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问答ABC     
问:什么是“时辰”?答: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1个时辰就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问:“小时”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大时”呢?答:钟表从欧洲传入中国后,人们把1个钟点叫做“小时”,又把1个时辰叫做“大时”。现在,我们习惯用小时来计算时间,“大时”的叫法已经自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我们现在把60分钟说成一个“小时”,这好像是丝毫不成问题的。但是许多人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叫“小时”?那有没有“大时”呢? 其实,的确有“大时”,而且我们现在的“小时”就是相对“大时”而言的。中国古代人把一昼夜,即24小时分成12个时辰,用地支12个字,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来计数12个时辰。而每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当时没有“小时”的概念,所以只叫“时辰”,简称“时”。后来到了清朝末年,外国的时钟传到中国。外国的一时,并不等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时辰,而恰好是中国一个时辰的一半。因为他们把24个小时24等分,不像中国是把一昼夜12等分。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说12这一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数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相信大家不会反对.众所周知,一年有12个月,一天有12个时辰,属相中有12生肖,钟表上时针旋转一圈是12小时.在医学中人体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古代典籍时,常常碰到“午时三刻”这个时间慨念如《水价》第四十回中,就写了江州知府蔡九要于“午时三刻”处决宋江和戴宗,梁山好汉劫法场的故事。那末,‘今时三刻”究竟相当于现代的什么时间?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记时活,有一种是用十二地支表示一天十二个时辰的,即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一昼夜分为二一I一四小时。如“子时”相当于今天的23点至凌晨1点之间,“丑时”相当于1点至3点之间,“午时”相当于11点至13点之间,等等。可是,“午时三…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计时单位是时、刻、更、点。时,时辰。古人把一昼夜等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从夜间十一点起,十一点到一点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为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的“黄昏”与“人定”,均为古时记时的名称。据《左传》杜预注,古时一日十二时的名称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时、日入、黄昏、人定。汉太初改朔之后,以十二地支为纪,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后世又把每个时辰分为“初”和“正”,如子初、子正;“初”即一个时辰的前一小时,“正”即后一小时。  相似文献   

7.
时刻更鼓点     
时、刻、更、鼓、点,都是古代计时单位,常用以表示时间。时:指“时辰”。古代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以十二地支为  相似文献   

8.
马瑞 《良师》2002,(23)
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和钟表打交道,“几点种”、“几小时”这些话一天也不知要说多少遍。可是,“小时”是怎么产生的呢?在中国古代,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yín)、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七册《年、月、日》这部分教材,篇幅虽然不大,概念却有许多,不少概念还很容易混淆,教师稍有疏忽,就容易在教学中失误,使学生形成错误概念.例如,教"昼夜"这一概念时,一些老师说"一昼夜是一天一夜,即一日,时针正好要走2圈,所以一昼夜是24小时".这样教,如果以后问学生"一天等于多少小时?"不少学生便回答说"一天等于12小时,因为一昼夜是一天一夜,是24小时,把24小时平均分成两份,一天是12小时,一夜也是12小时".这便是教学中的一种失误,致使学生得出"一天等于12小时"的结论.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必须指出"天"与"白天"的区别."一昼夜"应解释为"一个白天与一个黑夜",不是"一天一夜";我们平日所说的"一天",就是"一日"或"一昼夜";  相似文献   

10.
宿命论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天生的,是由生辰八字决定的。其实,这不仅是非常错误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可以这样假设,不要说是全世界,就是咱们中国,按现在的人口出生率计算,一秒钟就是几十个新人诞生,一天12个时辰,同一个时辰出生的究竟有多少?然而,其中可能有杰出如伟人者,有渺小如乞丐者,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1.
时辰与小时     
《青海教育》2008,(5):63-63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个时辰,简称“时”。一个时辰的长度相当于今天的2小时。时辰不用数字表示,而是使用十二个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名称分别代表十二个时辰。古代十二时辰的计时方法,也体现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中。如“子夜”,“中午”等词汇,就是分别从“子时”、“午时”衍生出来的;“晨”字也与辰时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者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还要从古人的计时习惯说起. 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五个时辰,也叫五更.十二时辰按十二地支划分,一个时辰,占现代计时法的两个小时.“三更半夜”能成为人们的一个常用俗语,不能不说说宋朝的夜生活了.宋朝的夜生活是自由和开放的,人们可以通宵达旦地过自己喜欢的夜生活了.“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这些都为“三更半夜”一词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治学片语     
时间在变“小”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治学,像一切活动一样,离不开时间。人们最初的时间观念是以“日”为单位的,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汉字的“时”,偏旁是“日”字,也是不无道理的。孔夫子站在川上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的计时也是以“日”为单位的。人类的发展,要求对时间作更精确的计量,于是出现了“时”的单位。小时制是埃及创造的,“时”的埃及文为 Wnwt,与“祭司职责”是同一个词祭司为了其特殊的需要,将昼夜各分成12小时。在我国古代,则有12时辰之说,一个时辰相当干二个小时。  相似文献   

14.
古人根据太阳的出没、天色的变化和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将一昼夜分成若干时段,并赋予它们以特定的名称,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称说形式,这就是一日之内的时间词。说到一日之内的时间词,最主要的应该是十二时辰。所谓“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一个时辰合于现在的两小时。《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这“半个时辰”就等于现今的一小时。“时辰”又单称“时”,例如赵翼《陔余丛考》卷34说古人“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用十二地支来称说十二时辰,始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到了近代,又将每个时辰细  相似文献   

15.
时间轻松的脚步走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过了多久,直至有一天,时间忽然认为这样走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他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一个月分为4个星期,而一星期则分为7天。他把这7天排好顺序,分别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和星期天。这样,时间就会有目的地走下去,他也可以算出自己走了多长、多久。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的“鸡鸣”、“黄昏”、“人定”如何理解,这应从我国古代的记时方法来考虑。我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夜半,子时;鸡鸣,丑时;平旦,寅时;日出,卯时;食时,辰时;隅牛,已时;日牛,午时;日昳,未时;日入,酉时;黄昏,戍时;人定,亥时。每个时辰又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如夜半子时,就相当于现在前一日的二十三点至次日的一点;日中午时,就相当于十一点到  相似文献   

17.
有趣的12     
12,这个数,和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比如,一年有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钟表的时针转一圈是12小时;12地支推衍出人的12生肖;12件有商品是1打;一个篮球队有12名队员;足球比赛罚点球的英制长度是12码。有趣的是,人体结构也和12结下不解之缘:人身体有12对脑神经;中医学认为人有12经脉;小肠的第一部分叫十二指肠,它的长度相当于12横指;两个眼球共有12块成对分布的眼外肌,使眼球能够灵活地转动;人体的胸部有12块胸椎,分别和12对肋骨相接;12对肋骨上分布着12对胸神经,承担中枢神经和胸腹部肌肉之间灵敏的神经联系。筌有趣的12@黄良群…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师:一天有多少个小时?生:(齐答)24小时。师:(将时针拨到12时)现在是几时?生:12时。师:如果把它看作是晚上  相似文献   

19.
天变,道亦变,连时间也要变了。从打更报时的12时辰,到钟表计时的24小时,一切原来农业社会的慵懒散漫,都被工业化的精密节奏所统一。当中国正处在清王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时,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正在领兵与太平军打仗。他在自己八月十九日的日记中,照例严谨地记下自己这一天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20.
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昼夜时辰。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夜半三更指深夜时光。鸡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