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应用,推动社会各专业领域快速发展,对于电视新闻主播媒体行业而言亦是如此。在5G技术的持续推广应用的支持下,电视新闻传媒发展进入到大数据整合、智能感应、虚拟现实的新阶段,这对电视新闻主播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中充满机遇的同时,也不乏各类挑战。现阶段的电视新闻主播媒体是否有守正创新意识,促使其快速适应5G技术引领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已经成为相关电视新闻主播行业着重思考的课题。本文主要以电视新闻主播媒体意识为主题展开分析,基于5G视域分析了传媒产业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在5G视域下电视新闻主播媒体意识守正创新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下,众多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在互联网技术参与下迅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新闻事业再次进入到新时代,给电视新闻主播带来诸多机遇。此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诸多新兴媒体平台与行业,其新型工作方式对电视新闻主播而言更是—种巨大的挑战。在此情况下,电视新闻主播只有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水平,以更为专业、高效、客观、真实的态度对待电视报道与主播工作,落实自身责任,才能提升在新媒体时代下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有效完成自身任务,提升自身水平。就当前而言,电视新闻主播在报道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因此,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播报工作已成为诸多电视新闻主播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电视新闻业务正在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电视新闻主播也在不断适应这种变化,不再单一的播报新闻稿件,而是更多地参与到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全过程,朝着集采编播于一体的全能化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给电视新闻主播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的挑战要求电视新闻主播不断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不断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形成个性特色、不断加强场控能力,争做全能主播。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电视日益加快融合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主播的职业角色和传播功能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发生新的变化.本文以新闻主播这一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为研究对象,试图探析新闻主播在多元主体节点式传播的全媒体生态中如何在开放场景和融合业态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用户意识、信息传播的互动意识以及因势利导的舆论引导意识,在共享话语体系与价值空间的新型主流媒体中成为具备融合思维观的人格化界面.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主播话语权的阙失是当前媒体亟需改进的问题。媒体要提升新闻主播的快速反应能力、表达能力、掌控话语能力,应建立新闻主播突发事件应急思维训练机制。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是指以数字化的技术新媒体为基础,以媒介融合为文化大背景,通过不同的媒体形态实现跨媒体、全覆盖、立体式媒体的服务。随着全媒体的发展,给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要想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事业在新时代下也能得到更大发展而不被淘汰,新闻主播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韩梅 《新闻窗》2013,(5):98-99
我们常说的新闻机构的编辑职务,主要是指从事组织、选择、审阅、加工、整理文字稿件的工作人员。编辑工作在新闻媒体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很多学人给编辑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媒体的“头脑”,是各个关口的“守门入”。电视新闻编辑与报刊编辑、广播编辑、文艺编辑相比,有着独特的工作方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高度的准确性和强烈的时效性,因而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电视新闻编辑有些还是多面手,他们既会组织策划电视新闻节目,又会以记者的名义进行外出采访,既能担任摄制组的“指挥长官”,又能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播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2019年《新闻联播》栏目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同时开创了电视新闻融媒体发展的新路径。本文对为期6个月中100条"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样本进行了定性定量结合的实证研究,试图透过传播现象深入创新背后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从而为电视新闻融媒体发展战略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主播说联播"通过"人的价值"得以区别于其他新闻短视频产品,增强了网络舆论引导与价值观塑造的功能,开创了新媒体下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反差风格助力建构多元文化的电视新闻全媒体栏目;通过平衡"传者思维"与"受者思维"模式,有效推动"两个舆论场"的重合。  相似文献   

9.
以中央电视台为起始点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记者型主持人为前导,全国市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记者型主持人也开始出现,从单一的新闻主播转化成为记者型主持人这一过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5,(10):81
如今,一些国际大公司正采用进攻性十足的内容讲述策略,通过社交媒体等手段进行内容营销,绕过传统媒体直接到达受众。请看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新闻业应否担忧内容营销》,本期刊登上篇。2015年伊始,两名美国知名电视新闻主播在同一天宣布离开他们的工作岗位,制造了王牌主播的“坠落”故事与新闻“真实性”神话的破灭。请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和博士生赵涵漠的《从主播离职看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困境》。在不断变化的新闻业,网络写手的处境是  相似文献   

11.
白添元 《新闻世界》2012,(7):118-119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视媒体为了加大单位时间的信息量,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速度有越来越快的趋势。但笔者认为,只有结合节目的总体风格、节目内容和掌握好自身业务素质等具体情况,把握新闻背景以及受众心理的"提速",才能真正达到受众要求的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我国舆论环境的不断改变,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需要充分发掘自身优势,以全新的思维和理念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化"危"为"机",重新树立电视新闻媒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3.
王剑 《视听纵横》2007,(6):82-83
所谓舆论引导能力,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的能力,以媒体的立场观点改造影响公众的立场观点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的能力。本文从作者主播《经视新闻》的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发挥主播在提升电视新闻栏目舆论引导能力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下,电视新闻节目的直播已经成为常态化,作为电视新闻主播如何应对新闻直播的常态化,这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直播"的理解,电视新闻主播的团队意识以及主播个人的经验和直播能力的构成,解构电视新闻主播在节目中直播能力的运用,并对此做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媒体大脑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并催生出具有首创价值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从最初的虚拟主持人到今天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为新闻播报领域进行科技赋能,实现了新闻播报的信息有效传播与互动性接收的双效推进。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播报创新,要通过以MGC促进传受关系的智能进化,以智媒融合提升新闻深度生产,以智慧传播推动媒体深度报道,从而实现智媒的深度融合与生长。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日益增多环境的冲击下,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个越来越开放的话语空间正在慢慢形成,这需要我们加强贯彻现场直播的电视基本理念,并加强与新兴媒体的合作互动,利用电视媒体的传统优势,不断发展更多的观众,不断探索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的变化,就此本文展开了对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转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闻节目在电视节目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大多数电视台都会把主流频道作为新闻传播渠道。因此,电视新闻主播的语言表达和整体形象气质都会影响新闻内容的传播与扩散。拥有良好的形象气质和比较完善的语言表达是电视新闻主播必备的职业技能。本文将以"气息调控、语言表达"为电视新闻节目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的研究基础,探究不同类型稿件的气息调控技术和语言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8.
当下,国内正掀起虚拟数字人的热潮,AI主播作为其中一项新的技术,给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完善和发展了媒体信息传递的路径,为媒体的深度融合注入新的力量。从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直播到物理伴随,AI主播的功能不断升级迭代,运用场景不断丰富,创新和优化了媒体内容生产模式。本文聚焦AI主播在不同平台的运用和实践,关注AI技术发展可能引发的人机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变化,为AI主播的良性化、科学化、法制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数字化、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将对电视新闻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此,我国电视新闻传播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1.电视新闻"窄播化"日益突出,体育、商业、国际等专门新闻频道不断分离随着传媒业的竞争,大众传播日益明显地向分众传播转变,  相似文献   

20.
马万祺 《新闻传播》2023,(16):131-133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AI新闻写作、AI主持人等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和新闻从业者的职能提出挑战。本文结合电视新闻主播经验,分析了AI技术在当前新闻播报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同时探讨了播报AI新闻的传播限制与弊端,并提出传统新闻主播为AI新闻补充的话语功能。力求在人工智能时代重塑广电媒体新闻业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传统新闻主播挑战AI技术的软实力,增强传统新闻主播讲好中国故事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