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词之发展,明显有着自己的轨迹。民初,词坛并不景气,词人酬唱多在南方,词风犹承晚清遗习;民国中叶,词界普遍活跃,南北词社盛行,虽常州词风仍为主流,但拓开去者比比皆是;民末,词坛活动减少,剩重庆诸地,已渐染政治,迈向新变。  相似文献   

2.
晚清民国词籍校勘之业兴盛,为现代词籍校勘学之奠基。王湘华《晚清民国词籍校勘研究》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词籍校勘学的范畴,总结了词籍校勘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积极的学科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国词社的地理分布、成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民国是词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此时词人结社此起彼伏。词人结社地理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其他省份如福建、广东、安徽、湖南虽不多,但皆有词社诞生。其主要原因是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地域文化传统的深厚以及词人领袖的群体效应等。地理分布不平衡的词人结社推动并影响着晚清民国词风的演变,造成以江浙、上海以及北京为首的词学中心区与以闽中、岭南、湖湘、贵州、云南、陕西、湖北等词学边缘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周庆云是清末民初时期的湖州商人,湖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培养了他的儒商气质。周庆云一生热心于乡邦文献的整理,整理刊刻了《南浔志》《浔溪文征》《浔溪诗征》《浔溪词征》等典籍。同时他也是一位文学活动家,在民国前期的上海组织了众多的诗社、词社活动,推动了这一时期上海地区的诗词唱和。作为词人,他的词作寄寓了深深的故国之恋与忧愁之情。  相似文献   

5.
仇埰早以教育名家闻名,五十以后肆力为词,为时人所称许。先后参加"仓庚"唱和,组织蓼辛词社、如社、午社,与民国主流词坛关系密切;同时,又以馀力整理乡邦词学文献,辑录《金陵词钞续编》。其词业活动是传统词人的习惯做法,且在民国"体制内派"词人中颇具代表性。在西学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仇埰诸人的此种活动,背后隐藏着对新文化的警惕,以及寻求文化归属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晚清民国词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严迪昌、朱德慈、曹辛华、彭玉平、朱惠国、杨伯岭、张宏生、莫立民、查紫阳等新老学者们对晚清民国词或做文献的系统搜集、或考证词人词作、或做词学理论研究、或梳理词人结社现象,或做回顾和展望,为晚清民国词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袁志成博士另辟蹊径,专注于晚清民国地域词学的研究,研究经年,成果颇丰。在《晚清民国福建词学研究》出版之后,又与其夫人曾娟女士合作出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填词严守四声成为词坛一时风气,其流弊引起民国词人的诸多争议。以冒鹤亭、夏承焘、龙榆生、吴庠、夏敬观等为核心的午社词人对此讨论最为集中和激烈。诸人对四声或倡言支持,或痛陈其弊,或居间调和,并引来张尔田、施则敬等午社外词学名流的加入。众人关于四声问题的不同立场,实际呈现的是民国词人从文字格律寻绎词体音乐属性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8.
孙文周 《文教资料》2012,(26):135-137
吕小薇是民国杰出的女词人,其词倍受时人推崇,但目前学界对吕词的专门研究尚属空白。吕词不仅具有深厚的内容与鲜明的时代感,而且善于"以诗为词"、语言也颇具特色、风格多种多样,并对女性词的审美风貌和词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拓。吕词在民国词史上有着重要的承传意义和"史"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国词籍校勘者对校记处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即集中以校勘记的形式,在每一家词集卷末出现;将校记置于词行间;将校记置于每首词后;校记内容于案语中体现;以校勘记专书形式;以札记形式发表于学术刊物;以及综合运用校记形式。体现出校勘者校记处理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在广查清代至民国闽籍文人著述的基础上,著录了清代至民国闽人词集和词话著作的版本、序跋、卷数、词篇数以及词人活动等资料,制成闽词集编年。意在系统地反应清代至民国闽词的创作全貌,为从地域角度研究闽词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朱庸斋的《分春馆词话》是一部有特点的词话专书,基于宏通的词学视域,熔铸系统论述于古旧模式,知人论世与审美观照并重,评铨中贯注史识,理性通达,尤其是强调并身体力行知能合一,从不同的侧面在不同的程度上体现出民国词学的求新与创变。  相似文献   

