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建武 《收藏》2012,(19):38-43
扇分为团扇和折扇两大体系。团扇历史最为悠久,在团扇上写字绘画始于三国,明中期折扇盛行后,团扇趋于没落。折扇,古称折叠扇,相传自宋代开始由朝鲜传入我国,明永乐时进口大量的朝鲜折扇。据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记载,南宋时"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式两面,与今折叠扇无异。扇式折痕尚在,皆绢素为之"。这是古代文献所见宋代折扇的最早记载。在折扇上作书绘画成为风气,大约在明永乐以后。现将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部  相似文献   

2.
吴桢 《收藏》2012,(10):30-31
在清代宫廷藏品中,有一种方便精巧的手执物件,它既有生活实用性,又具艺术欣赏性,这就是清宫旧藏的折扇,亦称成扇、折叠扇、聚头扇。  相似文献   

3.
李蕙  李理 《收藏》2012,(19):30-37
在清代宫廷藏品中,有一种方便精巧的手执物件,它既有生活实用性,又具艺术欣赏性,这就是清宫旧藏的折扇,亦称成扇、折叠扇、聚头扇。折扇与扇面有着不解之缘,两者在形态上可以像幼蛹与蝴蝶一般互相转换。扇面,是按传统书画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作品完成后,可单张装裱成  相似文献   

4.
朱有仪 《收藏》2012,(19):68-73
扇面文化最初流行于文人之间,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曹操就有清杨修为其画扇之事。到了北宋,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传留下不少扇面画。集书法、绘画艺术于一扇之上,则始于明代,并随之出现了折扇。文人骚客如唐伯虎、郑板桥等,均有画扇轶事流传。明清两代,几乎所有在画史上留有一笔的画家都画过扇面。扇面往往是画家的心血之作。尤其是折扇,无论构图还是笔墨,都要比一般作画难得多。一来是由于扇面尺幅较小且为弧形,书写作画需有讲究;二是折扇有折痕,更是增加了运笔的难度。此外,扇画需一气呵成,中途不能停  相似文献   

5.
折扇     
折扇(2006-1002BK0053-4,图1)又名折叠扇、聚骨扇等。聚头散尾,宽一二指,展开成扇形,广尺余,用于取凉、观赏把玩。  相似文献   

6.
杨惠东 《收藏》2020,(1):162-167
圆中寓方,不圆不方,就形制而言,扇面无疑是中国艺术的一朵奇葩,而扇文化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同步。晋朝崔豹《古今注》载:"舜作五明扇。"在早期,扇的功能除了实用性的纳凉、障日、驱虫之外,还往往作为一种礼仪用品出现在王公贵族的仪仗中,如用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的"翟扇",用于显示上位者的威严。  相似文献   

7.
路瑶 《收藏》2009,(4):51-52
扇子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物件,它历史悠久,质地各异,不仅是盛夏纳凉的工具,还可以供人们把玩、欣赏和收藏。扇子虽小,但是它蕴涵的内容颇多,扇面书画可以涵盖山水花鸟、草虫人物和真草隶篆等,集印扇面包括有印章的印文及边款,所以扇子是一种融汇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门类的艺术品。这里我们欣赏的便是著名书法篆刻家邓散木的4件扇面作品。  相似文献   

8.
贾越云 《收藏》2012,(19):66-67
管锄非(1911~1995年),字枕嶷,号梦虞,古稀后取义"柔情似水,侠骨如冰",又号柔侠老人,斋名寒花馆。湖南祁东县人。戊辰(1988年)冬,被世人称为20世纪八大山人式书画家的管锄非先生依然蛰居在湘南源溪的那座破庙里;依然孤身一人在三块砖头架起的小灶上煮着菜叶粥填腹;依然在喝下菜叶粥后便又不知疲惫地开始绘画作书、吟诗治印。此时这位曾担任过黄埔军校少校美术教官的老画家,已被官方下文摘去了"右派"及"反革命分子"  相似文献   

9.
周文新 《收藏》2006,(3):139-139
太平盛世,收藏热日益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将收藏古代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方式。现将本人10多年收藏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伟 《收藏》2006,(7):90-91
我从小喜欢看电影,爱屋及乌,当时在影院出售的电影说明书都被我小心冀翼地夹在书本里,成为我最初的藏品。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收藏意识大觉醒的年代,那时有好几家电影报刊同时向我约稿,我于是到处寻觅电影文献,整日沉浸在有关电影的写作中。就这个,20年来我收集了大量电影文献,写了几百篇有关电影的文章,出版了《前世影事》《纸上观影录》等专著。回顾过去,我对自己在电影文献收藏方面的先知先觉感到庆幸,如果今天再来从事,恐怕多花上几十倍的精力和财力也无法达到目前规模的一半。  相似文献   

