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辞章学”是张志公先生在60年代初发表的《词章学?修辞学?风格学?》这篇文章中首先提出的。促使志公先生提出“辞章学”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志公先生认为辞章之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他在《汉语辞章学与汉语语法》这篇文章中对辞章学的来龙去脉做了简单的回顾。文中说:“先秦两汉的文献里,‘文、辞、章、文辞、文章’就已频繁出现……同时,对这些东西本身以及他们同所表现的内  相似文献   

2.
自幼生活于宦门的范成大由于时代和自身遭遇的影响,其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当时盛行的佛学思想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周汝昌先生笔下"好用释典禅语"者,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引《说郛》卷二十载吴萃《视听钞》语:"多用释氏语",并且说范成大"也许是黄庭坚以后,钱谦益以前用佛典最多,最内行的名诗人"。由于诗歌是诗人主体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由此可见其受佛教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一下范成大仕宦时期儒家思想的凸显。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对孔子言行思想的辑录,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也曾在《论语别裁》中说道:"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1]。在《论语》二十篇中,篇篇皆有"君子"一词的出现,全文共计107次。在《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实际上都是孔子心  相似文献   

4.
卷子本《文选集注》,原藏日本金泽文库,日本明治维新之际流散。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周勋初先生辑《唐钞〈文选集注〉汇存》24卷搜罗今存流散殆尽。以影印今存24卷观之,原书当有120卷。此书当是日本平安时代中后期(相当于我国北宋时期)日本某《文选》学家采日本所存遣唐使带回之《文选》诸注本汇编而来,故其所采诸家注本多见于日本滕原朝臣佐世《本朝见在书目》(记载约当我国唐末日本皇室公藏、私藏汉籍,《古逸丛书》有影印本)著录。所采李善注、《钞》、《音决》、五臣注、陆善经注既为唐本,而《钞》、《音决》、陆善经注三家原书久已失传,是研究唐代《文选》学及校勘今通行《文选》至为珍贵  相似文献   

5.
杨永 《江西教育》2011,(12):32-33
<正>有幸聆听特级教师张敬义主任执教的《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有神清气爽、如沐春风之感。张老师的指导可谓不露"斧痕",而全体学生早已"千帆尽过",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生发真切的读书体验,顺利达到读书内化的至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郭泳 《当代学生》2011,(24):4-7
如果不是大学教授,查明建应该会成为一个诗人吧!他为自己取了两个笔名:"诗怡",写诗是怡然欣快的事;"苇杭",典出《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生命于他,是充满艺术情思与哲学冥想的温暖经行,在他内心看来,人生之河纵使宽广,一根苇叶便能拥有一份伟力——深水静流中,千帆已过。  相似文献   

7.
耿彩霞 《现代语文》2007,(11):47-48
朱自清先生以散文与诗著称,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国学研究者。《诗言志辨》是朱自清先生古典文学研究成果中较为显著的一部书,这部书可以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和发展披荆斩棘,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通观《诗言志辨》一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温柔敦厚而不愚"。朱自清先生行文"平妥,稳贴",不偏激,不迂阔,以其深厚的旧学根底,以其一颗诗人之心,用哲学的思辨,历史学的勾沉,文献学的考辨等方法来做学问,谨细,求实,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埋首阅读,尽在其我",这些是先生为学的态度,同时也正是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存继锦堂刻本《阳明先生道学钞》为李贽所辑,其自成一派的编撰体例和篇卷取次,对王阳明生平事迹的考辨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也可以窥探到李贽的思想。《道学钞》对阳明文献的校勘无疑具有较大的价值,可以在广搜众本的基础上推知阳明书信、文字的真实内容,确定其本来样貌。  相似文献   

9.
贺涛是晚期桐城派的嫡传弟子,师从吴汝纶和张裕钊.他的古文观既继承二师,又有自己的创见.他对义理、考据之说批判地继承,反对只求一端,将义理、考据、辞章割裂的做法,三者中以辞章为主,义理、考据为辅;强调古文的独立性,认为古文最重要的是文中的精神意趣,而且认为因声求气的诵读法是求得精神意趣的理想方法;于义理、考据、辞章之中尤其强调辞章的重要性,至于辞章之义法则主张辞约义丰、奇而有法的文辞;面对西学时,强调中西学的协调,主张以旧学载新道,追求相得益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毫无疑问,陶行知先生所指"千教万教"之"教",应该是"真教"",教人求真"之"真",理应包含"真知"和"真智"。何谓"真教"?古人指纯真的教化,如明代刘元卿在《贤奕编·警喻》中写道:"彼其所以章轨真教,敦典崇礼,敷政明刑,其术万方,无非使人同归于善而已。"古人立意高远,"真教"归善,是从教育的宏观层面理解的。我们所提倡的"真教"是"基于规律的教",这主要是从学科  相似文献   

