔者力图从家长的视角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契机,为学生构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赏识”过程中树立自信,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陶行知及周弘老师所倡导的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以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为载体,捕捉赏识教育的契机,精心设计和组织,优化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并在不断获得赏识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逐渐完善,超越自我,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张扬健康的个性,最终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孙瑛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213-214
中职生因长期受教师、社会、同学的冷落,自卑心较强,容易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联合家长、社会,用赏识的眼光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赞美他们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名德艺双优的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20.
朱春洪 《考试周刊》2010,(12):57-5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新课程竭力倡导:教育应依托生活进行,变成一种生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这样语文才会充满时代气息、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