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现代比较文学发轫于20世纪初,王国维,鲁迅,茅盾的研究,已带有比较的性质,1920-1930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在中国正式形成,1950-1970年代,大祟的比较文学一度处于沉寂的状态,但港,台地区较为活跃,多有创获,进入新时期以来,比较文学研究复兴,在比较诗学,中外文学关系史,学科理论建构诸领域全面发展,成果丰硕,展望新世纪的比较文学研究,切实的途径是展开异质文化语境下多元文学研究的透视与对话,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走向中外文学的双向阐释与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比较文学离不开比较文化。随着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比较文学学科独特的跨文化研究性质也促使其向比较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1980年开始,30多年来,乐黛云教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智慧都奉献给了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的重建。她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给整个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学理论的几种范式 一如比较学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类型学研究”之不同的研究范式,学理论也有“解译”、“解析”①、“解说”这样一些取向不同、目标不一的基本范式。(一)“解译”,即对学作化意识形态界面上的解译。它关注学述说了什么——作品反映、再现、表现了什么(社会政治风雨、阶级群体心声、个人情感意识),关注作品思想内涵代码信息的“解译”,视学为载道的工具,凸显其宣传教化认识功能,所谓“兴观群怨”,所谓“镜子反映”。社会学论、心理学论、精神分析学论就是这种“解译”。这一范式追问作品本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从19世纪末到当代,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的现状,并指出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学者都把翻译研究看作是隶属于比较文学下的一个分支。笔者却持相反的观点。因此通过疏理两者的概念及关系,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来反驳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自鲁迅发表《摩罗诗力说》(1907年)至今,我国的比较学研究实践已近百年,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虽然其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探讨中西方化差异的本质原因在于中西方化创造主体的思雏模式上的差异。并从比较学向比较化的方向发展的角度,察看思维模式和化差异的关系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比较文学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无意给“比较文学”一个界定,只是本着推进和发展这一学科之目的,对其学科性质及其未来走向进行打量,认为在多元文化语境共生的背景下,由于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相互交汇并沟通对话,使比较文学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性特征。该文的阐述就围绕“世界文学”建构之可能性、比较文学的跨文化走向、比较文学的科际整合这三个视界展开。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已经移至中国。中国学者在研究方法上做了一系列新探索与新表述,提出了阐发法、原典实证法、三重证据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影响研究"与"传播研究"剥离,将"平行研究"优化为"平行贯通"研究,并在"译介学"与"翻译文学"、"世界文学学"与"宏观比较文学"、"形态学"与"变异学"等若干分支学科中做了新的建构与开拓。中国比较文学以其开阔的胸襟与宏大的视野,超越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那样的学派局限,以东西方文化融合,文化视阈与文学研究融合,历史深度与现实关怀融合的方式,形成了"跨文化诗学"这一新的学术形态与特色,也使世界比较文学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比较学的跨越性要求在研究中越须进行化研究。而比较学的发展吏恰恰显示出化研究的欠缺。可喜的是,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化多元化和化一体化正成为新的时代观念,跨化研究也将成为比较学新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比较学的跨化研究中,应该从中外化的视角促进比较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选题上看,我国的网络文学出版的内容十分广泛,长篇小说以历史架空类、都市青春类、官场职场类、游戏竞技类、灵异类、军事类为主;欧美网络文学的选题也十分广泛,并且注重内容和技术融合;日本以玄幻小说、都市小说和情感小说见长,韩国则是以青春小说见长。方式和运营模式上中国网络文学出版以文学网站、手机付费阅读为代表;欧美则以自出版引起潮流;日本则以订单或出版和手机小说出版见长。而合理的选题内容评价体系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为我国网络文学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比较文学发轫于20世纪初,王国维,鲁迅,茅盾的研究,已带有比较的性质,二三十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在中国正式形成,50至70年代,大陆的比较文学-度外于沉寂的状态,但港,台地区较为活跃,多有创获,进入新时期以来,比较文学研究复兴,在学科理论,文本解读,以及学科发展史诸领域全面发展,视野开阔,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告别了边缘地位且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一度被忽略而仅仅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子项的翻译研究重新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大大丰富了前者的内容。翻译在使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担当着重大的使命,这与比较文学研究的使命不谋而合。二十世纪后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大大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并改变着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且对比较文学研究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方面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扩大就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我国的就业现状、对扩大就业问题的思考,即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就业形式和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解放初期。1956年全国私立学校改制成为公立学校,到三中全会以后重新崛起,历经三个发展向潮。其发展动因主要是:理论的支持,政策的影响,历史的必然。这些民办高校具有新时代的特点,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发了季羡林为复兴中国比较文学,指导该学科的发展,关心学术队伍的成长所作的贡献,并论述了季老的比较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师专的外国文学课程中贯穿比较文学方法论的教学 ,是专业发展的客观趋势 ,也是一种内在需求。师专的比较文学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途径、方法上进行探索 ,寻求适合自己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比较文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近三十年,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者积极关注、参与了比较文学相关理论问题的讨论、研究。正是在文学性、跨越性、自成体系性等方面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有了必然的联姻。而且在这样的学理认识基础上,四川民族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界一些专家学者作出过深入地探讨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和《灵与灵的对话》,就是众多研究成果中的代表。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必定会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不容忽视的贡献,或许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将成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