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案件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并引发大量的讨论,形成了所谓的热点案件,如“吴英案”“念斌案”等.公众对热点案件的讨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所谓的“舆论审判”.然而,通过媒体(特别是自媒体)所展现出来的舆论并非合适的审判依据,舆论审判在正当性、可行性和合法性方面存在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2.
王霖 《青年记者》2016,(3):39-40
2015年7月16日,深圳晚报微博发布消息称“气功大师”王林被带走调查,“王林大师事件”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媒体在整个事件报道中,出现了“沸腾”化的报道局面.2013年王林首次被调查,以证据不足收场;而这次,媒体抓住事件的疑点和难点进行了挖掘式的采访报道,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挖出新内容,一步步将该事件推向高潮.在官方沉默的情况下,这些报道引发的是媒介审判还是为寻求真相而进行的舆论倒逼?  相似文献   

3.
孙策 《新闻世界》2011,(7):190-19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当今时代公众利益表达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也随之出现。本文将天涯论坛中网民对四个热点事件的回帖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归纳出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表达的四种表现,并且从回帖的内容、表达方式和主题三个方面总结出非理性表达具有三大特点:情绪化表达方式、非逻辑的思维方式和二元对立的道德审判。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集中报道了社会中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中涉及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等诸方面。以“小悦悦事件”为焦点,媒体就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报道似乎达到了一个顶峰,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媒体铺天盖地进行道德追问的时候,我们也隐约发现了报道的情绪性、片面性乃至游离于既有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俊华 《新闻界》2012,(5):31-33
媒体审判在发挥着监督价值的同时,也会干扰司法审判过程。越来越多的媒体审判事件出现,使得人们开始从媒体审判转向审判媒体,理性反思媒体引导公众舆论现象。正确处理媒体与司法的关系,要转变理念、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以及优化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所谓"危机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就事件本身做出理性解释的声音,往往会被一些富有煽动性、诉诸情感的非理性声音所掩盖,从而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浪潮。所有的事件经网络发酵后,产生的舆论往往是不可控的。在"后真相"的时代,媒介的公信力对于事件的解决、舆论的流变所产生的影响发生了变化。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随着国内的一些"热点事件""危机事件"而相应产生的非理性舆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就会导致事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以及舆论的愈演愈烈,这对媒介自身的公信力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作者将从"媒介公信力"的角度入手,借由相关案例,分析探讨不同信源(主流媒体、新媒体)与舆论流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16年2月28日,一则北京昌平女法官马彩云遭歹徒枪击身亡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随着媒体对事件的持续跟进报道,公众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中,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群情激昂、对事实真相的漠视、甚至对暴行喝彩的现象或态势。这些舆论反应让人感到愕然,也对新环境下的新闻媒体有着深刻的警示。  相似文献   

8.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集中报道了社会中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中涉及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等诸方面.以“小悦悦事件”为焦点,媒体就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报道似乎达到了一个顶峰,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媒体铺天盖地进行道德追问的时候,我们也隐约发现了报道的情绪性、片面性乃至游离于既有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此时刻,再次审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发掘媒体新闻报道中将二者混同的问题,并提出实践中可以采取的具体解决方法,对在道德与法律之间纠结的媒体报道来说,定会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环境产生巨大变革,传播渠道多样化、舆论形态多元化,致使舆论反转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并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老人在日碰瓷"事件为例,回顾舆论的演变过程,探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生产与传播机制,建议媒体、新闻从业者以及公众都应加强对自身的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李杰  王淼 《新闻世界》2014,(7):364-365
在互联网时代,全民吐槽和道德审判现象日益凸显,任何一起进入公众视野的事件,都会被网民冠以各种"帽子"进行讨论,尤其是明星丑闻事件引发的讨论更是激烈。本文对"文章出轨"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媒体等同"、"联想叠加效应"、"看客风俗"、"媒体推波助澜"等都是类似明星丑闻事件引发高度关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琼 《视听》2016,(6):126-127
随着媒体的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公众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在"掏鸟案"中,闫啸天形象的变化引发公众情绪的转变,进而影响到微博舆论进程。事件引起关注后,公众大多从道德层面出发,认为闫啸天是无知者,表达了对其不知情而受罚的同情。随着事件的发展,公众由"掏鸟案"联想到司法制度和社会现实,在社会大环境下闫啸天变成弱者。公众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表达了对司法不公、社会不公的不满。在事件大白后,公众才知闫啸天是玩鸟者,因此纷纷同情受害动物。  相似文献   

12.
所谓舆论,就是公众对社会的评价、对事件和人物所表达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度和持续性,舆论是自发产生的,带有非理性的成分,它在表达公众意志的同时,也集中了各种短见和偏见。众所周知,杂志,特别是文摘类的杂志,同其他媒体相比,时效性差,深度加工才是优势,因此在吸引受众,引导舆论方面,尤其要注意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3.
杨玲玲 《新闻前哨》2013,(6):107-108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行业媒体因其与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密切,在涉及本行业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舆论引导优势。本文从行业媒体应及时准确报道危机事件,校正偏颇舆论,用科学专业的传播稳定公众情绪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公共危机事件报道中行业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所谓舆论,就是公众对社会的评价,对事件和人物所表达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度和持续性,舆论是自发产生的,带有非理性的成分,它在表达公众意志的同时,也集中了各种短见和偏见.众所周知,杂志,特别是文摘类的杂志,同其他媒体相比,时效性差,深度加工才是优势,因此在吸引受众,引导舆论方面,尤其要注意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5.
媒体官方微博凭借其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公共事件中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方面产生了强大的网络舆情传播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媒体官方微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公众舆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媒体在报道中更好地发挥正面传播效果和服务公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兴宇  舒启智 《新闻世界》2011,(11):224-225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以微博为代表所形成的网络舆论,对大众媒体的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上。本文以央视对“药家鑫”案的报道为例,探讨大众媒体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上该如何寻找舆论支点,以及建立什么样的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7.
顾小慈 《新闻世界》2012,(6):178-180
电视媒体如何利用自身公共属性在公正及时的深度报道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安抚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电视强大优势,成为现代电视媒体危机事件报道的题中之义。本文以南京“7·28爆炸案”为具体案例,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考察危机事件中电视对舆论产生、演变的影响,旨在传媒本质规律里寻找电视媒体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菲律宾人质事件媒体责任论进行分析,指出以电视为主的媒体在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时要充分考虑其报道方式对事件本身的解决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现场直播应在"有为"和"不为"间有所取舍。媒体从业人员应科学辩证地理解而非不加限制地滥用"新闻自由权"和"公众知情权"。媒体的商业利益不能独立于社会道德责任之外。  相似文献   

19.
在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媒体权利的滥用,而影响司法审判。本文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对"孙伟铭案"的报道,指出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公众舆论、新闻媒体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探求媒体在司法案件中的正...  相似文献   

20.
“注意力”政治舆论是政治舆论的常态。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是网络政治舆论的组成部分,政治正确优先、政治道德内驱、政治情感营销、政治情绪渲泄、政治消费成瘾是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的方式和表现。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具有功能极化的典型特征。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对公共权力进行“注意力”监督,公共权力对自媒体“注意力”政治舆论进行回应,使二者实现共赢。通过强化个体政治伦理、践行底线自由、技术善治等共识性改进,进而达到自媒体非理性“注意力”政治舆论回归理性“注意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