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讨论情景: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得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得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也会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自信,他对绘画就有了兴趣,  相似文献   

2.
<正>"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教育似乎变成了一场分秒必争的比赛。学英语、学钢琴、学舞蹈,很多孩子成天被家长拖着赶各种班。到底什么是"起跑线"?这场假想中的比赛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很多人并不清楚。"抢跑"是有代价的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特别想说:"家长,你慢慢来。"她讲了一个"放空的男孩"的故事,这个孩子的家长很早就给他报了一个和高年级学生一起上的英语班,让他学英语。可孩子听不懂,于是,他坐在教室里,用眼睛看着老师,把自己的思绪放空。结果,他把这样一个倾听的习惯带到了小学,变成了学习困难的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学习优秀,很多家长都沿用了让孩子"早学多学"的家教传统。"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被父母送进各种补习班,以期在"抢跑"中增加在今后学习、就业竞  相似文献   

4.
椰壳效应     
正中国家长有一个普遍的教育误区就是更多地注重揪出孩子的错误而并非肯定孩子的成绩。有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这让他的家长苦恼不已。一次,他的爸爸从外地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见了爱不释手。这件事情让父亲突发奇想,就用锯开的椰壳给孩子盛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饭量也大增。这一现象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椰壳效应"。"椰壳效应"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面对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的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盛饭,孩子竟然能愉快地吃下去。同样的道理,与孩子沟通时,把批评包装一下,给它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亲子  相似文献   

5.
正读罢案例,感触良深,不吐不快。李长会老师有七怕。他怕的,我也怕。此外,我还有"七怕"。一怕学生上课睡觉。有偶尔睡觉者,有长期睡觉者。有的推醒了又睡,有的推都推不醒;有的推醒时开口就骂,以为是同学在使坏。一次,一位家长来校,不巧的是看见孩子睡得正酣。家长不由分说,抓起孩子就打。老师尴尬万分,无地自容。家长一出校门,大讲学校坏话,并且到上级主管部门投诉,  相似文献   

6.
早晨,很多家长送孩子入园时总是嘱咐我:"李老师,麻烦你多让孩子喝水。"我也总是满口答应:"放心吧。"可每次活动后喝水,孩子们总是不太情愿,喝几口就把杯子放下了。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喝水呢?我一直很苦恼。有一天,洋洋带来了一瓶橙汁。喝水的时候,他就从包里拿出橙汁喝了起来,好几个小朋友眼巴巴地看着他,天天说:"我也想喝饮  相似文献   

7.
一缕飘香 《家长》2014,(Z1):26-28
正有一位家长在博客上给我留言,事例比较典型。我的儿子11岁了,他很依赖我,现在还每天缠着要跟我睡,可在别人面前他很得意地说是我硬缠着他。今晚我提出让他自己睡觉,他就跟我谈条件让我先跟他睡两天,然后他独立睡一个星期,依此规律循环。我很反感孩子这种懦弱的做法,起初坚决不答应他的条件,后来被他纠缠不过,就答应了。可我越想越生气,反悔了。他也很生气。结果,这件事让我们俩都很烦。我觉得他太  相似文献   

8.
家教荟萃     
《宁夏教育》2011,(3):78-78
构建和谐的家族教育1.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有一位家长每天晚上九点提醒儿子该睡觉了,一次,儿子告诉他说:"爸爸,以后我自己睡,你再不要喊我睡。"他问儿子:"你能行吗?"儿子说:"行。"于是那天晚上他没有督促儿子,8:58分他看了看儿子,没有睡觉的意思,于是他有点生气,想发火,可他忍住了。  相似文献   

9.
国内很多家长都是“替孩子拿主意”,而国外很多家长更重视的是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在美国出生的小托尼从小就对汽车着迷,父母为了让他保持这个爱好,总是尽力满足他的收藏需求, 经常给他买回各种各样的玩具车, 他们认为这个爱好对他的成长十分有利,因此坚决支持他,并和孩子一起分享这种快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实际上,即使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你的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家庭教育不能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更不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  相似文献   

