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海青 《文教资料》2012,(2):150-151
翻开品德教科书,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教材中虽包含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信息,但这些知识技能不再是有序地呈现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而是存在于新教材主题活动运作的框架内。那么在品德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呢?文章认为,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整合、重组,引导学生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在生活中实践体验,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与老教材相比,初中地理新教材有很多创新之举,如新的知识体系、新的图形内容、新的“活动”版块,这都为地理教学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本文结合初中地理新教材内容,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新教材,采取框架教学、图形教学及活动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策略,从而真正提高初中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读历史,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在历史事件里可以明白兴衰存亡的道理;在历史人物身上,更能学习品质,感悟精神,陶冶情操,懂得事理。因此,历史知识成为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你时不时就会与历史相遇,动不动就会与历史人物面对面。在使用这些教材时,有的老师感到新教材虽好但不好教。新教材所呈现的历史资料,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知道,每位老师对这一点非常清楚,教学时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教起,以致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传统社会课的历  相似文献   

4.
张杰芳 《生物学教学》2007,32(12):70-72
从教多年,我似乎习惯了旧教材简单系统的知识框架,面对新教材新颖的版面、略显“空洞”的内容和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感到过茫然和失落———怎样来认识这次生物学教材的变革?怎样来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怎样把握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这是我三年来一直深深思考和努力探索实践的问题。初识新教材,第一感觉是简单。从考试角度看,知识点少了,难度小了,教材变得容易了。当我们走进新教材,又会感觉到有点“乱”。如果我们以研究者的心态研究教材,用“三维目标”审视教材,则会发现教材丰富的教育内涵。1从思想上认同新教材,把…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新课程、新教材能否有效地展开,则取决于教师的主动参与。理解一门新课程、新教材、一种新教法,就意味着要建构新的教学生活。在此,通过我们教材编者和教师之间的对话,希望能唤起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品德与社会这一新教材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教材化学Ⅰ使用后我们体会到教材在编写上依据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  相似文献   

7.
谭国勇 《教师》2011,(25):64-65
《品德与社会》教材颁布后,很多小学教师很茫然,不知怎么教新教材。的确.新教材中图片、活动增多了,知识性的文字减少了,需要学生主动感知的内容占了大量篇幅,这无疑给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怎样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自主体验、感知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8.
现行品德与社会教材力求让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让学生在参与调查、访问过程中发展认知和情感,要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住以下四点:切入点。新教材在编排中充分贯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安排了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如“小记者在行动”“活动天地”等,对于社会知识的学习也尽可能以活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带给我们的是机遇,也是挑战。习惯了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旧教材,面对焕然一新的教科书,我们有喜悦,也有困惑。在2007年省教研室组织的暑期新课程培训中,与教材主编面对面的交流.让我清晰地了解了教材编写的框架与意图;通过听取专家教授对新课程每一章节知识要点的诠释,我明白了要使用好手中的新教材,就要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寻找对策,探索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课标理念,贯彻课标精神的探索与实践中,如何运用新教材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能灵活、科学地运用好教材,我们的课堂将重陷应试教育的泥潭。运用好新教材,使教材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生气,笔者认为要注意四忌。一、忌照搬教材,忽略教学的灵活性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觉得新教材量太多,产生了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的困惑。为此我们对一年级试点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听课,发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太墨守成规,没有改变以往严格按教材体系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做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  相似文献   

11.
在新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有许多的“……”、“?”和空白处,这既体现了教材的探究性原则,又给儿童留下了丰富想像的余地。这对于放飞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想像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学科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图画、照片的直观作用,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然而,新教材中所呈现的儿童的生活场景与现实生活中儿童的生活状  相似文献   

13.
纵观人教版一至三年级数学新教材,我们发现教材如今是将"解决问题""数学思考"与"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与态度"并列在一起,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不再独立设置"应用题"。  相似文献   

14.
陈丽英 《成才之路》2009,(27):63-64
《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教材不但是学生阅读的课文,而且是师生对话的文本;二是新教材不是纯粹的知识载体,专供教师“教”的,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材;三是新教材没有简单化地呈现由编者预设的唯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原来的《思想品德》课改为《品德与生活》(低年级)、《品德与社会》(高年级)。充分体现出孩子的品德教育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折射出许多生活的气息,这是我们教师所迫切希望的。但现在我们大部分学校还在使用老教材,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等到新教材。教师不能被动等待,应该主动出击,认真学习新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在使用老教材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尤其是新课标中体现的最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下面,我就自己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新…  相似文献   

16.
笔者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刚好是新教材在我省推行,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试用,我们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删除了原有的部分知识板块,还对部分知识结构做了重新调整,新增了不少知识内容,同时新教材版面设计较为新颖,增设了不少旧教材没有的栏目,如“阅读材料”“小实验”“思考与讨论”框语(笔者语)等,特别是新教材每页的一侧都留下三分之一空白,这一栏空白处中除有几幅图形、几则物理学家的介绍和偶尔的知识补充说明外,其余什么也没写.那教材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对我们的物理教学有着什么样的启示和作用呢?我们认为,学好物理的有用方法之一是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善于总结;阅读教材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要把教材读懂、读精、读活.要达到此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学会做注解,现行的教材中留下一栏空白不正是给我们做注解用的吗?教材偶尔的知识补充说明也不正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吗?  相似文献   

17.
在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以下简称新教材)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新教材在编写上真正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教学思想.笔者在使用良好教材资源的同时,对新教材细节方面尝试了一些变通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仔细翻阅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品社)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有着大量的社会知识,以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宽他们的视野,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必要的基础。但品社这门学科又有其必然的特殊性,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品德性是这门学科的灵魂。当然,品社教材中的社会知识,不论是教材中出现的历史、文学、地理知识等等,都隐含着一定的道德规范,承载着道德教育的重任。历史赋予我们善与恶的辨识与选择,文学闪烁着人性深  相似文献   

19.
留白是品德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引领性和生成性。我们应该关注它.理解它的内涵,更应该灵活巧妙地运用它。本文简单阐述了留白的作用,着重论述了运用留白激活教材的三种方式:在寻找留白中活化教材,在理解留白中深化教材,在填补留白中建构教材。试想,当教材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栽体时。我们的品德教学会更灵动、更精彩!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秋天河南省普通高中采用了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新教材内容新颖、编排科学、图文并茂。新教材除了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传授语言知识外,还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培养。然而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们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有时甚至陷入困惑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