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加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手段。目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理念落后、认识不到位、行动滞后、建设不到位的情况。为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社团活动等路径开展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的普适性功能对高职教育仍然适用,但是高职通识教育短视化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依据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以及学制、培养目标等因素,通识教育的功能表现为培养学生适应性职业能力、实现教育的人本性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实现技术技能人文层面整合几方面。高职通识教育的价值在于有助于解决工具性与人本需求的关系;有助于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有助于构建学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高等教育适应未来社会、适应未来社会中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及保障通识教育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实施的对策,以确保通识教育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层次开展通识教育,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和高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可从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以及多形式实施途径几个方面来说明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实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实施通识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教育创新的需要,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采取“拿来主义”将通识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当中。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快教师培训,以适应通识教育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从MIT看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社会需要博大精深并且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精深”的专业型人才,只有在接受全面的通识教育之后,才能“博大”,才能更具有创新思维,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多种职业的需求。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其通识教育能否顺利的实施与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人手,来探讨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悄然来临,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职通识教育应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公民意识和"全人"教育、人文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理念的推广,历经学术自治倡“通识”、法典间控限“通识”、民主意识唤“通识”、政治理性促“通识”四个发展阶段,反映出地区不同利益集团意识形态在政治社会变迁中的不断博弈。蕴含于“通识教育”中的“辩驳”传统和批判性意识伴随在民众个人意识和社会民主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促使教育行政主管当局不断调整政策以满足学术自由和政治民主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生活常识和文化常识,以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必备的知识及修养的教育。通识教育强调人的均衡发展、全面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推行通识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影响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推行通识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合格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过强的专业化、过高的功利倾向、过弱的文化熏陶等问题,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引入通识教育,探索走通专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两方面的能力,成为新世纪高素养、高技艺和谐发展的新人。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旨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积极参与生活的、有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高职院校不仅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职业人,还要开展通识教育培育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使受教育者顺利成长为社会人。但目前,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还面临着培养目标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文化环境单调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明确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师生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等举措,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高职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高职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在实践中亦存在诸多限制因素。高职院校应首先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通识教育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突出职业特点的通识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思想,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通识教育功能等途径来实现通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职通识教育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全面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高职通识教育要得到有效地贯彻实施,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策略作为基础和支撑。当前高职通识教育在实施方面还存在管理部门不够明确、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学资源不适应需求等问题,亟需从组织、制度、师资和资源等四个方面对高职通识教育的实施过程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生就业难看大学通识教育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数大学所实施的通识教育不过是专业教育的点缀,由于片面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出现了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通识教育是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认识而提出的一种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其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不仅为工作的开端做好准备,而且要为工作的变换做好准备.因此,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是高校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识教育有其立竿见影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通识教育已成为提高就业成功率、实现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良性规划的重要教育形式。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定位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是保证学生具备积极健康的人格和品德修养、适应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教育体系。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体系应包括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四大要素,并通过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发挥通识教育在文化育人方面的有效作用,培养综合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本文通过阐述通识教育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从四个方面对提高应用型人才通识教育素质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美国、英国是世界通识教育模式的两种代表,通过对其高职通识教育的研究,探究其同与不同,为我国高职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高职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人与良好素养合格公民;通识教育是应知与应会的“成人”教育;通识课程设计而非是基础课程的简单删减或调整。  相似文献   

18.
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终身学习思想指导下,高职院校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近年来,高职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逐渐呈现出“自主性”、“多样性”、“专业性”、“实用性”等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必须基于教师需求的特点,走“专业化”、“复合化”、“自主化”、“实用化”、“制度化”的继续教育之路,才能满足高职教师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从工业化社会到数字化社会,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创新活动加速演进,赋予职业内容和发展趋向更多不确定性,发展高阶能力增强知识迁移性和获得技术创新的变革能力,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体现。以通识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导师+项目+团队”为支撑,以产业学院、校地合作产业研究院为依托,在始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持续性引导、在实训实践实习环节中深入推进、在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提升迭代、在创业教育中引领系统性变革以培养高阶能力,成为高职教育应对不确定性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院校中科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对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必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从遵循高职院校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使课程建设与环境优化相互渗透,综合体现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效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