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直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探讨影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直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探讨影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婷 《家教世界》2013,(4):239-240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总体的、稳定的评价和接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重要感是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基础,胜任感和外表感是自尊获得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归属感是大学生自尊的最高表现形式。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支持、情感温暖与理解、严慈相济和严慈分明等正向引导将有助于大学生重要感、胜任感、外表感和归属感的获得,从而促进大学生自尊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和比较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尊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两所小学的373名高年级儿童进行了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儿童自尊发展和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2.高自尊组和低自尊组的儿童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多个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3.运用因素分析法对两组儿童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更为抽象的层次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法对江西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考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发现:(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和城镇与乡村差异;(3)总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4)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攻击之间密切相关。通过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偏爱、母亲拒绝四个因子和自尊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自尊量表(SES)对182名珠海大学生进行研究,借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9,(5):118-124
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量表(APGAR)、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自尊量表(RSES)对若干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家庭关怀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关怀与人际交往困扰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人际交往困扰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自尊在家庭关怀和人际关系困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者采取问卷法,通过对北京市某高中396名学生的调查,探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直接效应模型中,父母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不仅可以直接正向或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还能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父母过度保护则可通过青少年的自尊和学业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的学业自我效能产生间接影响。自尊与学业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选取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等四所大学的在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了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评估。以及围绕人际关系主题而展开对其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以及这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并提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般对策,力求为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个体成长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境,家庭的和谐与否更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根源性因素。本研究以家庭和谐为基础,探讨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讨母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并考察自尊的中介作用,以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对策。通过问卷法对2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母亲负性教养方式可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据此提出建议,除了改善家庭教养方式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尊,以减少其社交焦虑,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大学生应付方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我们对250名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试问卷。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自尊、自我效能感倾向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付方式呈负相关;当代大学生倾向于采用积极应付方式;应付方式中性别差异仅存在于求助因子中,年级差异仅存在于退避因子中;解决问题因子对自我效能感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和自责因子对自尊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最后的结论是,使用适当的应付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153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与非贫困大学生有显著差异,且贫困大学生自尊的构建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选择应用存在显著相关。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要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2)男生内外向、精神质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在神经质、掩饰性上得分无显著差异。(3)内外向与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而神经质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4)专制型与精神质、忽视型与精神质、忽视型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而忽视型与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5)人格特征在家庭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1.问题提出。 自尊(Self-Esteen)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获得的对于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上的情感评价体验,是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其他方面(同学、组织、团体和社区等)对个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慰籍、关怀、尊重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大学生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紧张的就业压力,同时还需面临在让自身变得更出色、更优秀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及观念上的变化。然而,社会现状却是令人担忧,存在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部分领导重视程度不足、社会缺乏相应引导、师资力量团队建设匮乏及理论研究欠缺和覆盖面较窄等种种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家庭因素、个人因素、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理论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学生,探讨自尊与环境素质这一关系的环境教育意义。采用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法发现,高校学生自尊水平与环境素质呈显著正相关,环境教育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自尊水平和环境素质。自尊在高校环境教育与环境素质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素质在高校环境教育与自尊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验证了自尊在高校环境教育中的路径价值。同时,研究还验证了高校学生环境素质的结构,具体包括环境认知、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发展,各种腐朽思想、贪污腐败现象不断出现。由于高校领导和大学生对廉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健全,高校廉政教育仍然存在大学生受教意识淡薄、高校重视不足、廉政教育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对大学生廉政教育科学定位的前提下,实行高校廉政建设与大学生廉政教育相结合、廉政教育制度建设与提高大学生廉政素质相结合等教学方式,是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实现我国反腐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未来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针对当代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以期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个体自尊、集体自尊与行为抑制的关系。方法:采用个体自尊量表、集体自尊量表、行为抑制量表对2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个体自尊与行为抑制及其三个维度:求助、支配、自信心呈显著负相关。②集体自尊与求助抑制、自信心抑制、亲密关系抑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拒绝抑制、疏远抑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个体自尊与集体自尊表现出不同维度的行为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