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个CCTV,CCTV有个《新闻联播》,这两样东西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很难想象,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我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更难想象的是,CCTV没有《新闻联播》,又该是什么样的?生活不相信假设.好在,CCTV和《新闻联播》一直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你见或者不见,它们就在那里.每晚7点,打开CCTV,与《新闻联播》面对面,看到熟悉的面孔,听着熟识的声音,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感觉《新闻联播》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变”才是它的常态,变化则成了意外.它以不变应万变,人间沧海桑田,《新闻联播》自岿然不动.世界在变,新闻在变,CCTV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新闻联播》.三十多年来,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牌局被洗了一遍又一遍,新闻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闻语法和新闻语态也被深度颠覆,但是,在万变之中,《新闻联播》依然如故.我们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世界除了《新闻联播》不变,其他都在变.  相似文献   

2.
《新闻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要的电视新闻栏目,是广大受众观看时政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的首选视听“窗口”。作为官方的新闻发布渠道,《新闻联播》始终保持着严肃、官方、权威的媒介形象,但在新媒体传播形态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日益弱化,传播效果也受到影响。在媒体加速融合的趋势下,《新闻联播》积极优化节目样态,通过转变话语方式推动传播创新,成为主流媒体新闻节目探索转型发展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李翠  范玉金 《新闻世界》2010,(7):122-123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因其独特的地位,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其他电视新闻节目无法比拟的作用,它的每一次改版都会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进入21世纪,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联播》为挽回日益衰减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本文从民族国家的视角再次审视《新闻联播》的改版。  相似文献   

4.
卞清 《新闻传播》2012,(3):44-45
本文通过考察《新闻联播》的文本和社会互动的过程看到:《新闻联播》和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已经融合在一起,是老百姓家庭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提供了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行为、语言范式,所以《新闻联播》不能仅仅用单向的、绝对的意识形态输入来概括,它的文化意义厚重、深远。  相似文献   

5.
南阳电视台的《南阳新闻联播》2010年在河南省广播影视大奖评选中获得新闻栏目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南阳电视台办台以来《南阳新闻联播》栏目第一次获得省级大奖。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地市级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蓬勃兴起,传播格局急剧变化的今天,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受  相似文献   

6.
南阳电视台的《南阳新闻联播》2010年在河南省广播影视大奖评选中获得新闻栏目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南阳电视台办台以来《南阳新闻联播》栏目第一次获得省级大奖。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地市级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蓬勃兴起,传播格局急剧变化的今天,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7.
正在实现"中国梦"、推动民生幸福的征程上,中央电视台的作用不可小觑,新版《新闻联播》以清新朴实、以民为本的报道风格广受好评。《新闻联播》单独发起或联合发起的公益活动不仅集合了优秀公益活动的主要特征,并且彰显了作为国家级时政节目的政治传播功能。一、公益活动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公益活动策划者承担着积极介入、主动建设的社会角色,以此来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①公益活动用报道策划和活动策划的方式为弱势群  相似文献   

8.
朱磊 《声屏世界》2013,(8):61-61
2013年2月16日晚,央视主播在《新闻联播》结束语中提醒观众关注其官方微博,"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这个变化引发网友热议——在新闻"微"时代里,《新闻联播》也HOLD不住了!微博、微信搭建了一个无"微"不至的信息传播平台。借助于WIFI,公交、地铁、咖啡厅、  相似文献   

9.
2013年甫一开年,《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老牌新闻节目,均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例如,继2012年播出"你幸福吗"专题、文氏四兄弟寻找母亲的"寻人启事"之后,《新闻联播》的变化继续引人注目.2013年1月2日,《新闻联播》播出"生活服务台"专题,内容是"冬季雪天路滑,驾车有技术",向观众介绍了几项雪地开车的注意事项,令人耳目一新;1月3日,石家庄"豆饼大叔"姚彦君在《新闻联播》中亮相,引起全国观众关注;1月4日,《新闻联播》头条关注成都曹家巷拆迁,独创"新闻连续剧"形态.  相似文献   