11.
钱锺书先生在《卷耳四章·章四句》中提出了"话分两头、双管齐下"的诗歌意境,并否定孔颖达对《卷耳》这一章的《正义》与毛《传》所提出的"思妇一章而劳人三章",以此来佐证确有这样的诗歌意境。传统文学中这一意境确实存在,高中阶段的古诗文选读中就有,但钱先生似乎举例不妥。孔《正义》与毛《传》对篇中之"我"的判定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赵景深先生《大鼓研究》一书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大鼓研究》自身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大鼓研究》一书所包含的民俗学价值。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曲艺曲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流行于中国北方诸省城镇乡村,本身即具备一定的民俗学研究价值,目前学界对大鼓研究甚少,《大鼓研究》一书的相关研究更是如此。本文围绕民俗特点,主要从《大鼓研究》一书的所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自身价值、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其民俗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不仅以门系类,缔造了三级文体分类纲目,而且在姚鼐《古文辞类纂》基础上对二级文类进行了删减与分合:一方面,广选经史篇目,增设叙记、典志类文体;另一方面,着眼文体形态,散碑志之文入记载门各类,并颂赞、箴铭于词赋类文体。这一相异姚选的文体分类,统一于曾国藩“义理、辞章、经济、考据”的体系中,体现了他切于世用、包纳百川的学术观念。  相似文献   

14.
人文情愫是散文作品的重要特质,对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对价值的追求,在杨绛的《老王》里得到了淋漓的表达。《老王》是杨绛先生写于1984年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四件事情。品读这些事件,探索老王的"不幸"与杨绛先生的"愧怍",从中感悟杨绛对底层百姓的人文情怀与观照。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考释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所述"五情"(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之说。其再释"尽而不汙"意在修正杜预注,然于"汙"字之训诂,却移甲就乙,误采"夸大"之义,有乖"汙"之本意。其于"五情"逻辑关联之理解亦似过单一;而其将"尽而不汙"与英文表达the whole truth,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相等同,并称"‘五例’者实为‘史家之悬鹄’,非《春秋》所树范",则忽略中国经史交叉的传统与西方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不同史观间之差异,颇有架空东西方思想史脉络之嫌。从钱先生此则考证或可得出以下三点启示:其一,为文小题大做以炫博,而所提问题未必是真;其二,广列群书而失精审,所引之文似未详核原书;其三,中西对比宽泛而欠确切,驰想象而缺反思。  相似文献   

16.
欧阳健先生所著《〈中国小说史略〉批判》一书,本于"求真务实"之良知、"后来居上"之勇气及反思之意识,从鲁迅撰写《中国小说史略》前后之行状与时代背景、从"熟悉它所揭示的资料"、"领悟它所得出的论断"等视角入手,对《中国小说史略》之文献、观念、体例及评骘等方面予以客观而科学地分析,指正《中国小说史略》若干失当之处,所订甚精,于治小说史者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从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到明代《西游记》中"唐太宗地府还魂",冥界演变之迹甚为明显。而敦煌写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阎罗王授记(十王)经》、宋代《玉历至宝钞》、明代《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作品对考察这一阶段的冥界演变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从上述文献的年代、与说唱艺术的关系以及冥界演进来看,冥界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要变化,说唱艺术中的"看图讲故事"是唐宋以来冥界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余嘉锡先生治学谨严,夙所心仪。先生晚年撰录《世说新语笺疏》,已由中华书局出版。采择精详,持论允当,洵为后学津梁。惟先生撰录止于一九五三年,且偏重证史,于刘孝标注之涉及玄言者,笺疏从略;勾稽故籍,亦偶有遗穗可拾。兹就平时朋友讲论及钞撮所得,略加别择,于《文学篇》得十四条,可补笺疏之所未录。体例一遵余先生之旧,以见愿学之意。凡《世说新语·文学篇》札记(一)(二)已引述者不重出。一、郑玄在马融门下条侯外庐谓马融、郑玄为魏晋清谈之先驱,以其兼通诸子百家之言,不以儒学自限  相似文献   

19.
何谓《史记》之本纪,有"天子曰本纪"、"本其事而记之"等说法。本文提出新的见解,即"本纪者,本天地之法则,建帝王之纲纪也",并从天地与纲纪、天子与纲纪、德力与纲纪、人心与纲纪四方面加以论析。最后以为《史记》本纪是司马迁关于国家学说最为集中而具纲领性的意见表达,具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的可贵价值,因而成为了《史记》全书之"纲"。  相似文献   

20.
《清稗类钞》是清代逸闻轶事的资料汇编,而《清稗类钞·饮食类》则是对清代饮食资料的专门汇编。与各种类书相比,其中包含的饮食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比较集中。就其内容上看,地域全、阶层全、种类全的特征,以及在饮食思想上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传统与外来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共同诠释了《清稗类钞·饮食类》对研究清代饮食生活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