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期的点评中,我们提出期刊刊发违规现象不容忽视的问题,引起不少朋友的共鸣。本期我们继续关注这一问题,对有问题的篇目提出了公开的批评和质疑。需要再次申明的是,我们完全是本着就事论事、就论的态度,在我们阅读期刊的范围内向公众提出报告。也希望各方朋友继续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和讯息,让我们为维护坛秩序共尽绵力。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二十多年前的一本文学评论选。经历了世界、社会和文学的持续巨变以后,再重读这些文章,真是不由得要感慨人世的叵测和无常。当初那么引人激动的话题,现在大概连当事人都不再觉得有什么意思。这些文字所针对的作家,有的曾不满对其的批评,特意打来长长的电话质问,现在似乎也远离了文学,有的甚至远离了人世。即如我自己,这十几年的时间精力,大部分投向了文化研究,虽因为性情难移,不免还关心文学的状况,关心的范围和角度,却和写这些评论的时候,大不相同了。  相似文献   

3.
《上海学》第7期是“小说创作特大号”,封面九个字尤其醒目——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早听说作随大使丈夫远渡非洲,一年无事,便足不出户地写了一年小说,传闻如此,字却迟迟不见诸杂志报端,如今谜底就要揭开。三篇读罢,但觉亦喜亦惊——惊是惊艳的惊。严氏字之尖新、出手之狠准,总在妙手偶得的中短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各色人等情绪微妙碰撞、语言俏皮又狂欢有度,让人读后只觉说不出的熨贴,合适,心悦诚服。她写的都是些伤心故事,可一望即知并非有意赚人热泪的惨凄,而是洞明世事之后的无奈。  相似文献   

4.
看《花城》     
看刊如赴宴。本期《花城》,也就是主人,规规矩矩准备了大小八道菜:中盘(篇)四个,小碟(短篇)打了个平衡,也四个。菜色花,有特色,不仅有家常菜般的现实主义叙述,还有近似魔幻的传奇,更绝的是竞添了玄幻武侠的特色菜,但坦白地说,多有做工粗糙之嫌疑。唯有李师江的《医院》(短篇),没心没肺地穷侃、黑幽(黑色幽默的简称),让第一次读他作品的我也没正经地开胃了片刻。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什么才是不变的呢?什么才是我们追求的相对永恒呢?什么值得我们用尽心思去看去想去琢磨呢?王琦瑶这个女人光华的一生讲述了许多,生动贴切,那大上海曾经风云一时的女人,经历了上海小姐——名嫒——大人物的偏室。其实她的一生只在那一时闪了些许光芒,但这些却耀了她一生,让这光的余辉照亮了她的背影和生活的地方,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6.
(现居美国的方仁念先生曾写过《对尊重与理解的执著追求———钱谷融先生剪影》一文,其中谈到:“研究生入学,钱谷融先生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讲‘文学是人学’,他便强调文学是写人的,是写给人看的,是以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为目的的,因此要真正懂得文学,研究文学,必须首先做一个心地坦荡、人品磊落的人,因为只有一个真诚的人,才能感受和欣赏真的美。谁要不是以‘赤子之心’来对待人,对待文学,他也就不可能读通文学”。这确实是钱谷融先生一贯的思想。然而,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这种思想的来源和经受磨砺的过程,并非那么容易。其实,钱谷融很少谈及当年…  相似文献   

