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信息技术核心的模式下,就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朱宏巍 《成才之路》2010,(36):88-8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纲要》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这也对每一位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教育  相似文献   

7.
陈琳 《新课程研究》2009,(9):160-160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是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计算机这一辅助设施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的使用,探索如何应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要的课题.以下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我国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伟大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易晓海 《湖北教育》2006,(10):12-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推动教学从目的、内容到形式、方法的全面变革。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可视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思维的形成过程,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数学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在数学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大量的知识、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曲兵 《教育信息化》2005,(9S):51-51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素质教育、人格培养、人才成长历程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奠基石工程。我国一贯重视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不断引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技术手段和教育教学理论,其成效为世人瞩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9.
1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