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传播中的社会舆论场综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已经成为民意传播、表达的媒体平台,并且逐渐形成为一个网络舆论场,影响社会舆论走向.这类舆论涉及对政府执政过程的网络问责、网络监督、网络举报;对社会事件进行议题设置;对群体性事件进行评论和报道以呼应和推动,甚至有网民代表参与实地调查.新媒体所形成的社会舆论场打破了传统传媒的垄断,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牵制和约束政府执政过程.但是,新媒体舆论场的表达边界缺乏立法规范,以致于它的负面价值也日渐显现,例如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虚假新闻混淆视听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等.因此,有必要综合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社会舆论场的论述,加以综合考察和评定,以求对此作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运用新兴媒体进行传播的活动越来越重视娱乐性,"娱乐至死"倾向严重,这给网络舆论场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很大挑战。通过对"娱乐至死"现象的成因及所引发的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困境的分析,要想实现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理性回归,就必须从优化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构建、完善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制度体系、拓宽网络舆论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路径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表达的社会影响力远远超越了传统舆论表达,一方面,它在促进民众自由表达、推进民主进程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社会主流价值观、权威媒体话语权和司法公正判决等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网络舆论表达的法律边界进行界定,使全体网民能够理性地进行网络舆论表达。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变化。网络已成为民众接收政治信息、表达政见不可或缺的载体。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便捷、快速、直接地与民众进行沟通,及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但受网络信息的传播机制及其舆论本身的非理性因素影响,政府网络负面舆论一经形成,政府便会置身于巨大的舆论危机之中。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在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面对的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全面认识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增强防范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以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媒体观强调融合党报与新媒体"两个舆论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原则,注重讲故事,开展"红灰黑较量",占领舆论制高点,强化互联网思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报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媒体观的重要理论来源,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媒体观的思想根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媒体观通过主流媒体的实践具体化。通过提高统筹理论与舆论的本领,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培养网络传播人才,形成"两个舆论场"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格局,实现传播载体多元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6.
当下,随着微博的兴起,社会已经步入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微时代,与传统媒体相比,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传播特性对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在分析微时代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探析其舆论引导策略,助力微时代下构建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双重话语空间下的官方与非官方在危机事件中的话语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环境给主要以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各种人际传播渠道为载体非官方即民间话语空间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面对社会危机事件民众的舆论场开始从沉默变的众生哗然,新形势下官方应如何应对其"主导"信息传播模式受到挑战。本文从具体贵州瓮安事件的案例入手,对政府在与民众话语互动上存在的问题、政府对待危机事件传播上的不足以及如何构建良性的危机传播互动模式问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筑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传输空前快速和国际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了有史以来最快速和最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话语平台.目前我国已经拥有130万个论坛,规模为世界之最,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民众自由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网络的"舆论场"作用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不可忽视网络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府舆论引导力,就是政府对社会舆论进行干预和影响,使之向着预期方向发展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媒体作为"高互动类媒体",以信息创建简便化、传播形式多样化、服务模式平台化、传播手段移动化为特征,迅速吸引了广大公众,形成了民间舆论场。本文认为,在自媒体环境下,应该协调好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从营造正面舆论导向氛围,完善自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围绕舆论导向和公众关注点设置议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升政府的舆论引导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网络舆论场,其传递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理念,赋予每个人以话语权。大V作为"意见气候"的影响者和制造者,影响着舆论的形成。