12.
谢燕 《天中学刊》2012,27(6):7-10
朱惠国近年来在近世词学研究领域多有创获,其学术观点得到了学界特别是词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清词研究方面,首次揭示了常州词派与常州学派的关系,探讨了晚清常州词派与浙西词派的共存与融合;以"传统词学的现代转化"为线索,注重从宏观的角度考察晚清民初的词风变化。在民国词研究方面,首次提出"民国词学"的概念,拓展了传统词学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注重将传统的实证精神与经学、政治、文化背景相结合,显示出开阔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3.
况周颐沉顿于词五十余载,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其传世的词集有《第一生修梅花馆词》等总集三种,《存悔词》等别集十二种,《和珠玉词》连句词集一种,收词526首.况氏佚词散见于笔记丛谈、书画真迹、亲朋著作、报刊杂志,共计103首、断句8则.从文献方面探究蕙风词,可为研究词学、近代文学文化提供宝贵材料,有利于深化对清词及民国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毓盘作为一位民国时期的教授词人,他既擅长词创作,有词集《噙椒集》流传至今;又长期从事词学研究,其撰写的《词史》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词史专著。同时,他又在大学讲授词史与词学课程,对推动大学词学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刘毓盘对词籍的辑录也十分用力,曾辑录《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在对词体的认识上,刘毓盘更多的是受清代常州词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沤社是民国中期成立的词社,成员交游历时长、空间广。通过对沤社的交游考察发现,沤社是在清末民国与南北诗词社团交游中逐渐形成的,而且成为民国时期沟通南北社团及民国前后期词社的连接点;上海成为了民国时期结社重镇,改变了以往京都为唱和中心的"文学地图";诗词社员交游与结社的基础基于相似的文化与遗民背景,词社之间的交往,词学观念与创作均会相互影响。最后,由于社会传媒的发展,沤社成员又成为了《词学季刊》报刊词人群,完成了传统词社成员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16.
"民国性"是民国文学研究价值意义彰显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打开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视域,是传统现代文学三十年研究的另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回到历史场域、重新发现学术生长点的新际遇。"民国性"是民国文学研究的应有内涵。只有将这一内涵的研究置于重要地位,才能激活民国文学研究的生命力,才能在现实和理论两个维度上凸显民国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辛华教授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诗词学研究。在词学文献研究、唐宋诗词研究、现当代词学、民国词史研究等方面有了不少创获,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曾教授于科研主要创新之处有:  相似文献   

18.
叶恭绰自幼师承家学,是民国时期知名词学家,参与了数个词社活动,活跃于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词坛,编辑了《全清词钞》《广箧中词》等重要词学文献。词集《遐庵词》《遐庵词赘稿》流露了词人一生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民国词坛大家夏承焘与夏敬观的词学交游可分两阶段:一是1929年至1938年,夏承焘在杭州,夏敬观在上海,主要以信函往来; 二是1939年至1942年,夏承焘因战乱避居沪上,以午社雅集为中心,与夏敬观交往密切。民国时期是“二夏”词学“交集”期,其交游具有层递性与连续性。夏敬观提携夏承焘,体现词学代代承衍; 同为“新变派”,二人围绕“四声之争”辨议词学,共同架构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陈锐词学思想与常州词派词学理念迥异,其推尊柳永,重字句、协韵与守律,且填词较好地实践其理论主张。不惟如此,柳永词谱之功与婉约风格受到陈廷焯、郑文焯、刘熙载、王国维以及朱祖谋等词学家的青睐,反映了柳词经过清初、中叶传播的沉寂之后于晚清民国再次进入词学家的接受视野,亦体现了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