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精英循环理论视野下的科举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精英循环是任何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精英循环渠道。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只存在王朝的更替而没有制度改变的原因,正是由于其科举制度只是部分的解决精英循环的问题。科举制度在强化国家功能,圣化封建体制等方面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被视为就业热门的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分布比例分别为37.5%、16.8%、10.9%。主要招聘城市分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大发达城市对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需求最为旺盛,尤其是北京的需求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达到42%。这是日前由中华英才网发柿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人才研究报告所显示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张帆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高校及社会对精英人才的培养的重视程度已经形成逐渐递减的趋势。本文介绍了精英人才的概念,并分析了培养精英人才的必要性以及精英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为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等学校聘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人才柔性流动归纳为全职式流动、兼职式流动、项目式流动、咨询式流动、候鸟式流动等5种类型。高校人才柔性流动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无序的流动。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严格界定人才柔性流动过程中的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产权为人力资本产权载体所有,通过契约可以将部分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但不能转让所有权。人力资本产权归属和交易关系到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及人才柔性流动的效率。为此,需要从法律保障、契约管理、道德约束、文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为高校人才的柔性流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8.
9.
何万莉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36-38
随着海西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成为其中点晴之笔。本文从精英理论视角对海西城市社区文化问题进行思考,梳理精英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发现精英是社区文化的推动者,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但其自身存在流动性、排他性和局限性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从思想层面、社区记忆载体、两岸文化根源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海西城市社区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时代进程,不少省市的高考录取率已达到70%以上。换言之,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大学教育输送学识与能力并举的合格人才。那么,怎样的高中教育才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以更好地适应大学教育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精英人才的内涵特征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以动态、立体的视角去重新认识现代精英人才,进而提出各高校需明确自身定位,树立精英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合理的培育体系,有层次、有类别地造就英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能培训教学》2008,(2):52-53
在千千万万的互联网从业大军中,网络编辑的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人说网络编辑行业像个围城,外面罩着光环(白领,不菲的收入),里面却很辛苦(不定时加班,高强度劳动),所以城外人想进去,城里人想出来。城里城外的人都同样迷茫。如何逃脱网编吃青春饭的命运,把网编作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站,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四类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发现人才项目已成为我国学界特别是理工科领域塑造学术精英的重要制度。学术精英的成长呈现出"人才项目依托"与"人才项目嵌套"的特点,不同层次人才项目的重叠嵌套,形成了学术精英生成的结构性路径,"不入选则出局"成为塑造学术精英的法则。与单位制时代相比,人才项目在塑造学术精英的过程中延续了"制度化的精英主义",其及早筛选与重点培养优秀学者的特征并未褪去。人才项目也被纳入院系学术队伍的建设之中。与此同时,人才项目强化了学术精英生成中的学术竞争,对学术精英的德行与才能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才项目广泛扩散并应用于高校人事聘任制度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非意图后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