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阎锡山在山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村治"改革运动。这一改革不仅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次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运动。混乱的社会秩序激发起阎锡山的济国之情,他将中国式哲学思想与日本"村町制度"相结合,辅之以先进人物的帮助,推进"村治"改革,实施社会教育。其"村治"改革中的社会教育围绕"开民智"与维护政治统治展开,采取操纵与说服相结合的方法,并采用类型多样的机构作为实施媒介,整肃了山西风气,为"村治"改革提供了相对文明开化的社会环境。其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的宏大社会教育观及有效的方法,对缓解中国当下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是民国时期山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经济的发展。它的制定和实施对民国经济史和抗战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阎锡山在山西执政38年,是国民党要员中从辛亥革命到大陆解放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军阀人物。他的政治思维具有许多其他军阀没有的特色。这些特色在抗战时期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他以"中"的哲学为根本指导思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夤缘时会、看风使舵,以此延续自己在山西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省政十年计划”的实施“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编定后,自1933年开始“遵照实施”,从此,山西进入十年省政建设时期。为了“扶助社会办理之实业事项和发展公营事业”,阎锡山设立山西省公营事业董事会用以领导发展公营事业。此后,山西的官办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这主要表现在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的设置、同蒲铁路的修筑、西北实业公司的成立等诸方面。(一)成立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 阎锡山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之后,在经济建设上首先着手的就是整理晋钞。主要措施有二:其一,实行“二五存款,折收股本”。…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引入"民国史视角",可在"具体的国家历史情态"中探寻现代文学的生成机制及其丰富内涵。现代行旅散文是现代作家在民国这一特定时空中的感知经验与游历体悟的文本呈现。从民国史的视角观照现代行旅散文的创作,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更具生命力的入口,还原现代行旅散文创作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6.
关内各省向东北移民,在"民国"时期形成了空前的高潮,大多属于自主性的人口流动,一方面由人民自发形成,另一方面则由政府提倡促成。这些移民多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他们通过海路、铁路、陆路进入东北,而且大多北上,寻求生存。"民国"时期东北的移民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1930年是东北移民高潮兴起阶段,每年约百万人。移民进入东北后,在南满地区留居的很少,大多数移民则沿中东铁路继续北进,散布于吉、黑各县及鸭绿江流域带。在"民国"时期的移民高潮中,移入东北的居民还有外国人,如朝鲜人等。这种大规模的移民现象,不但促进了东北人口的迅猛增涨,加速了东北各民族的融合,而且也加速了东北各地特别是东北北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不”和“无”,是汉语中词性不同但使用时又有相同点的两个实词。拟从根源上对其进行探究,以便更充分地认识它们,更准确地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边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归功于“优待”政策的颁布及实施,其政策内容主要包括经济优惠、录取优惠、劝学制度等。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经济优惠面临名目繁杂与实践失当的矛盾、录取优惠面临多措并举与监管不严的矛盾、劝学制度面临制度统一与文化差异的矛盾。为此,国民政府及时采取保证投入与拓宽渠道并重、资格审查与教学监管结合、视学督查与文化融合兼顾等应对措施,这对当代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怡提出的“民国机制”在民国文学研究里取得了方法论上的突破。在“进入”历史的实际操作中,有三点值得省思并与李怡等学者商榷。第一,商定使该历史阶段的文学资源有效整合在同一个层面的文学史观和价值尺度。李怡目前关注的是有“现代”性质的文学样式,这并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同时,“民国机制”更多还是在做文本以外的研究。第二,社会各界依旧未能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对“如何开展研究工作”的具体问题未作进一步探讨。第三,探索有效“书写”历史的途经。这一方面需要端正“写史”的态度。另一方面需要在“叙述历史和建构历史”的方式上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黄琼 《湖北教育》2014,(6):62-62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参加活动的单位皆敞开大门,通过进村入户、组织座谈、发放问卷、开辟信箱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过,相较于“听”时的热热闹闹,一些地方、单位对“取”则颇有些冷冷清清,具体表现为:对辛辛苦苦搜集来的群众意见建议,有的人弃之一旁、不管不问;有的领导把意见顺手交给工作人员,任其筛选分类,全然不管整理出来的东西是否真实、是否准确;有的干部更是大胆地抛开原始意见,根据自我想法另起炉灶上报……凡此种种,这些对群众意见重“听”轻“取”甚至是“听”而不“取”的行为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湖南省行政区划几经变异。从“1927年前北京政府时期”和“1927年后南京政府时期”两阶段对比研究,可找到两时期不同地方行政区建制特点和湖南省内县以上行政区建置的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贵州帮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发生了急剧变化,形成了从地下走向公开,从民间走向官场,从极盛走向灭亡的发展轨迹。究其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帮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公共空间”,灾荒、人地矛盾与游民队伍扩张为帮会的发展准备了社会基础,军阀统治、战争与社会危机为帮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特有的制度文化为帮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的三四十年里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在社会大变动的背景下,秘密会党嬗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时期,秘密会党既表现出下层民众传统的反抗压迫、剥削和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积极作用的一面,也暴露了其对社会建设不足破坏有余的落后消极的一面.总的趋势是蜕化.  相似文献   

14.
罪行法定在当代中国理论学界被认为是清末由日本传入的舶来品。本文试图从中国漫长法律发展历史中,在思想理论基础和特征两方面考察证明我国古代确实存在着罪行法定主义或思想。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山西初等教育以实施最早、规划完善、措施得力、效果显著而闻名于全国教育界,国民学校数、入学儿童数、学龄儿童入学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学龄儿童入学率最高时达72.2%,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这一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新闻界的高度关注。教育部还以山西厉行初等教育程序为蓝本制定了全国初等教育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6.
民国学界农业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具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在深受国内职教思潮影响的同时与职教实践形成了互动。民国学者们在农业职业教育的目标与作用、农业学校的设置、师资选择与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诸多方面的论述视角多元,观点多样,形成了该历史时期农业职教思想史的丰富面向。民国学者们的主张对当前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启示包括:从推动乡村振兴的高度认识农业职业教育的作用、结合区域实际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本土化改造、建立农业职业教育教师定期下乡机制、根据工作任务编制农业职业教育教材、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农业职业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成绩突出,在湖南慈善发展史上地位重要,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灾荒救济缺乏长远规划,时常疲于应付;没有形成稳定的慈善救济专业人才队伍;现代慈善意识和理念缺乏,传统因果报应思想浓厚;灾赈机制运转效率低下,慈善救济效能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山西的义务教育以实施最早、规划完善、措施得力、效果显著而闻名于全国教育界,之所以能够达到入学率70%以上,名列全国首位,因而被誉为“模范省”,主要得益于拥有一个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了上下互动的经费筹集网络,一直采用渠道宽广、方法多样的筹款途径,同时,还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加大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因此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民国知识界对拉斯基思想学说的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工党著名理论家、政治学家拉斯基的思想学说颇受民国知识界的关注。拉斯基早年提倡政治多元论, 1930年代转变为激进的费边主义者,关注社会平等与正义。这两个方面是民国知识界评介思想学说的重点。比较而言,对前者重在研究与评判,对后者重在译介与致用。其间的判别亦可见时代人心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期孙中山立足于巩固党基、维护民主共和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政党伦理思想。其核心围绕“修明党德”展开,提倡党员明白党义,遵守党德,服从命令,立志做大事,努力“替众人来服务”,“为中华民国求幸福”。而严格政党纪律,加强党员道德修养,提高文化取舍能力,为达此目的之必要途径。这一思想是其近代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礼法伦理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