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老记者往往这样告诫年青人,稿件发表后,拿出原稿对照一下,自会判断出发表稿哪些是改好的、改妙的,改好了、改妙的地方,就要仔细加以学习,以便有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这确实是经验之谈。作为记者、通讯员从编辑改稿中都能学到哪些东西、受到哪些启示呢? 启示之一,理解编辑与记者、通讯员之间对新闻价值判断的差异,并努力减少这种差异,写出对路稿件。记者、通讯员是以新闻价值的标准来进行写作的,而编辑则是根据新闻稿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加上考虑宣传价值、社会效果、版面计划等因素,对稿件的新闻价值作出二次判断,以确定稿件是否发表、如何发表。记者、通讯员与编辑这两者之间无疑是有差异的,是一对矛盾。差异减少、矛盾统一,稿件顺利发表,反之  相似文献   

2.
在采写新闻中,时常遇到通讯员让编辑记者帮他想个点子,似乎编辑记者脑子里灌满了点子。“点子”二字,有人解释为“出主意”,把这个意思借用到新闻采写上,即为采写出主意,有了好的主意,就有了正确而新颖的报道思想和准确而新奇的稿件主题。不可否认,从某种程度上说,点子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但是,编辑记者的脑子也和通讯员一样,都不是天生的、任何时候都能冒出点子的。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所以任何点子,任何主意,都不是奇思异想凭空冒出来的,而是经过艰苦的劳作和不断的实践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怎样抓点子     
射击训练中命中率较高的射手,诀窍在善于“选靶子”;新闻写作中命中率较高的作者,诀窍在善于“抓点子”。会抓点子的作者,可以成为出色的记者、优秀通讯员。到底怎样抓点子呢?我有如下十条体会: 一、抓党委工作的重点。社会主义的新闻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通讯员是党的耳目,他们的基本任务就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做好宣传。谁能配合党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4.
问:我经常给报社投稿,但至今还没有与编辑见过面,你能否谈谈编辑的心理? 答:你想了解编辑的心理这很好,人们常说:做生意的要了解行情,写报道的要掌握版情。版情是什么?我的理解是编辑的意图。编辑的心理学我没有研究过,但是从我多年当记者与编辑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到编辑是非常喜欢好稿子的,而且对于鲜活的货(稿)也舍得给好版面。编辑会识货(稿),你写了好稿一般是埋没不了的。不能因为一篇应该见报的稿没见诸报端,就笼统地说编辑没水平。人们常说,编辑是无名英雄,天天为“他人做嫁衣”,确实如此。他们辛勤的劳作应该受到记者、通讯员和读者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苗荷芳 《新闻三昧》2007,(10):25-26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基层通讯员或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这样问:老师,你说这件事可不可以写成稿件?你认为这件事有新闻价值吗?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什么事件可以写成稿件,不知道新闻在哪里。对于一个熟悉新闻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业余新闻爱好者。平时,对报刊上出现的一些新闻专用名词不理解。比如,什么是记者,请较详细的解释一下。另外,还有特约记者、通讯员、特约通讯员这些名词也不太明确,要成为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恳请解答为盼。陕西淳化县王文辉  相似文献   

7.
编辑记者与通讯员交朋友,这是一个“老掉牙”的、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成了摆在报界同仁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据我初步了解,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编辑记者中存在“一多两少”,即:浮在面上和会上的多,深入基层的少,与通讯员交朋友的少.一位从60年代末写稿至今的老通讯员曾当着我的面说:“现在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之间好像隔着一条鸿沟”.对这一针见血的批评,我在默认的同时想到了三点:第一,与通讯员交朋友是共同办好党报的需要.通讯员是新闻单位邀请的为其经常写通讯报道的非专业人员.他们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新闻的基本工作路线,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专业新闻工作者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结合. 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张报纸(特别是各级党报),如果没有一支庞大的通讯员队伍,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闻稿件,那么,这张报纸是很难办好的,甚至是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些情况: 名利记者得,错误推给通讯员。有些记者从通讯员那里要来了情况和书面材料,既不作进一步采访,也不核实,马上挥笔直书,照摘照抄,快速见报。报道失实了,记者不作自我批评,反怪通讯员“提供材料有误”。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是一家中央级报社聘请的特约通讯员。最近听说,通讯员、兼职记者、特约记者也可以申请评定新闻专业职务,请问应如何申请?有哪些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一些青年同志这么问:当编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这个问题似乎相当简单,说清楚却非易事。编辑的业务技能,最常见的有:鉴定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写作评论、“指导”作者(指向记者、通讯员提修改稿件的要求)、组织文章(根据版面需要组织急需稿件)等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一年三月,邓拓同志的杂文专栏《燕山夜话》开始在晚报发表。从这以后,我们和他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了。晚报同志总希望邓拓同志能多为晚报出点点子,但是他很谦虚,不肯多说。有时说上一点,又接着声明:“我没有办过晚报,我这是姑妄言之,你就姑妄听之吧!”其实,他哪里是“姑妄言之”呢?他对如何办好晚报的许多设想和意见,当年就给过我们很多启发,有些直到今天也还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这里根据当年自己的札记和记忆整理出一些,供晚报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同  相似文献   

