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没有教育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成功的教育。教育爱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私利而源于人类教育本性的崇高的永恒的教育情感。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是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更注重为师的教育爱。作为教师,拥有了教育爱,才能以人为本。才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22):3-4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们总会遇到一些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而如何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在于老师的认可与爱。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才能获得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爱,才能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背景及现代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陷入了误区。其主要表现为忽视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爱的需求、以个人经验取代理性的爱的教育以及以单纯说教代替爱的体验等问题。科学、理智的爱的教育要求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增加与孩子交流以及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有爱才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幼儿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点滴中用心、用爱教育,并且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指导。如何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论爱与教育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形上、生物进化还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都是爱的动物,没有爱也就没有人。爱的本质在于给予,伴随着关心、响应、尊重和了解等构成性要素,有普遍之爱和特殊之爱的区分。在一个爱被流放的时代,尤其要重提教育爱。教育爱超越了普遍之爱和特殊之爱的界线,具有类母爱的性质,实质在于教育者付出自身的生命活力,以期唤醒受教育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三爱"教育是顺应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下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所谓"三爱"分别是指:人格爱、责任爱以及信任爱。"三爱"在传统体育课堂强身健体的硬性要求之外,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的发展,实现了身体心理同时强化。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改变观念,注重表达方式,升华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热爱学生,强化职业情感;去爱学生、去爱教育,让教育与爱同行。  相似文献   

8.
爱博大如海,它包容着关心和支持、理解和支持、激励和希冀、宽容和真诚……爱是冬天里的火种,它能化开冰雪;爱是黑夜中的明灯,它能带来光明;爱是沙漠中的清泉,它能孕育生命中的希望.教育从爱起步,由爱伴随,因爱结果.教育的一切都源于爱学生,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学生.这就是笔者5年教育工作领悟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学生不等于会爱学生,对学生的爱如果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就难以充分发挥爱的教育作用。可见,教育没有爱不行,教育仅有爱不够,教育还须有爱的艺术。就实践层面而言,爱的艺术是爱的具体化的艺术,教育之爱的艺术是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的艺术。教育的秘诀就是通过对学生具体的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激励和宽容等言行和神情,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  相似文献   

10.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在教育中,我们应当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思想,带着平等、真挚、耐心的爱去教育孩子。同时,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只会接受爱,却不懂得付出爱,所以在"爱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学会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育中爱孩子、教育孩子学会爱,唯有两点都做到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相似文献   

11.
杨丽萍 《华章》2008,(18):64-65
爱是教育的灵魂与生命,无论是博爱的亲情,还是无私的师生情,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  相似文献   

12.
董志平 《考试周刊》2014,(77):183-183
班主任面对学生,要用爱接纳他们;以情感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注重爱的引导催化;同时教育学生把握"严"与"爱"的分寸。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文章对班主任工作中"爱"的教育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是建构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隐喻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语言的主要形式。通过隐喻,教师可以建构和传达他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和感受。在创作的关于教育爱的文章中,31名小学教师中有26人使用了隐喻,共计47个。这些隐喻的源域分为人类及其行为、自然事物、生活事物三种类型。具体包括爱是灵魂和生命、爱是母爱/父爱、爱是旅行、爱是种子、爱是水、爱是阳光、爱是基石、爱是桥梁、爱是钥匙、爱是灯火、爱是动力等13种隐喻。这些隐喻对教育爱的内涵、特征、作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建构,扩展着我们对教育爱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广大教师,并且在当今的校园文化中继续起着引领作用。浙江省平湖市第一幼儿园在广泛学习“爱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结合本园的文化历史,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大力推动“爱的教育”,积极探索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从“爱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层次性、“爱的教育”课程内容的多元性、“爱的教育”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实施,初步构建起符合本园实际的“爱的教育”校园文化体系,使幼儿园文化建设更加适应儿童的发展,培养全面和谐的优良个体。  相似文献   

15.
成尚荣 《中国德育》2007,2(5):15-17,66
教育应当是温暖的,温暖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教师的爱要上升为超越母爱的教育爱,要让学生在教育中以微小的方式生长爱。  相似文献   

16.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爱的教育。爱学生、赏识学生,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从爱出发,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小题大做”,给他们以鼓励信任、理解宽容,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教师的赏识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世界因赏识而美丽,人生因赏识而健康,生命因赏识而鲜活,教育因赏识而光彩!”  相似文献   

17.
田小华 《师道》2009,(12):9-10
王老师与我同事十几年,在我眼里,他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对学生爱得真挚,对教育爱得真诚。可那天他对一位学生的处理,使我在旁观静思中突然发现,王老师,我,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可能已经偏离了法理的轨道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给予爱的过程.但教育爱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爱。教育者在给予教育爱时要防止以教育为名的三个误区:棒杀式的爱、捧杀式的爱、放任式的爱。实施教育爱的策略:交流认识是教育爱的基础.科学尊重是教育爱的方法,真诚的心是教育爱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长期熏陶、感染和唤醒的过程,但是让爱均匀地洒向每一个学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爱成绩好的学生容易,爱成绩差的难;爱文明守纪的容易,爱调皮顽劣的难;爱尊敬师长的容易,爱目无师长的难;爱循规蹈矩的学生容易,爱招惹是非的难。然而,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就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而讨厌,意味着毁灭。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应以快乐和开放的心态、追求氛围和细节、注重爱的表达和沟通的艺术,让师爱如同阳光,让班级温暖明亮,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应该对教育爱有更为宏观的哲学式的关注。教育爱不仅仅是教师之爱,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他们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表现出来的爱,是具有精神性、智慧性、文化性等教育品性的爱。教育爱在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潜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的价值。我们可以从教育决策、教育的组织实施、教育评价等层面实现教育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