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光耀  谷清 《今日教育》2023,(10):64-65
<正>如同人类从“口耳相传”到“白纸黑字”的时代跨越,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也是大势所趋。李亦菲老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重建教育生态》一文中提出:“从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角度看,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重建教育生态,目的是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化的学习机会、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2.
如今提倡赏识教育,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最殷切的要求是被人肯定。”“赏识”就是肯定一个人最充分、最具体的体现。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赏识”是春风,能化解封冻的心灵;“赏识”是春雨。能滋润干涸的心底;“赏识”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4.
瞿锋 《现代语文》2010,(9):142-143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完人教育论》有这样的话语“只有进行‘人的教育’,无论主观愿望如何,回到人,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有真正的教育”。印度伟人的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教育家们的话都揭示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培养人。这与新课程改革下“以人为本”的要求是相互契合的。  相似文献   

5.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教育”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周弘用20年时间探索提出的。周弘运用赏识教育使自己的聋哑女儿周婷婷不仅开口说话,而且成为留美博士。赏识教育于是风靡全国乃至世界,改变了无数孩子和家庭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对孩子肯定的一种好形式。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是一种艺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由此开展赏识教育是必要的。近年来,我国教育大力倡导赏识激励教育,强调教师要有爱心,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理等对待学生。然而学校不是工厂,教育工作也不是生产线,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尊重、理解、宽容和赏识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手段。我以为,惩罚在教育中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8.
周道贵 《历史教学问题》2010,(3):122-125,85
一、美育的内涵、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目标本质上是塑造人的教育,而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人精神健康,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周扬同志也说过:“我们要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要培养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就不能不发展美学,  相似文献   

9.
尊重的艺术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教育家爱默逊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粒种子,只要把它撒进教育的土壤,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更多的信任和爱。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尊重学生,才能让“尊重”扎根于教育的土壤呢?  相似文献   

10.
钱锦 《现代教学》2014,(1):117-117
哲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这就给我们教师一个启迪:必须尊重、理解、鼓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因材施教,多为他们着想,学生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地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去赏识孩子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2.
顾士兰 《辅导员》2010,(12):17-17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如何适时有效地运用多元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校园读书人     
《当代职校生》2014,(1):54-55
不知道有多少人自问过:现在学习为了什么?美国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回答:“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樊凯 《中学文科》2009,(17):101-101
著名物理学家劳厄对教育的本质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育无非是一切学过的东西都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谭浩强说:“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由知识的积累改变为知识的检索和知识的创造.”人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原来不知道的知识,这是新时代有学习能力的象征,那种用背诵记忆知识的多少衡量人才的观念已被教育的本质所否定,被社会发展所淘汰.教师教育目标应该是增加和提高学生忘掉学过的东西后所剩下的东西,即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5.
著名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的。”而鼓励、赞扬、赏识正是肯定儿童的具体表现。现在很多家长都把鼓励、赞扬这样的教育方法给忽略掉,甚至有个别老师的也同样的犯这样的毛病,常说其学生不聪明,孩子需要鼓励,多给孩子鼓励;孩子是在鼓励中成长起来的,不要轻易地去批评孩子。  相似文献   

16.
李琳 《现代语文》2011,(2):51-51
“美感的本质在于:是人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指欣赏者和人类)所获得的精神愉悦。”就是人们在立美欣赏过程中,“通过美的对象而直观自身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愉悦”。美学家叶朗认为审美教育目标是“个体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需要智慧。其实,教育就应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的大智慧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智慧的本质是“认识你自己”。卢梭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相对于其他社会实践和其他学科领域而言,对于人的“知识”教育学中更是“最为有用的”,然而.事实是,关于人的“知识”又是最不完备、最为薄弱的。教育离开了对人的认识、对人的理解,还有什么智慧可言?还能称其为教育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者提出“教育本质”问题本身的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质”的追问方式。作者认为,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局限,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存在上,当代教育哲学的任务就是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生存角度看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生存角度看教育的本质●白世国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育本质,是目前教育学中最普通、最流行的一种界定,亦是众多教育学教科书中使用的观点。然而,今日重新审视这一教育本质的命题,似乎值得进一步探讨。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本质探讨四十几年,至今不知“本质”为何物。原因何在,这固然同教育现象复杂、难以界定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把教育的本质问题变成了“教育应当是什么”这样主观的东西。这样定义教育的本质,与其说是在探讨教育的本质,不如说是在逐渐背离教育的本质。研究教育本质的诸学说自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悖论,首先它违背了唯物辩证法本质是客观的原理其次以教育的非本质属性代替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再次以对教育的定义性陈述代替了对教育本质的定义。因此,有必要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思路进行“拨乱反正”,反思我们目前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方法,找准教育本质的探讨方向,使教育本质的研究回到“教育是什么”的探讨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