11.
林俊 《收藏》2010,(9):43-47
汝瓷是北宋后期在河南汝州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窑烧制的供皇宫御用的天青釉瓷器。现从以下诸方面分析汝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吕成龙 《收藏》2010,(9):34-39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名窑迭出的时代,在众多瓷窑当中,汝窑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瓷窑之一。自1986年汝窑遗址被确认以来,在汝窑瓷器研究方面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广大陶瓷收藏爱好者来说,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0,(9):28-28
汝窑是中国古瓷窑里颇具传奇色彩的窑口之一,因位于北宋时期的河南汝州而得名。在宋人史料中即有“汝窑为魁”的记载,明清文献中汝窑瓷器也多被视为宋代诸窑之首,  相似文献   

14.
张丽娜 《当代体育》2011,(21):88-90
一名少年背负砂锅前行,不小心绳子断了,砂锅掉在地上破碎了,少年头也不回继续前行。有人拦住少年问:“你不知道砂锅碎了吗?干嘛不看看?”少年说:“已经碎了,回头看又有什么用?”说罢继续赶路。好一句“回头看又有什么用”!仿佛智者说禅:人生苦短,回头看又有什么用?过去已成往事,回头看又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5.
佩贾·斯托贾科维奇是站在阴影里的刺客,他从来没有做过真正的主角。每次回忆起那支华丽的国王队,一切焦点总会凝聚到克里斯·韦伯身上:史上传球技术最好的内线球员之一,最优秀从容的大前锋。1998年他的到来代表着国王时代的开始,2005年他的离去代表着华丽国王的结束。但若去掉象征色彩,韦伯曾在2001至2004三个赛季期间缺阵达到了1 02场。而2003-04赛季,那支常规赛55胜,与森林狼拼到第七场的国王,几乎可以说是佩贾一个人的球队。在国王的八年间,佩贾默默地为球队开疆拓土,积累了最多的数据。实际上,他是那支传说中的国王队中得分最多的球员(9498),但这些从来不会是人们谈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郭学雷  孔繁珠 《收藏》2008,(12):60-63
《明瓷聚珍》系山西聚真精舍丛书之一。该书所选200多件千姿百态的明瓷,可分彩绘瓷与颜色釉瓷两大类。其中以青花居多,涵盖了有明一代。该书中虽官窑器不多,残破器不少,但从研究角度来看,其史料价值与科学价值却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从中直观领略景德镇大明瓷器的迷人风采,寻觅明瓷文化发展演变的脉胳,而且从中一管可窥山西收藏界典藏陶瓷的端倪。《明瓷聚珍》是第一部系统介绍和研究民间收藏明瓷的专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编排规范,鉴赏性很强。  相似文献   

17.
王波 《收藏》2012,(13):70-72
这批民间新面世的宋代黑定标本,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玄色之美"特展中展出,丰富了我们对文献记载与窑址出土的黑定种类的认识。黑定是一个重要的宋瓷品种,其中带有油滴、曜变、金银彩装饰的品种尤其珍贵。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制瓷始于唐,盛于宋,失于元,是受邻近邢窑的影响而以白瓷为主要产品的名窑。其地  相似文献   

18.
王蔚华  王长启 《收藏》2007,(4):150-158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从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象耳云龙纹瓶入手,提出元代青花器分期及其特征理论,世人从此开始了对元青花的系统研究,并掀起元青花热。近几十年来,从窑藏与墓葬中出土了数批元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19.
许祖培 《收藏》2010,(5):32-33
民国期间,浙江龙泉的浙江瓷业工厂烧造出许多青花,粉彩等精美瓷器,笔者藏有数件,现介绍如下。 1.青花富贵到白头两件套温酒器 通高14厘米,外径10厘米,盖高4.5厘米(图1)。卧圈足。整器由盖、外罐、内杯组成,外罐绘有两朵盛开的牡丹,枝叶繁茂,枝上白头翁张嘴呜叫,盖钮为绶带环绕寿桃形,一行“富贵到白头”吉祥语恰到好处地署于空白处,画含字义,字显画意,与整器画面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20.
岳岩 《收藏》2012,(22):64-67
随着中国美术馆苏立文收藏展的举行,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美术史以及中国美术对于世界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审视苏立文。本刊记者试着走进这一事件幕后,为读者描摹一位有血有肉的英国老人。96岁的苏立文住在牛津大学给他分配的公寓里。因为堆满了书籍资料以及中国艺术品,苏立文的居住空间看起来并不宽敞。居室的二层,有一个非常显眼的书架,上面排满了黄色的文件袋。每一个袋子里,部装着一个艺术家的个案,如张大干、徐冰、蔡国强。从1942年开始,苏立文就开始和中国艺术家交朋友,开始是庞薰琹、吴作人、丁聪等,现在是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如王迦南、蔡小丽、谷文达等。正因如此,他的黄色袋子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