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从把由湘西人朴素的原始宗教情绪升华出来的宗教精神推及所有的人,推及整个社会。他把神的重造,与民族的重造联系在一起,与广大民众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被音乐包围的时代里。在各种音乐形态里,西方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们,并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意境之美,灵魂塑造之美,时空跨越之美,成就了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论沈从文的宗教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宗教精神是指“深入探究人类命运问题,渴望减轻人类苦难,并且恳切希望将来会实现人类美好前景的”一种终极关怀态度。沈从文的宗教精神包括基督教的爱的精神、道家精神和佛教精神。尊重人格、张扬人性是沈从文爱的精神的内涵;贵生命、重自然和尚远古是沈从文对道家精神的认同;实现自我超越、追求心灵自由和面向终极关怀是沈从文对佛教精神的感悟。基督教精神、道家精神和佛教精神互相融合,构成了沈从文的宗教精神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爱"的伦理道德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伦理学家把爱看作人类道德人格的基础。他们关于“爱”的道德学说是从探讨人类现实境遇中的各种问题出发,力图解决人类道德伦理困境的一种努力。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和所作的思考都是非常深刻的,为我们对“爱”的伦理道德的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可供借鉴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课程教育背景条件,其中音乐课程教学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教师关注。高中音乐课程具备培养学生艺术品位以及欣赏能力的作用,高中生在经过基础音乐课程学习之后,在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更加重视对个人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未来艺术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可以从西方古典音乐欣赏角度出发,提升高中生的音乐感知与品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西方宗教教育在政治认同、社会教化和道德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通过宗教课程和宗教活动,西方宗教教育强调对人精神生活的关注,宣扬对超自然物的尊崇,并借助音乐、壁画、雕刻、文学故事等艺术手段形象地展现虚幻世界,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情感性、形象性等艺术特色。这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化其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学历情结”以及对书的热爱,促使他广闻博知,同时“五四”所引进来的西方思想也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在中西文化冲击下,沈从文在经历了对西方文化的模仿、借鉴、活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性美观,并将对“人性”的关注作为自己创作的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影响研究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沈从文,以及其中西文化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沈从文“故事”题材创作的个人理论基础和文学观念,即“客观化叙事”,作“美”的故事,反对将文艺当作政治附属物的载道文艺观,并从小说故事创作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及“故事场”的框架特征等角度,探讨了他在小说叙事形态领域中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9.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印迹.西方节日由于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等.本文就这四个节日谈一谈西方节日的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站在湘西"乡下人"的立场,用湘西"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社会。他所塑造的"乡下人"形象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认识价值,是"乡下人"的写真。在他们大多数人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和孙犁是两个艺术个性颇为相近的作家且同属于乡土抒情写意派。他们以独特的眼光对湘西文化和荷花淀文化进行审视 ,那空灵剔透、朦胧飘渺的大自然和纯自然女性与明丽欢快、清新淳朴的景象 ,构成了他们作品美学风格的独特文化内涵与意义 ,显示了文学大家的风范。两位大家对中国新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作品的美学追求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湘西乌托邦想象与近现代西方古典希腊理想化的思潮相契合,两者在寻求构建理想健全的人性和发展现代艺术上的思路与途径具有某种相似性与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沈从文湘西乌托邦想象是近现代西方古典希腊理想化思潮在中国的现代回声。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深入分析论述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乌托邦世界所表达的人文追求-9艺术追求,可以为我们重新审视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乌托邦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13.
南方派起源于老庄哲学,其在文学实践上推崇自然美,认为自然美远胜于艺术美,南方文学派滋养了众多的后世文人,这些文人当中,沈从文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了沈从文文学创作与基督教文化的复杂联系 ,认为沈从文小说以个体道德真实性的眼光讽刺了教会和牧师的虚伪性 ,同时也表现了文学与宗教在情感和审美上的相似性。基督教的《圣经》也在语言文体上给予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诸多启示 ,尤其是《圣经》中的《雅歌》为他表现人性与神性的牧歌性提供了语言和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5.
鲁迅、沈从文都是经历过从中兴到败落的变迁的世家子弟。但因两人的家世背景、性格气质、接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使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选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自己的家族、自己所属的阶级,采取或负面摈弃、否定,或从正面寻觅的态度,竭力寻找过去的辉煌旧梦来与当前黑暗、污浊的现实相抗衡。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本质上是人类追寻经典的历史,创造经典是文学发展的动力.而何谓经典并无定论.沈从文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品格、历史审美价值、世界人类意识三者相统一的独特经典观.重新认识沈从文的经典内涵,应对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缺失的原因和新世纪的经典创造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伟大的作家,他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有所贡献。从文学观看,沈从文坚持的是文学的审美特性和独立品格;从批评方法看,沈从文注重对作家创作风格的把握,并用比较的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从批评态度看,沈从文提倡诚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明进程的结构特征-“贵族性”始终使人陷于“自我封闭”的情感之中,同时这一文明的“贵族性”又使文明的成果始终集中在特定社会及特定阶层中。将文明一词从人的行为所表现出的价值来看,现代文明的“贵族性”与沈从文所揭示的都市文明特性非常接近,沈从文从人性的观点出发,揭露了在现代文明的“贵族性”之下形成的特征社会阶层的“虚伪人性”特性,沈从文的都市观也许不能完全代表京派作家对都市的体察,但他对现代文明的体察却是最有深度的。  相似文献   

19.
女性叙事,是沈从文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独特感悟和认识的重要手段.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叙事具有深厚的生态内蕴.他崇尚自然更欣赏女性,推崇人与自然的有机契合;他对女性正常的情欲性爱给予热情的肯定,张扬健康、自然的生命本能;他对男权逻辑进行了理性批判,倡导性别平衡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