但是,大V如果不能适当地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就可能从舆论领袖转变为舆论寡头,从舆论的代言人转变为舆论的操控者和垄断者。从微博传播特征和运营商加V认证制度、涉及大V的灰色利益链以及粉丝将思考行为让渡给大V等三个方面,探讨垄断话语权的现象是如何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既有涉及社交网络(SNS)舆论引导的研究,将SNS中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这一复杂过程解释为公民记者、舆论领袖与SNS独特传播结构的共同作用的过程。然而自专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始大规模介入SNS,"社交媒体"因此形成后,SNS中原有的传播格局已然改变,使得SNS用户在关注身边琐事的同时也开始去关注宏大的社会事件。一旦有重要社会事件发生,就会促使网络舆论围绕"社交媒体"快速成型,并在"社交媒体"的引导下,与现实社会舆论逐渐趋同,最终合并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这表明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的过程并不像既有研究解释的那样简单,而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主导下多因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由于其在线交流的迅捷性,尤其是朋友圈社交功能的私人定制化保证了个人社交的相对隐私、安全,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在微信特有的信息传播模式下,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圈层化"、舆论场中心弱化、信息传播面聚焦化、成员关系稳定化等特征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而在朋友圈"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网络环境下,"舆情安全阈值"的界定与监控逐渐模糊与淡化,这给高校的网络舆情安全带来新的隐患。因此,首先剖析了微信朋友圈中悄然进行的三大变化及其对高校舆情管理工作构成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变化的微信朋友圈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并基于此,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应对策略,即从源头、传播路径、舆情环境、信息分流等四大要素入手来实现舆情的有效研判、监管、处理、引导。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媒介平台迅速普及,通过网络传播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影响改变了人的各个方面。高校校园作为社会思潮的前沿阵地,形成了其特有的舆论场。媒介平台既方便了沟通和学习,也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研究校园舆论场的形成、建立和导向,有利于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方便了网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资讯.同时也加速了民主社会的进程.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发布及时.各大新闻媒体也纷纷开启用户体验,开通官方微信、微博,使得民间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成为可能.当下热议的“表哥”、“房姐”等等一系列的劣迹恶行,都是通过网络曝光得以及时治理的.但是,在这全民狂欢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再加之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多种应用的兴起,互联网络产生的社会负效应也日益凸显.为网络传播的把关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后真相时代新闻舆论格局的变革,结合网络舆情传播在主体、内容、媒体、效果等方面的特点,剖析高职院校存在的网络舆论场域模糊、网络舆情传播偏向、网络舆论焦点反转、网络议程设置被动等问题,并从场域、机制和人员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微媒体的勃兴塑造了强大的微文化场域,成为当下思想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器。高校大学生作为微文化场域的特殊力量,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微传播"方式成为这一群体主流的信息渠道,舆情的研究视野随之发生转移。研究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演化规律和舆情干预机制,是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其所开创的信息生产传播模式对于新传播格局的形成、社会变迁的推进皆有重要意义。然而,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也存在多种问题,主要体现为信息过载引发的媒介"麻醉作用"、网络围观下的"狂欢化"生存、网络推手制造焦点操纵舆论、信息真伪难辨引发信任危机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以人人、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媒体,因其"平权""去中心化"的特点,具有对公众表达自由的"赋权"能力。因为有了技术的可能性,人人都获得了在互联网发声的话语权。高校学生以其特有的参与互联网空间的热情,非常乐于在社交网络媒体上发出声音,社交网站成为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的重要途径。这一状况的出现与高校管理者传统的舆论引导方法出现矛盾。本报告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总结了互联网空间下高校学生行使话语权的现状,分析了高校管理者对学生行使话语权的态度,并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将实践中的经验带入仿真实验中,经过初始实验和对比实验,甄别更加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措施。学生的网络自由如何在现行法律保障下得到实现,是本文尝试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呈现出的裂变式传播、强交互性、碎片化以及去中心化等特点,为传播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红色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将红色文化传播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是自媒体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红色文化传播要善用自媒体,充分挖掘"微红色经典"内容,改变话语形式、加强主流媒...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如今早已不是少数人的圈子,而是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舞台。随着网络的发展,如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都可以成为媒体的发布者,发布些消息与言论。但是在这种媒体过度自由的背后,却又有一种名为"网络暴力"的产物悄然而生。"表哥"、"郭美美"等事件在极短的时间里爆红网络,造成了网络暴乱,各种个人隐私遭到暴露,网络的力量显然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不过"人肉搜索第一案"、"史上最毒后妈"现象屡见不鲜,却又显露出这种力量被过度使用的后果,成为了一种舆论绑架。网民在高呼信息自由的同时,双手却又被网络所绑架,信息的不真实早已经是社会大众所认知的事实,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