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新闻发布会。 2007年6月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向巴平措简单地用一系列数据介绍西藏经济、社会的情况之后,便开始回答记者的例行提问。本来只准备回答两三个问题的本场新闻发布会,却因记者频频举手,而不得不一再增加提问机会。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6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大厅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了中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新闻发布会就2005年建筑节能的专项检查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向记者作了通报。  相似文献   

3.
所谓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 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专职(比较 小的部门为兼职)的新闻发布人员, 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 人。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 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 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 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 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其规模之大和效益之巨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在十七大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记者向新闻发言人朱之鑫提问关于三峡大坝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他甚至提出“您是否认为建造三峡大坝是一个错误呢?”这种对三峡的质疑和误读,很令中国人费解。三峡工程不仅为中国解决着问题,也为地球村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三峡工程到底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三峡工程将如何解决人们关注的生态环境呢?2007年1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向中外记者介绍了三峡工程建设及库区移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后,就直接回答了现场记者们抛出的一个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25日下午,2006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综合业务部主任杨立、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局长朱仲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务部副部长周学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燕公度、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有、江西省景德镇市市长虞国庆、景德镇市委宣传部长陈长庚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6.
2008年2月27日上午,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组委会在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世界翻译大会组委会新闻发言人、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黄友义介绍了大会有关背景和筹备工作最新进展并回答了在场记者们的提问。  相似文献   

7.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担当发言人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这是他自2005年8月上任后第二次在这里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推进,向中外记者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对外大传播》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感受了蔡武主任与中外记者近距离展开的答问和交流。记者们尤其是境外记者提问踊跃,会场气氛如同2005年年终蔡武主任履新后第一次亮相新闻发布会时一样热烈和活跃。在用了8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作了介绍后,他将一个多小时留给记者提问。散会后他还在台下与上前围住的记者们继续交流了10分钟,他说:“能够有更多机会和媒体更直接地沟通,也是我的愿望,我一直在推动。”记者们都笑了。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分别在3月4日11时和3月2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了首场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和赵启正介绍会议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两位发言人都曾经在国务院部委任职,作为新任两会发言人,他们在首场发布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表现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经常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印象中,最多的是那些围绕重大热点问题和突发公共事件而组织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发言人出席的新闻发布会。本刊一直在追踪报道这样的发布会。中国政府正在推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区市三个层次新闻发布工作和发言人制度建设,因而省区市级的新闻发布工作也成为本刊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主持。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葛志荣、蒲长城应邀出席了发布会,近30名中外记者出席。会上,葛志荣用了20分钟介绍了2006年1~6月国家监督抽查进出口产品质量及打假治劣等方面情况。新华社记者首先就食品目前还没有完全纳入安全体系的问题提问。蒲长城对此回答说:此项工作一次性全面展开困难较大,企业以及政府监管措施都需要有时间准备。但他承诺,到2006年底以前,对这些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将全面推开。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说:世界一…  相似文献   

11.
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始于1983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从那时起,每年“两会”召开前,全国政协都要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发布关于召开政协会议的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26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暨“中国(珠海)航展”组委会在国防部北京外宾接待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航空展将于2006年10月31日~11月5日在珠海举行。广东省副省长佟星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开民在回答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2004年度的第60场新闻发布会,也是年度最后一次发布会,但这次发布会与以往不同,是10多年来国务院新闻办第一次自己给自己开的一场发布会。在这场发布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副主任王国庆介绍了我国政府三个层次新闻发布工作和发布人制度建设的进展,并首次公布了国务院62个部门的发言人名单和新闻发言工作机构电话,受到了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为此,本刊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赵启正主任。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0月17日到26日的十天内,十九大及十九届一中全会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一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六场记者招待会,八场集体采访,十天十六场的密集发布,全方位地向外界传递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声音。这是一次高水平、高强度、高压力的新闻发布实战,达到了"有效沟通、设置议程、提升理念、拉近情感"的新闻发布功能,值得认真总结。相比于接受或组织记者采访、发布新闻稿或新媒体发布,新闻发布会是较高形式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先生向中外记者介绍了近期中国查处网络侵权盗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和阎晓宏一起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国家版权局新闻发言人、版权司司长王自强先生。出席发布会的中外记者则在会前就早早地就挤满了发布大厅。  相似文献   

16.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17.
记者在成都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办公室看到墙上贴有脉络详细的新闻发布流程图,电脑里不停闪动着各种调查数据,文件柜里不仅分门别类地码放着厚厚的发布会策划方案,还有装订整齐的效果评估简报。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1,(4):43-43
2001年3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2001年中国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将于今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厦门经济特区举办。这届果蔬产业博览会是由联合国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1日开始,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央对外新闻单位乘青藏列车采访团”在青海、西藏两省区采访,历时七天.沿途经过青海的西宁、格尔木,西藏的拉萨、当雄等地,就青藏铁路通车后的运营状况,对西藏、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农牧民生活改变,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文化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广泛采访。来自全国32家对外新闻媒体的51名记者参加了此次大型报道活动。大规模地组织各路外宣媒体采访西藏,这是第一次。谈及组织这次采访的背景和起因,领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七局副局长王丕君说: “三年以来,国际、国内都非常关注青藏铁路的修建,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外的报道很多,大部分报道是负面的,主要是引用国外从事“藏独”分裂活动人士的话来说三道四。因此在通车以后一个月,我们想组织记者乘青藏列车去亲眼看看通车一个月以来的实际情况.作个判断,让西藏、青海当地的各方面人士说说他们眼中的‘环保路’、‘幸福路’、‘致富路’,可能更有说服力。” 记者们此行肩负着向世界介绍青藏铁路和通车后藏区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的使命,大部分人又都是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让记者们兴奋不已的不仅是列车途跨越莽莽昆仑.穿过长江源头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绕过藏北草原,直抵拉萨,还因为对他们来说列车就是捕捉新闻的一个绝好渠道。乘车途中,他们接触到乩车长到调度中心,乘务员等铁路沿线的基层人最;到了青海、西藏的藏区后,他们可以直接到普通藏民和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建设者家中.和他们进行交谈。一路走下来,他们不但获得了很多新闻故事,而且也产生了很多感受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11日,本刊记者接到通知,下午三点,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届时,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出席并答记者问。在这则通知中,薄熙来的名字很是引人注意,被称为"中国贸易名片" 的薄熙来能出席“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足吊起了中外记者的"胃口"。提起保护知识产权,记得前不久, 在湖北省"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开幕式上,湖北省版权局副局长宋爱娟讲了 ...... 一个事例:有一家企业投资190多万元, 集中全国200多位一级教师的智慧,出版了一套教学软件,可没卖几天,大童盗版软件上市了,以低廉的价格冲击正版软件,最终让该企业濒临崩溃。而在 2002年,全国统一销毁违法音像制品活动中,那些压路机碾碎光盘的场景也还触目惊心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如果在网上搜索"知识产权保护", 就可找到多达671万条的信息。当看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被外国垢病的消息时, 感觉的确是到了应该向世界说明中国目前保护知识产权进展情况的时候了。在发布会现场,薄熙来部长和国务院其他部委的多位领导用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以翔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理直气和"地回答着中外记者的提问。其中,薄熙来的很多观点令人深思--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是因为有什么外来的压力。一些国外的经济界人士,包括政界人士.对中国在IPR方面的指贵是夸大其词的。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刊现推出发布会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