12.
当编辑、作记者的,尤其是“大编辑”、“大记者”,都会有人向你讨“点子,要“主意”。到下边采访,通讯员、新闻爱好者前呼后应、谦恭谨肃地向“老师”请教。就连我这个涉足新闻界刚几年的“小记者”外出,也总有那么几个通讯员“李老师长李老师短”的讨几个“点子”,提供点“线索”。回京后,“求教信”也“紧追不舍”。前不久,一位地市报的副总编、两鬓斑斑的老编辑竟然也来信,让我帮他想“点子”,以便为中央新闻单  相似文献   

13.
我想和大家说说记者的点子。点子这东西很重要。 领导者水平高低之分,除德才学识诸因素外,有没有点子,也是衡量其能力的重要尺码。毛泽东同志说得好,领导职能,无非两条:一曰出主意,二曰用干部。何谓出主意?主意者,点子也。 点子于记者亦然。记者水平高低之分,固与思想、文笔、勤奋有关,更与脑袋瓜里是否有点子有关。我很羡慕点子多的记者。采访同一单位或者同一个人,别的记者写出来平平淡淡大路货,他的笔下却是妙趣横生故事多;参加干巴枯燥的各种会议,别人都感到头疼,没劲,不好对付,他却是应接不暇,乐此不疲,抓出一条又一条水灵灵的活鱼来。 记者的点子从何而来?如果答曰:从实践中来,这答案当然对,但是说了等于没说。  相似文献   

14.
当编辑、作记者的,尤其是“大编辑”、“大记者”,都会有人向你讨“点子,要“主意”。到下边采访,通讯员、新闻爱好者前呼后应、谦恭谨肃地向“老师”请教。就连我这个涉足新闻界刚几年的“小记者”外出,也总有那么几个通讯员“李老师长李老师短”的讨几个“点子”,提供点“线索”。回京后,“求教信”也“紧追不舍”。前不久,一位地市报的副总编、两鬓斑斑的老编辑竟然也来信,让我帮他想“点子”,以便为中央新闻单位写点稿子。尝过“为人师”的滋味,欣欣然、陶陶然过后,却又有些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作为“点子”提示,有时“一巧拨千钧”,能让通讯员的一篇作品见诸报端,甚至引起某种轰动。出“点子”,概而言之就是提示“新闻线  相似文献   

15.
我从十六岁开始足足当了20年的通讯员。1978年,我有幸到市广播电台当上了专业记者,今年还光荣地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在20年的通讯员生涯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要当好一名通讯员,只有知长知短,才能扬长避短,到达胜利的彼岸。那么,通讯员的长处和短处有哪些呢? 一、通讯员身处基层,离生活较近、贴近新闻源泉,群众的喜怒哀乐,知道得最早,了解得最多,反映得最快。  相似文献   

16.
一些青年同志这么问:当编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这个问题似乎相当简单,说清楚却非易事。编辑的业务技能,最常见的有:鉴定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写作评论、“指导”作者(指向记者、通讯员提修改稿件的要求)、组织文章(根据版面需要组织急需稿件)等等。这些,还只是围绕着具体处理稿件说的,尚未包括编辑要做必要的调查研究、给编辑部当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到报社送稿、反映情况或请求指导,是常有的事情。对此,编辑记者应当热情接待。然而,有的报社的编辑记者对通讯员不够尊重,往往自己稳坐在那里指手画脚,通讯员却站着洗耳恭听。编辑记者业务繁忙,疏于礼节有情可原,但给通讯员让个座总是可以的吧!通讯员是繁荣新闻事业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他们理应受到尊重。对此,新闻单位的同志应当有清醒的认识,理解通讯员、善待通讯员,也是有利于报社发展的。因为从通讯员那里,不仅可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新闻,还能够了解到群众对报纸质量的评价。这对于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办报水平是大有…  相似文献   

18.
报纸要闻版来稿包括记者稿件和通讯员稿件,从上稿率看,记者稿件通常高于通讯员稿件。任何有责任心的编辑无不希望报纸版面能够出彩儿,作为经营报纸门户版面的要闻版编辑更是如此。然而,除了一些来自时政性的会议、工作报道任务的压力之外,要闻版编辑还时常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这种困惑可以说是直接来自稿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编辑工作实践,概括来稿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  相似文献   

20.
就多数稿件而论,报社编辑、记者采写的新闻比通讯员来稿,问题抓得准,稿件质量也高。但不可否认,两者之间,长稿往往也是出自编辑、记者手中的多。通讯员写来的稿件,可任由编辑删改,红笔一挥,长文便缩成短文,消息改成简讯。而编辑、记者采写的稿件,删改起来,常不如前者容易。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