10.
陈盛开 《今传媒》2013,(4):93-95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它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意义.自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在逐步改版,尤其是2013年之后,改版力度更大,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和活力,一改过去较为严肃、拘谨、呆板的形象,被称之为《新闻联播》的“变脸”.目前,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而央视《新闻联播》的成功改版为地方台《新闻联播》的改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央视《新闻联播》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家政治权威与秩序的象征,主持人语言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新闻联播》中的作用是什么,主持人语言的仪式化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本文从国家形象、语言形象以及语言文化形象的传播与维护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庆 《今传媒》2013,(5):81-82
本文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的改版事实出发,探讨这种渐进式"新闻本位"回归的变化,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变化是时代的需求;变化是民众的呼唤;变化是新闻人的职责。本文从新闻改革的角度重点分析《新闻联播》这档我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的渐进式变化的本质,从"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靠拢、回归,更加符合新闻传播规律,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文中收视率数据、改版前后对比的图表和大量改版后节目内容的案例分析为本文的论点提供了很多直观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新闻联播》可能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一种新闻节目样式。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蓝本,各省、市都相继创办了与此类似的节目。这种地方版的《新闻联播》担负着宣传所在地方的重要任务,“政通人和”是其内容配制和话语设置的主方向。但是,据央视索福瑞公司《2005中国电视收视年鉴》对各省市自治区电视频道市场占有率的调查统计表明,18:00~20:00是卫视新闻集中播出的时段,而这一时段恰恰是各卫视频道在外地市场占有率的低谷。换言之,肩负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两大重任的卫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除本地区外的其他区域是不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4.
丁大侃 《新闻世界》2013,(10):195-196
央视《新闻联播》改版后,在节目形态与语态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平民视角加大社会民生类新闻内容的比重,增加了新闻现场连线以及新闻评论员机制,接地气近民生,回归了“新闻本位”,更符合新闻传播规律,观众感觉更清新,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移动化、短视频化与社交化的传播趋势下传统电视新闻面临新的创新课题。本文通研究发现移动社交媒介环境下《新闻联播》的创新路径主要包括:通过"联播天团"打造"现象级"短视频产品《主播说联播》;通过开通新闻联播官方抖音和快手号,开启"短视频与社交化"新篇章;通过开通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平台深化传播内容与构建传播矩阵。依循《新闻联播》在移动社交环境下创新策略的初探路径,本文认为电视新闻的转型发展可以着重从"5G环境下充分利用短视频优势"、"深化传播内容、转变叙事方式,实现情感化共鸣"、"形成与用户的互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常昕 《声屏世界》2013,(4):10-12
2013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进行全面改版后正式与观众见面。运行近一个月以来,笔者发现,这两档新闻节目的选题、视角、文风、节奏等方面都在悄然间发生变化。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重点对《新闻联播》的内容变化进行分析。过去,民间流传着《新闻联播》"三段论"的说法,即"领导人开会出访+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境外局势一片混乱",尽管这种总结带有戏谑和夸张的成分,是观众长期观看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2017年以来,从春节联欢晚会、《新闻联播》的新气象,到《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开播与发展,都向我们展示着文化元素在新闻传播中的效果与力量.好的新闻传播一定是具有温度,带有情感,充满人文关怀与文化意义的.在新媒体环境中更是要充分利用文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新闻传播中,在新闻稿件制作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充分注意对新颖的传播形式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1,(10):64
《新闻联播》片头将增加3D效果"新闻联播体"将有显著变化日前,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沟通会上透露,《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两大新闻类重头节目都将在明年呈现出新面目。他们还透露说,2015年央视将跻身世界电视20强。"新闻联播体"一度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央视此次在沟通会上表示,《新闻联播》将以2012年  相似文献   

19.
《数字十年》是中央电视台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和“朝闻天下”等主要栏目里推出的一个系列报道。取名《数字十年》意在用数字梳理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迁。节目一推出就得到广大观众喜爱,网上点击率以百万计,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有观众评价,《数字十年》让人们三分钟看懂中国十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湖南Y村的民族志调查,观察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新闻联播》的收看与解读,提出农民对《新闻联播》的日常解读存在四种类型:仪式型、陪伴型、学习型和认知型,认为《新闻联播》是农民的集体"政治仪式"和个人"政治狂欢"。研究表明,在当代社会转型期,国家意识形态与乡村社会的接合作用于农民身上形成了一种男权、党权和国家的混杂体验,并指出这种混杂体验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