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卡片     
类别:创造能力与美育作者:(苏)列·斯托洛维奇摘录书名:《审美价值的本质》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优秀文艺作品的价值,不仅使人形成正确的审美价位定向,培养人的审美理想、情感和趣味,提供人们仿效或鞭挞、嘲讽的美或丑的对象,而且在于发展人的审美创造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自然,美的社会制度、美的生活、美的文艺作品和产品等的能力。列·斯托洛维奇说:“审美教育之所以促进一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审美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构成。教师的审美素养不仅具有工具价值———可以促进教师创造教育艺术和提高教育艺术水平,而且具有本体价值———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提高审美素养,最重要的是要直接感受美的事物,接受美的陶冶,并尽可能地从事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形式美育在文学教学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美育即审美教育,形式美是美的对象在形式方面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形式美育是通过对形式美的感受以及形式美特征和规律的理性把握,培养美的感受和创造能力。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进行形式美育的最佳示范。我们在教学中有时从形式入手,能够更为方便地把握作品,得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美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师要教育学生如何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小妇人》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传世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不论从艺术上还是从思想上去探索,都有很多优秀方面值得我们去挖掘。本文将拟从美学的视角对小说的写作艺术和文学价值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成就巨大,美学价值凸显。传记文学作家遵循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从其审美需要、审美欲望、审美情趣出发选择对象、发现对象、确认对象、评价对象,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给读者更多美的感受。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传主生平的真实性及其社会角色的丰富性,传主生命的鲜活性和再现历史的生动性,作者创作的个体性和深湛浓郁的情感性,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和语言表述的独特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姚天红 《学周刊C版》2024,(17):149-151
审美能力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关键素质,也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与目标。首先概述了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内涵与价值,接着从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生活元素、坚持以生为本、立足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论述了教师要从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开展审美能力教学,激发学生较高的审美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个性化的审美鉴赏能力、专业的审美评价能力、全面的审美创造能力。进而以美为本,助力学生享受美的生活,创造美的未来,推动学生积极阳光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人学,读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名著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文学作品中,作家用自己特有的审美能力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来再现美、创造美。这种艺术创作活动又往往借助于美的形式和美的手段来进行、展开。形神兼美,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教师正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例如孙犁的《荷花淀》,在作家的笔下,淀上的景色是美的;生活在淀边上的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的心灵是美的;甚至那一场淀上伏击战,充满着战斗胜利的喜悦和勇御敌寇的豪情,也是美的;而作品的语言以及有张有弛、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又形成了诗的节奏和韵律,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审美,可分为审美直觉、审美再现、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四个流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体有吟诵、理解、感染、创造等途径。美育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和对学生进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任何一个环节中,都不会忽视美的感知和对学生审美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作为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它的审美功能是以音乐的美作用于人身心乃至社会的审美效应,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向上提升和向外拓展。  相似文献   

11.
自由作为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创造的本质要求,具有最高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哪里存在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哪里就存在孕育美的情感和想象的土壤,就一定会结出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丰硕的物质之果和精神之果。审美反映旨在从现实中发现一种与人的自由本质发生某种联系的特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构成审美反映的起点,经主体的诗性直觉和精神生命的自由创造,最终完成美的感性升华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是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并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逐渐提升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活动。美育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更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领悟到美的真谛,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想像,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种授课艺术要求授课者有一种特殊的素质,就是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美学知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整体上把握审美本质中学语文课本中,优美篇章占很大比重,它的本身具有许多审美属性,在…  相似文献   

13.
<正>音乐是美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的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审美性,它是通过音乐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美的音乐、优秀的音乐作品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从而去创造美的人生,美的世界,使他们成为情操高尚、趣味高雅的人。一、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可以表现为可以使人们感到身心愉快,从而陶冶性情,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小学美术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教学目的,从合理引入民间艺术资源,鼓励学生挖掘美学元素;组织民间美术鉴赏活动,指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趣;开展民间美术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美学创造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优秀民间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审美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偶然性;审美观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新时期河南省导游员的审美价值取向存在金钱至上,自主学习、自我学习意识淡薄,文学素养缺失等问题。新时期导游员应具有仪表、风度、心灵、翻译语言及服务之美的特质。导游员应是美的发现者、美的解读者、美的传播者、美的展示者、美的倡导者、美的引导者、导游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回归道德高地,重塑导游员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美的使者、美的化身,最终为河南省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美的艺术,本文就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一是在感受中,进入审美角色,参与美的体验;二是在熏陶中,创造审美情境,提升美的情趣;三是在想象中,点击创造灵感,促进美的内化。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采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因而最富有感召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对小学主进行美育,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能刀是指审美者凭借感觉器官,从形式上去感受美的能力,它是审美情趣培养的初级阶段。一个人如果缺乏感受美的能力,就不可能有审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困此,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应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引起足够…  相似文献   

18.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之一,意在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绪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个核心素养的目标,我以郁达夫先生的散文代表作《故都的秋》为依托,从文化美和生命意识美两个角度入手,深入解读了本文的理性美。从而便于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这篇经典散文的美学价值,获得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但是如果单纯进行审美教育,不注重学生学习的关联性,就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那么,基于关联视域下的教学活动该如何实施与开展呢?教师可以从文本与生活关联、朗读与感悟关联以及模仿与表达关联等方面展开教学,以深化学生的审美理解、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谢艳莉 《学周刊C版》2019,(23):157-157
小学美术教学中围绕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点,注重创意美术活动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感受美和体验美的过程中唤醒审美个性,释放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审美创新能力的发展。文章立足教学实践,从创造美的环境、选择美的素材、构建美的形式、塑造美的形象等方面探讨了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