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012年3月23日下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患者突然闯进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水果刀,疯狂砍向正在埋头工作的医生,当即,实习医生王浩遭割颈身亡,另外三名医生被砍成重伤。25日,南方某媒体以《28岁实习医生命丧患者刀下医患冲突多发引人深思》为题最先报道了这例杀医案。  相似文献   

2.
王木子  贺蕾 《新闻知识》2012,(10):42-4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网、中国知网、《中国体育报》有关丁俊晖的新闻和报道进行分析,梳理自2000年以来有关丁俊晖的报道数量、新闻框架、丁俊晖媒体形象以及媒体态度变化,旨在对当今大众媒体呈现体育明星的问题上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丁俊晖的比赛成绩和金牌分量与媒体呈现态度、新闻框架紧密相关;媒体在对体育明星呈现愈加多元化的同时,需要注意自身肩负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市场化的社会背景下,记者在社会冲突事件报道中往往采用对抗性报道框架建构新闻话语:对双方当事人的报道篇幅不均衡,记者常站在弱势一方,通过选取事实、构建隐喻、关联社会敏感信息等方式,突出社会矛盾、激发读者对强势群体的想象和不满情绪,进而引爆舆论、制造轰动效应。此类报道框架激化社会矛盾,缺乏建设性,新闻媒体应致力于搭建矛盾双方的对话平台,缓和冲突、消解矛盾,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社会冲突事件的报道框架应该从对抗性报道框架向建设性报道框架转变,这也寄希望于主流媒体的公正和建设性报道的及时介入,引导舆论从对抗走向和谐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平 《新闻前哨》2022,(22):67-69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深深影响着社会大众对医护群体的认知。近期湘雅二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翔峰恶劣的医疗作风事件,带来极大的行业负面影响。公共媒体及时有效发声,较好地引导了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本文以主流新媒体对湘雅二院刘翔峰事件报道为例,探究网络时代公共媒体如何应对医患冲突舆情事件,以及如何发挥好正面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大事件报道中的冲突框架研究——以《人民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勇 《今传媒》2015,(1):34-36
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人民网》的一些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的"冲突框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重大事件主要涉及的议题是"政府问题";冲突主体主要属于"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倾向于诉诸"暴力"来化解冲突双方的矛盾,冲突原因主要是"利益因素",冲突结果对事件主体的个人影响主要是"影响个人名誉"和"个人地位或职位的变化";冲突客体主要属于"农民劳动者阶层"和"未知名阶层的民众与其他",倾向于诉诸"非暴力"策略来化解冲突双方的矛盾,冲突原因主要是"利益因素"和"情感性因素",冲突结果对事件客体的个人影响主要是"精神伤害"、"经济损失与赔偿"和"失去生命";重大事件的社会影响主要是"真相的揭示或遗忘"和"政府的合法性流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媒体对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相关报道的新闻报道框架理论,试图通过坦卡特(Tankard)提出框架列表的量化方法分析,对这两家新媒体对于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的新闻报道框架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张媛媛  冯锐 《东南传播》2021,(7):137-141
结合新闻中的知识属性和经济报道的基本框架,我们对第32届中国经济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进行了框架话语分析,探索了解释、访问、预测三重新闻框架与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源头知识等四种知识属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新闻报道在解释框架中通常通过叙述事实和列举数据来呈现知识,在访问框架中较多使用原理知识来对客观经济规律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和分解,预测框架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不明显,知识信息含量较低,也凸显了我国经济新闻在预测性报道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交媒体倦怠视角出发,以剧本杀为例,探讨青少年社交偏好发生转移的影响因素,从而深入去理解在社交媒体倦怠情绪之后用户的转移行为,探索智能媒体时代用户新的社交需求。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影响青年社交偏好发生改变的影响因素,通过探讨发现孤独感是影响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的社交偏好发生转移的主要因素,并且会加强用户在参与剧本杀所获得的补偿感和体验感,而体验感和补偿感又相互作用促使用户完成社交偏好的快速变化,使用户能够缓解社交媒体倦怠,找到新的社交需求并获得满足。剧本杀虽然以其新颖猎奇的体验成为当下大众缓解倦怠的选择,但其背后的漏洞与空白仍需要填补。  相似文献   

9.