7.
8.
9.
看《花城》     
想用“花落尤堪寻,香销无从觅”来形容本年度的《花城》虽然不忍心但也忍不住。纵观前五期,虽然锐意创新,收获却不丰;勇于提携新人,佳作却不多。好在年终的《花城》终于有了让人叫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第7期《人民学》的两个短篇:《潜伏》(龙一)和《长虫的故事》(石舒清)相映成趣。《潜伏》写地下工作,让人提心吊胆,《长虫》写蛇在乡间,让人惊悚发怵。论题材的紧张,二似有相近之处,但表现手法却大相径庭。前重情节、重人物,后重氛围、重炼字;前疾,而后徐;前如愈旋愈紧的弦子,逼得人大气不敢喘,后如花园里轰轰然倒了水瓮,事已至此且看它如何漫散开来。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中期 ,周品生同志曾来沪访学 ,我们有缘相识。当时他已是云南楚雄师专 (现改为楚雄师院 )中文系的主任 ,我的那些研究生和进修生都尊称他为老师。但他却虚怀若谷 ,待人十分谦和。治学更是勤奋刻苦 ,平时绝少外出。虽然他已当了多年的教师 ,如今吃食堂、住集体宿舍 ,重新过起了学生生活 ,他也安之若素 ,不以为苦。这一切 ,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特别记得在访学过程中 ,他曾表示要在前人基础上编撰一本更适合于高校教学用的古代文论著作。为此他系统地搜集并钻研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相关资料 ,也阅读了前辈学者的各种文学批评史论著 ,…  相似文献   

12.
第5、6期《上海文学》比较平庸,没有特别抓人眼球的作品,写得热闹好看的如杨少衡的《合水渡》、阿袁的《梨园记》者,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钱谷融受到了“向科学进军”号角的鼓舞。《论“文学是人学”》旨在为被窄化了的高尔基的“人学”论断正名。钱谷融的“人学”观是对古典主义道德观、新文学精神与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兼收并蓄,有机且辩证;其最低限度是“把人当做人”,最高则指向对至善至美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第7期的小说是个花样拼盘,从内容到形式到小说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编者大概花了不少心思。头条是贾平凹的短篇《羊事》——“作家手迹版”,贾平凹墨宝的影印件。这在当下的文学杂志里是个新鲜事,应该算是对著名作家独特的礼遇了。作为书法作品,贾平凹的行书整体上有种沉静古朴的文人气,每个字的经营上则稍显粗糙;但以小说观,则完全相反,细部的写实颇见功力,整个小说的故事和意蕴却陈旧简单。小说很短,讲的是一个吝啬鬼花钱买回了自己卖出的羊,  相似文献   

15.
《上海学》第9期的“月月小说”栏目推出的是韩少功的两个短篇《801室故事》和《是吗?》。最近,又值韩少功一勃发期,《天涯》第5期和《人民学》第10期也先后发表其中短篇小说和散。在这一批作品中,《上海学》推出的这两篇最专注于本试验。  相似文献   

16.
看《钟山》     
这一期《钟山》乏善可陈,像是再次倒退回年初的水平。篇目的绝对数量虽然看不出增减,但是单篇论质,却都有滥竿充数的嫌疑。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的文论价值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具影响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魏晋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思想资料,其中不少奈目涉及人轶事、坛掌故、诗品评等内容。《世说新语》的学艺术成就历来颇受重视,但该书所体现出来的论价值却一直少有论及。魏晋是中国古代学思想和学理论趋于自觉并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魏晋士人生活百科全书”的《世说新语》对此也有所反映,它从本结构、批评方法及献材料三方面对后代纪事类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两部长篇小说《富萍》与《长恨歌》的内在联系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双子星座”。这一“星座”的特色就是共同致力于一个上海形象的完整呈现,致力于对上海立此存照的史诗式刻划。这一特色体现在两部长篇小说间的独特关系上:在内容层面,由于各自描写的空间对象之间的特别关系,二者异中有同,形成了对位互补的特点;在形式层面,叙述的处理方式承续中又富于变化,二者同中有异,体现了鲜明的探索意识。而二者共同刻划的上海形象则具有主体性、客观性、深刻性和完整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和孔甘露的作品中对上海历史叙述存在一种时间形式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清楚地揭示出他们分别赋予上海的文化身份特征。王安忆在纷繁的日常琐事中敏锐地把握住了那些稳定的因素,在努力寻求新的叙事方式的同时,她赋予上海的是一种“经营”特质。而孙甘露表现出了一种内在突破的要求,追击一种纯粹的经验,极力摆脱一种“共名”的上海生活的样式,其小说叙述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文化文本,同时他赋予上海的是“边缘生存”的特质。他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20世纪90年代上海作家赋予上海的文化身份,显现了上海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