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关怀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奠基石。然而,异化的家长关怀却是损害亲子关系的毒瘤。"关怀异化"表征为盲目关怀、过度关怀、片面关怀和伪关怀。造成异化的原因可归结为家长对"关怀"的误读、功利性价值观的宰制和错误儿童观的规约。要实现"关怀异化"的自我救赎,就必须提升家长的关怀能力,摒弃功利性的价值观,更新传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2.
家长关怀异化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怀异化”主要表现为关怀盲目化、关怀过度化、关怀片面化和关怀庸俗化。家长在给予关怀的时候,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施予恰如其分的关怀是导致关怀走向异化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关怀”的误读、功利性教育价值观的宰制和错误儿童观的制约。要摆脱异化的家长关怀,必须提升家长的关怀能力,矫正功利性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关键阶段,所以应从儿童的各种兴趣入手,实施"兴趣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身体与心理素质。英语的"兴趣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学生学习英语质量的有效保证,更是实现低年级英语教学目的的关  相似文献   

4.
过度专业化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异化。造成我国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成因主要是我国的专业教育理念不理性;高等教育的功利化、世俗化倾向日趋严重;行政对教育的过度干预。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树立理性的专业教育理念、剔除高等教育领域的功利因素和加强教育管理的改革力度三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5.
过度社会化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失当"现象,即社会成员完成的社会化任务在任务的"量"或者是"质"上超过正常的生理以及心理年龄段内所能承受的程度。而在这种背景下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从社会化的角度去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分阶段实施并完成。文章通过对"去社会化"、"理想信念"、"教育原则"的诠释,论述大学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阶段与目标。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进入流入地,入学需求开始大于公立学校所能提供的受教育机会,这种过度教育需求使得流动儿童的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特殊问题.新的教育供求关系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国的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密切相关的.为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财政问题,需采取流动儿童的教育财政实现由"供给型财政"向"需求型财政"的转变;实行以流动儿童基础教育为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有条件地给予民办学校以财政支持;成立专门的流动儿童教育管理机构等措施,力求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流动儿童教育财政的充分、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杜文霞 《文教资料》2009,(21):160-162
过度理由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用外在理由解释行为,从而使得行为的内在动机逐渐弱化的现象".本文以儿童天生具有求知欲为前提,以当前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其天性有悼这一矛盾为切入点,引用"过度理由效应"这个心理学名词,对学生学习动机问题做出了解释,并提出在教育教学中突破过度理由效应,避免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外化.  相似文献   

8.
大量课外培训和学习形成的青少年"过度教育"现象,在我国大中城市广泛存在。本文通过对"过度教育"现象的表现和危害进行分析,运用经济学中"幸福方程式"的作用机理,阐释了"过度教育"现象的内部归因,指出了解决"过度教育"现象、提高家庭幸福感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过度"是教育者和家长施加的教育超过了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它的实质是片面教育,已成为制约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教育过度"困局难以破解,已成为死死缠住基础教育的"黄宗羲怪  相似文献   

10.
可以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和策略对语言层面的翻译和文化层面的翻译进行有效的处理。在一种民族语言尚未成熟时,侧重语言形式的异化和文化因素的归化,并以语言形式的归化和文化因素的异化为辅;而当民族语言走向成熟时,则应侧重文化因素的异化和语言形式的归化。同时以文化因素的归化和语言形式的异化为辅。两个层面的归化和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应该尽量避免两个层面的归化和异化过度。  相似文献   

11.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要想改变目前学校教育削弱儿童童年幸福体验的局面,教育必须回到“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原点,真正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改革对高校招生改革的诉求以及高校招生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导向要求人们科学认识基础教育与高校招生的关系。二者的实践错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背离自身教育宗旨,过度依附高校招生导向;高校招生与基础教育过度"融合",面向未来性不足;基础教育与高校招生缺乏深层次沟通,协作机制不完善。通过消除不良的高考文化根源、弱化高考的过度竞争;构建科学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转变高校唯分数录取的人才选拔方式、建立高校招生多元评价体系;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发挥高校在招生中的主体性作用等方式,消除或弱化基础教育与高校招生的实践错位,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在西方中小学教育界备受推崇的理论,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目的,使学生乐于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实践活动。但是,家长和教师在激发儿童的自主学习行为时,往往会过度使用外在奖励.本文探讨国外在对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对小学生的教育中所存在的外在奖励过度现象的弊端,并对如何避免这一不良现象、培养儿童良好的自主学习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研究建构主义观下的课堂评价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很多既有认识。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要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来取代"智育唯一、分数至上"的异化教育目标;强调打破壁垒分明的学科边界,实现学科在主题和方法上的整合,实现学科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融合;强调改变教师像"填鸭"一样向学生讲授和传递"知识"的做法,主张学习不是"习得"外在的客观知识的过  相似文献   

15.
教育过度与我国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现阶段研究生的"教育过度"并不是教育总量上的过度,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过度"现象确实存在,就业难成为研究生面临的重要问题.造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过度"现象的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生大幅度扩招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研究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高校人才培养制度与市场经济不配套等.要改变研究生就业现状,需要研究生、高校、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人类无限膨胀的"自我"意识覆盖了其整个活动领域,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践踏师生和谐关系、侵犯学习者主体性的"过度教育",它是人类操控自然欲望在教育领域的"移情"式体现。"过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教授行为的过度、理论知识强调的过度、学习动机外化的过度以及成人化观念的过度。"过度教育"容易导致学习者纯粹性认知片面发展,主体完整性丧失;内在主体性抽空,社会工具性畸形;独立品格萎缩,依赖品格形成;本源兴趣销蚀,质疑精神钝化。实现"过度教育"的回归,教育者就要关注学习者作为人的独特的生命体存在,关注学习者在实践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以适度的教促成学的自然效果,生成学习者自我的主体感,达成学习者的自然需求、能力与意义,使教育真正成就人的自然性与本真性存在。  相似文献   

17.
处在不断变革的信息化时代,反思我国基础教育历程的利弊得失,有助于教育事业健康向上发展,这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教育特色,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进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反思基础教育异化现象"和"拓展基础教育国际视野"等方面,以达"促进基础教育本土改革"之愿景。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重构:儿童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需要的曲解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异化。课堂教学的异化使儿童成为课堂上的"被压迫者",或者缔造了课堂上的"主体性神话"。追溯儿童文化的发展历史,这种异化的根泺在于对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所持的二元对立观。本文试图通过反思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共生的内在联系,对如何在文化共生的基础上重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民间教育机构的趋利诱导、官方从教人员的利益趋同、社会教育观念的混乱平庸等诸多因素影响之下,儿童过度教育问题已经病变为中国当代教育的主要病灶之一。过度教育不仅影响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杰出人才的培养,而且违背了儿童的天性与生理、心理、情感、认知规律,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通过提高父母与教师群体的素质,借助规范的立法与严格的执法规范各种学校的办学行为,以专家型校长的指导引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转变过度教育的现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园本教研是实现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路径。现实中的园本教研存在着教育的理念与价值观的差异、"合作分享"的教研文化失衡、准备与实践的缺失等问题。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能达成生命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学习系统。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园本教研应是实现学习者与助学者走向"对话"、幼儿园教研文化走向"共享"、实践活动走向"同构"的一种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