张芷菡 《今传媒》2016,(4):74-76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类媒体都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新闻的报道.其中围绕GDP的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报道,是宏观经济报道的核心内容.笔者选取《人民日报》《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三家报纸媒体,结合新闻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三家媒体分别在2014(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上一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报道框架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媒体面对同一事件在建构现实过程中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叶芳 《东南传播》2015,(2):102-104
本文以"老人摔倒"新闻为例,对媒体在该类报道中的新闻框架、媒体审判、沉默螺旋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媒体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和职业修养,主动承担媒体责任,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在如今的社会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某县作为国家83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其县级周报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喉舌、脱贫攻坚最主要的宣传阵地,既要聚焦中央、省、市一级的扶贫政策和举措,又要写好当地的扶贫进展和故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更能直观的看出该报纸在该县扶贫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研究以某县周报2017年1月2日至2018年1月1日一年当中的扶贫报道为样本进行量化分析,以期对当前的扶贫报道和我国县级纸媒发展发挥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丛  李天舒 《东南传播》2014,(11):128-130
2014年3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发生了持刀伤人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一经发生便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许多西方媒体颠倒黑白,打着"专业主义"的旗号进行了失实报道。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基础,以CNN、BBC、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四家具有代表性的西方主流媒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素材选取与叙事结构、"新闻专业主义"的双重标准和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民族问题的固有模式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加强国内媒体建设的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社会建构理论,并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对研究中关媒体关于十八大报道主题、报道基调和报道文本的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正面陈述与责难叙述、典型话语立场与冲突话语立场、描述话语与隐喻话语上搭建了中美媒体的新闻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媒体关于医患纠纷的报道只有走出误区,理性认知,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医疗服务环境。本文以"八毛钱事件"为例,通过对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探讨当下医患纠纷报道的误区及产生原因,并对媒体在医患纠纷报道中的责任担当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不仅是一次百年不遇的实实在在的重大自然灾害和人间灾难,也是21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罕见的现代媒体事件”。如今,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四年,比起灾难爆发期的轰轰烈烈,灾难恢复期是一个持续的、渐变的过程,大众媒体的角色和报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关注2009年以来,“人民网”策划的汶川地震的周年专题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其新闻框架进行分析,探讨媒体框架形成和变化的动态过程,从而透析当前自然灾害恢复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反应机制,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可以提升媒体灾难报道的层次,进而促使媒体更理性、全面地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政府在今后应对类似危机事件时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郭俊 《新闻世界》2013,(4):224-225
民众整整关注了两个月的“温岭虐童”案件尽管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它的发生、发展与最终结果却让关注该事件全过程的很多人颇为不安。本文以“温岭虐童”案为切入点,回顾事件的整个过程,分析形成“舆论伤害”的缘由、危害,探讨减少、规避和解决舆论伤害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众媒介通过提供有关国际冲突的信息与评论,为公众设置议程、引导公众舆论,甚至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本文以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媒体报道的呈现方式、议题结构、消息来源等方面探讨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以期呈现其报道模式并发现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钱天中 《新闻传播》2012,(6):126-12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医患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从辱骂、殴打甚至砍杀医务人员,到患者家属冲击医疗机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一现象得到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积极的舆论监督具有"辅政亲民"的作用,对医疗行业来说,也会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患者权益的维护,总体上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师荀 《新闻世界》2014,(6):241-243
重大突发事故往往会成为当时的舆论热点,媒体对事故的报道如果成功,可以很好地引导舆论,疏导民众情绪。如果报道不成功,则不利于对事态的控制,容易激起民怨,甚至引发群体事件。所以,事故类新闻报道是媒体实践中必须要紧抓不放的课题。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区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我国媒体对这起事故高度关注,形成了全国性的舆论态势。本文以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此次事故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对事故发生后一周内的新闻进行三个层级的结构分析,探讨我国媒体在事故类报道中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袁侃 《今传媒》2016,(9):72-73
媒介框架理论为研究媒体与受众的关系确立了一种视角,本文选择国内电视媒体报道魏则西事件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对深圳都市频道和法治频道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了解他们的新闻框架。同时,又通过电话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公众接收电视媒体报道事件的特殊框架。通过比较媒体框架与受众框架证实我们的预设:电视媒体在报道特定事件时只呈现此事件的一部分,受众在收看电视新闻报道时也会有一定的偏向,他们各自有自己特定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