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知语录     
现今办教育的人总要在城里凑热闹,那冷静的乡村,实在没有人过问。但是中国以农立国,一百个人当中有八十五个住在乡村里。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先生肯把乡下人的幸福放在心里,尤有远见之明。这是平民教育到内地乡村去的第一幕。——选自《陶行知全集》(卷八)35页《平民教育下乡》生路是甚么?总之,乡村教育的生路是:我们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选自《陶行知全集》卷二336—337页《中国乡村教育之根…  相似文献   

2.
杨洁琼 《师道》2011,(2):41-42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农村,而农村开展平民教育的困难较之城市也更多些,故而一段时期以来,乡村平民教育实际处于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附带状态。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蔚然兴起的乡村教育是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也是现代农村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起点。陶行知作为其中“最中国化”的一位乡村教育家,对乡村教育素怀浓厚的情结。早在南高师任教期间.他就主张“设立师范学校.宜顾全农家子弟”.提倡“师范教育下乡”:在从事平民教育时期。他也曾经多次提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号召“平民教育下乡”。  相似文献   

4.
80年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向知识青年发出了"到乡村去"、"把青春献给乡村教育事业"的号召,引来无数热血青年献身中国农村教育的改造,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国、影响世界的"乡村教育改造运动"。80年后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号召,离实现陶行知先生企盼的"使农民变成快活的神仙,农民子弟变成快乐的天使,农村变成西天的乐园"的理想越来越近了。但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千百万个有陶行知精神和理想的"新陶行知"。  相似文献   

5.
因为中国的绝大部分人口在农村,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大课题。本世纪上半叶如此,今天仍是如此。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中国的乡村教育有着卓越的贡献,研究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改革是有现实意义的。一、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 1、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经历了从朦胧到成熟的过程。1922年前,陶行知没有明确论  相似文献   

6.
杨洁琼 《教育》2012,(4):59-60
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  相似文献   

7.
学习陶行知     
要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科学体系来。陶行知先生最善于结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教育。他抛却高官厚禄,脱下西装革履,亲自到农村去,与农民同甘共苦,为发展中国的乡村教育作了大胆的尝试。他创立的一套乡村教育理论,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陶行知先生创造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教育遗产。他还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有的同志把陶行知教育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我认为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教育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陶行知。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位毫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江泽民同志也称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之学校观》、《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创造是中国教育之完成》等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从1927年起先后发动四个教育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教育运动。这些运动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参与推广平民教育运动,为教育的普及作出重大贡献;他倡导乡村教育运动,以中华教育改进社名义发表《改进全国乡村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新生》这篇文章发表于1934年10月《新生》杂志第1卷第36期。当时,陶行知先生正投身于普及教育运动。这个时期的普及教育运动,与陶先生早期四处奔走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有所不同,主要的区别是,这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创立,普及教育运动是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如何使教育得到普及,如何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是陶行知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因此,早在1927年他就毅然辞去大学教职,到南京郊区创办培养乡村教师、普及乡村教育的晓庄师范。晓庄被封,他本人遭通缉流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30年代,黄炎培、晏阳初、陶行知是中国乡村职业教育思想的创始者。黄炎培的乡村职业教育不以职业教育为限、大职业教育主义与乡村建设运动相结合的思想,构建出中国乡村职业教育的雏形。同一时代,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特别是以生计教育治贫思想;陶行知的教育与农业携手,学校成为乡村改革发展中心的思想,是中国职业教育本土化并进入自我创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杨洁琼 《教育》2012,(2):59-60
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农村,而农村开展平民教育的困难较之城市也更多些,故而一段时期以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师范教育重要的认识,基于对乡村教育弊端的深恶痛绝,陶行知彻底改造乡村教育的伟大实践,势必要从改造旧乡村师范教育和建设全新意义上的乡村师范教育入手,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正是在这一点上,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发射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任何教育家都无法比拟的奇异光辉。陶行知先生清楚地看到:“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不得  相似文献   

14.
<正>陶行知先生深切感受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于乡村,认为要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1926年筹建乡村师范——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走出了一条"乡村教育"之路。陶行知批判当时中国乡村教育的弊端:"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  相似文献   

15.
去年教师节,教育部向全国教师推出了一套中国当去代教育家丛书。这是一套非常耐读的书,其中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值得广大教师认真阅读。大教育家陶行知你我早就知道,坚定不移地追随着陶行知,从乡村小学行知实验班,到行知实验学校、行知小学的乡村教育家杨瑞清,我想中国老师也不陌生。知道他不是从他发表的文章中看到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正式发表的文章很少很少;知道他不是从报刊、电视媒体的广告中看到的,因为他没有找过媒体做广告……但他真正地做着乡村教育,放弃一切功利在做乡村教育,用陶行知的理论做乡村教育,擎着理想的火把点…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是继孔子之后我国教育史上第二个获得“教育圣人”(郭沫若语)称号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他的许多教育思想,特别是乡村教育思想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联系到今天我国农村教育实际,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仍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的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前后,陶行知积极投身于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教育改造运动,他认为改造中国传统教育的关键在农村。1927年, 时年36岁的陶行知决定在南京神策门外的老山脚下创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这就是后来的晓庄学校。从此,陶行知开始试验和探索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实现他改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榨下,中国农村经济凋敝,日趋崩溃,农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一些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纷纷奔向农村,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实验活动,试图通过农村教育的发展来拯救农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黄炎培的乡村职业教育实验,以及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运动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等等。本文试将陶行知和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作粗浅的比较和研究。 一、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合流——陶行知、梁漱溟农村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是我国最杰出的乡村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具有很浓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他的乡村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今天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重要到什么程度,对于中国来说是无须求证的。回首上个世纪前叶,陶行知、晏阳初等一批知识精英已经意识到,中国向来以农立国,教育应为占中华民族最多数的贫苦农民服务。他们忧心忡忡,奔走呼喊,立志以普及“乡村教育运动”来改造中国乡村社会。中国近现代农村教育改革破冰突围的艰难历程由此肇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