11.
张帮俊 《少年月刊》2011,(21):30-31
开过家长会的人都知道,家长会是好学生的表扬会,是差学生的"批斗"会。家长会上,家长对自己没考好的孩子都是责怪与叹息,甚至是怒骂。但是,一位家长的举动却让我有些感动。这位家长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他的孩子也昂首挺胸坐在座位上。当念到这位孩子的名字与考分时,这位家长站起来为孩子鼓掌。这掌声让很多家长感到很诧异,58分,在他们的眼中,这个分数根本达不到掌声鼓励。要是自己的孩子考了这个成绩,估计,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巴掌。当孩子上台拿回来试卷后,这位家长给了孩子一个拥  相似文献   

12.
正讨论情景(2015年第1期):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的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的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我们也会以鼓励为主。  相似文献   

13.
夏志萍 《学子》2014,(3):33-33
正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为孩子作的美好规划:让我们家孩子周末去学钢琴,暑假学游泳,寒假学舞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能的人;也有的家长总是苦于孩子的调皮:我们家孩子真是调皮,谁都拿他没办法;……孩子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无字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于是乎,父母们就会运用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要去学这个,要去学那个,往往结果事与愿违。如何能够让孩子真正的以兴趣的方式掌握好各方面的知识,发展更广阔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毛作祥 《辽宁教育》2013,(4X):39-40
<正>从孩子来到世间,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开始教他说话,教他认识周围的事物,学习生活的常识,养成基本的习惯。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反过来,孩子是否也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呢?家有稚女,我在陪伴她成长的过程中,也常被那种童真和纯美深深震撼。细心静品,倒可以让我们悟出不少生活与教育的真谛。以孩子为师,尊重和发现儿童以孩子为师,并不是让稚气的孩子获得师道的尊严,而是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多一些谦虚,尊重孩子,重新认识和发现孩子。然而,现在很多家长以孩子的"未来规划师"自居,为实现他们一  相似文献   

15.
不想睡午觉     
对有的孩子来说,睡午觉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地睡个午觉,可谓是斗智斗勇、想尽办法。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睡午觉呢?一起来想办法吧! 睡不睡午觉是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博弈,想要让孩子乖乖地把午睡进行到底,首先要先弄清楚他不想午睡的理由,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7.
当高中班主任期间,听到有家长倾诉:"孩子长大变得叛逆了,不与家长沟通了。""孩子在家不爱学习,整天沉溺网络,家长感到很无奈。"等等。近年我在教育孩子与家长沟通方面勤于探索,进行孝心教育是其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缘由与效果一位在校表现很好的学生,回到家就变得很叛逆,不与家长交流。家长一开口,他马上让家长刹住话题:"不用吵,你们不懂!""不用唠叨,知道了。"每次放假,他在家就呆在电脑前。在校时想着回家完成作业,可  相似文献   

18.
《家长》2022,(2)
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一个孩子想和另一个孩子一起玩,只是因为"我和他在一起玩很开心".但家长的想法往往并不简单,并不只是满足于孩子"开心",而可能是根据家长的喜好要求孩子"跟学习好的孩子做朋友""向朋友学习,取长补短",等等,这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时,不能单纯地享受友谊和交往的快乐,可能让孩子产生很多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19.
<正>一、活动背景当今的科技发展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工具"和"玩伴":电子产品。当家长们无暇陪伴孩子的时候,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让孩子玩上大半天。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在周末的时候极度依赖电子产品,还经常向父母索要电子产品。一些家长认为,电子产品普遍使用是大势所趋,自己和孩子顺应时代发展,玩玩也无妨。网络聊天能让  相似文献   

20.
《启蒙(3-7岁)》2011,(12):39-40
"还有半年亮亮就要上小学了.得抓紧让他学汉字、学拼音了!"亮亮的爸爸一脸愁容地说,"本以为让他翻字典、看标注拼音的故事书就可以了.但结果常常是一个字在这本书里认识,换本书就不认识了。不仅如此,在区分拼音中的音素时,他就更糊涂了。这要是上了小学,亮亮不光起点低.学的速度还慢.会比其他孩子落后很多的。"上个月幼儿园的"家长日",亮亮的爸爸特意找到了孩子班里"识字王"萌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