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佳 《声屏世界》2013,(5):58-59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方式的出现,无疑催生着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交化、大数据、碎片化、移动化等关键词成为了这个全新时代的特征,同时给企业带来了传播和营销新的机遇与挑战。品牌企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再能靠简单的、粗暴的传播方式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修正  相似文献   

2.
品牌是现代产品的核心内容,一个成功的品牌营销战略可以带动企业整体销售量的增加和利润的增长.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进行了阐述,从企业角度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企业品牌做大做强的策略与建议,并结合当今主流企业的先进营销方法,构建了一套适应时代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广告文案创作方式成为过去式,逐渐呈现出"微"的特征,伴随而来的是一种"贱"文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研究背景,以品牌微文案为研究对象,深度剖析品牌微文案的特征和发展新趋势,挖掘这种广告文案新兴形式的创意执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阅读已成为消费者首选的阅读方式.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点,实现融合转型成为传统出版企业摆脱现实困境的关键.本文基于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点,引出一种关注用户移动阅读特点、立足传统出版企业自身优势的多维运营体系,以期探索传统出版企业利用自身内容资源优势,实现满足广大读者移动阅读需求的内容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倩 《新闻传播》2014,(2):259-260
本文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受众阅读方式的变化进行了介绍,梳理了社会化阅读的发展状况,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的尝试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单纯的品牌展示不是移动营销的关键,手机媒体更加适合互动,需要实质的奖品激励和活动创新,个人用户才会持续不断的参与。"2011年,无论是移动智能终端还是3G用户,都有了飞速的发展。苹果公司的ipad2、iphone4s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关注,比起拥有10亿台PC规模的互联网时代,拥有百亿台移动终端规模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哪一个品牌会忽略移动营销的规模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王晓维  丁娜 《传媒》2022,(16):83-85
基于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是“点对点”的完成过程,需要新的内容逻辑和新的路径管理。科技力量可为品牌方更为精准地找到受众;“i时代”的“去中心化”特质,为品牌形象建设与传播带来了“造魅”与“祛魅”的互动可能。从人心、人性出发,培养穿透力和说服力,是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品牌传播关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兴起标志着信息的革新,信息获取的方式大大影响了品牌传播的模式。在传播媒介由传统媒体发展至移动互联网,企业应该如何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来制定品牌传播策略?本文以微信平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结合真实案例分析研究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热点--"90后"与移动互联网,考察"90后"大学生的移动互联网使用行为规律,为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传统互联网企业以及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各方,提供参考依据与战略支持。[方法/过程]采用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SPSS 17.0和Clemintine 12.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显示,"90后"的移动互联网使用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并存、品牌年轻化、使用场景分散和多屏联动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信息系统工程》2015,(1):10-11
2014年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年,互联网企业、创业企业和传统企业纷纷认识到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商业价值、无限的可能性,技术要素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因此,面对移动互联网热潮,多数企业也在纷纷部署本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4G网络让一切互联成为可能,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持续增长,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最活跃的消费热点以及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新的引擎。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像金融、交通、医疗、餐饮、美妆、游  相似文献   

11.
袁雪子 《新闻世界》2014,(10):142-143
随着移动终端使用性能的提高,移动互联网营销也在不断发展,而在移动和触摸界面,创造性的营销内容是互联网大背景下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其中社交图片网Instagram开始了个性化品牌商业活动,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广告创意浪潮在社会化网络中凸显出来。本文从Instagram上的品牌运营个性化传播角度出发,探索移动时代下品牌营销的个性化,以期能为移动营销研究提供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操作价值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品牌传播创意作为研究对象,对IMC理论的传播创意进行思考,并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性和消费者生活形态出发,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创意新特征。并提出品牌传播创意的全新内涵,认为品牌传播创意由接触创意点、沟通创意点和核心创意点三个层面的内涵组成,并针对这三个层面提出执行品牌传播创意的跨媒体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王笑圆 《传媒》2021,(12):79-81
社交媒体时代是技术引领的时代,是平台化的时代,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品牌建构在移动互联网传播领域面临营销革命.本文尝试从品牌传播视角出发,结合符号学理论,探讨社交媒体背景下品牌形象建构的创意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洪红 《青年记者》2016,(30):92-93
品牌场景体验式营销时代到来 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在其著作《即将到来的场景革命》中指出,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流量和入口,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在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竞争力已经大不如前,品牌正在经历从产品到场景的变革,注重场景体验的时代已经到来. 场景体验式营销,是指通过对消费者特定行为下的场景入口覆盖,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特点并满足其需求.它的本质是精准推送,即根据消费者所处的时间、空间及相关购物场景状态向其进行营销信息的精准送达.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各大企业纷纷加大了对移动端的营销布局,积极打通移动端和PC端的连通渠道,以实现对于用户的全方位立体式覆盖.如今消费者不会对商家推送的信息照单全收,而是需要一定的契机和诱因来进行触发,此时,场景就充当了消费的契机和诱因.  相似文献   

15.
品牌营销是企业的刚性需求。一个企业如果想长期持续发展需要走两条路,首先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其次是不停地做产品的创新,进行产品差异化。长远来看,品牌营销的需求在中国一定会越来越普遍。以前,大部分的企业都将互联网作为销售平台使用,动辄谈精准营销、效果营销.而把品牌建设费用投入到电视,户外等媒介上,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然发生变化,中国网民如今已达6亿,未来会更多,在全民都上网的情况下,互联网则成为大众传播的媒体,这使它具备了承载品牌传播的价值,因此,企业的品牌营销也将朝互联网媒体转移。眼下,一个新的媒体时代已然到来。其显著特点是媒介多元、内容充沛。以数字化技术衍生出的社会化媒体及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诸多新媒体形式,正在剧烈地改变着传统媒体格局。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5,(Z2):76-77
<正>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主机时代,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时代,90年代至2000年的互联网时代,以及2010年以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移动互联网,就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改变了被传统互联网海量信息"压迫"和"奴役"的状态,对信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能随时随地从"口袋"中掏出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一、网络环境下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通信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移动互联网广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品牌营销过程中。了解移动互联网营销特点,成为企业在市场立足的着眼点。为此,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现状的分析,对推广方法、新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8.
App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形式,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App的价值日益显现。作为App重要类别的阅读类App与出版业密切相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出版机构应该重视其在扩充赢利模式和提高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价值,并形成正确的宏观认识和科学的操作方法,以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代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So Lo Mo模式,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本地-移动"的融合发展方向,为品牌融合化传播注入全新驱动力。So Lo Mo模式应用对品牌内容生成、在线线下关系链融合、多元化互动传播体验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在分析品牌融合化传播的优势性特征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有效实施品牌融合化传播的四个策略:品牌内容创意融合化、优化品牌体验整合效应、以品牌文化提升分享价值、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适时性精准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大媒体开始迅速抢占移动互联网接口,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平台的新闻客户端开始兴起,随着其市场的不断扩大,将会对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产生影响。本文在总结归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数字化进程基础上,以新闻客户端为例,分析其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与满足,并围绕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探讨主流媒体在移动终端上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