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时期"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为农村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村民的文化自觉促使两岸王氏族亲关系和新型政民关系作为社会资本嵌入沙格妈祖信俗活动结构中。根据林南关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的社会资本理论来看,它是政府部门、农村文化与经济精英等群体的多元互动;从个体角度来看是精英们理性选择的个体行动结果;从结构中来看则促成了沙格妈祖信俗活动的发展。当前,沙格信俗活动在多种社会资本的作用下还延伸出多种体育类民间活动,真正得到创新和传承,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梅州大侠"或"大侠"即指廖安祥,他是从黄坳俗文化生态环境中走向世界的客家英才,他的"侠义"精神的基础是客家文化的认同。文章从解读廖著入手,结合田野考察资料与地方志书等,将其放在客家文化的大背景下,旨在探讨地方精英与俗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华 《现代语文》2002,(4):157-158
古印度的《唱赞奥义诗》中说:“此万有之精英为地,地之精英为水。水之精英为草木,草木之精英为人。人之精英为语言。”由此可见语言不仅是物理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它的“精英”。但是即使语言如此神奇,我们也不能通过它来认识物理世界的全部,维特根斯坦就曾经说过:“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意思是人们所能认识到的物理世界就是我们的语言所能反映的物理世界。这里所说的物理世界就是客观世界。王希杰先生认为交际活动中存在四个世界,即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其中前两者的关系人们一直都…  相似文献   

4.
程浩 《华章》2009,(16)
本文从礼俗的社会等级特征入手,分析了礼俗的社会结构特征,礼俗的社会认知特征,礼俗的社会规范特征,礼俗文化的特点就在于,礼和俗相互依存、胶着,双向地增强了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或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庄子有"入其俗,从其俗"、"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一面,其要旨是和光同尘或与世逶迤,隐含着某种平等意识和容众心理,践行时有多种用途。其反俗表现在思维取径、生存取法、价值取则、文化取择和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入俗主要是一种生存方式,其要旨是与世俗相处而不丧失独立人格,"外化而内不化";反俗虽然可表现为行为,但更多的是思想、精神、态度、情感方面的与俗相反。反俗的意义在于对世俗的已成之见、对人们的所作所为以及现存的文化体系、价值系统加以反省、反思和反观,并借机提出个人理想,为当时与后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文化的雅与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民族文化有雅俗之别,而礼则是传统雅文化的核心,是俗文化的升华。礼是不断演变和外向辐射的;礼与俗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礼不断外向辐射影响俗的变迁,俗则部分地不断上升为礼。雅与俗如果隔绝,就是民族文化衰败的前兆。在现代中国社会,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地为雅文化与俗文化按照其自身固有的互动规律进行沟通创造条件,并积极促进之,从而达成民族文化的"自觉",来回应全球文化一体化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极其重大而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正不是说文化也有雅俗之分么?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形而上是雅文化、形而下是俗文化?风花雪月是雅文化、柴米油盐是俗文化?是不是可以说:雅文化是书本文化,读书人的文化;俗文化则指非书本文化,不读书人的文化?我以为,雅俗之外,还有精粗之分。依照加工程度的粗细深浅,历史积累的多寡厚薄,而判为精文化与粗文化。  相似文献   

8.
驴鸣打破了雅与俗、谐与庄、贱与贵的界限.经过魏晋高士的演绎,驴鸣文化成为追求自由的主体精神的象征,成为莫逆知音的文化符码,成为禅机妙悟的上佳载体.驴鸣作为大雅之声,有着极深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雅与俗是文学的两种类别,两者是一种对立互补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一个 双向互动模式:雅的俗化,俗的雅化,以及俗走向雅,再由雅走向俗的循环。雅俗互动的结果是,雅俗界限的模糊,产生了一种“两栖文学”。  相似文献   

10.
在词学史上,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打破了小令独占词坛的格局,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他的俗词创作却让后人争论不休。这些争论主要包括两个焦点:一方面,柳之俗词代表着当时俗文学的发展趋势,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在立意取向上,柳之俗词与儒家所倡导的雅文化相悖,有"浅近卑俗"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在上世纪90年代独树一帜,其广泛的接受性至今仍值得研究。雅俗共赏审美效应的成因涉及创作者、接受者、文化环境几方面的因素。作为学界精英的余秋雨创作散文时很好地遵循了平民视角,重视读者体验,以化雅为俗、化俗成雅、情景再现等手法,拉近了普通读者与历史、文化的距离。而读者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层次的逐步升级,也为高雅文学大众化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所描绘的那种虚幻性的“世界图景”对大学审美文化构成严峻的挑战,具有精英文化品格的大学审美文化受到了大众文化世俗化浪潮的巨大影响,两种文化在“俗”与“雅”之间进行着较量。应该看到大众文化在对大学审美文化的崇高品格进行消解的同时,大学审美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他不愿压抑自己的个性,放纵自己,亦放纵自己的文笔,创作了大量的俗词,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俗"的特点,成了俗文化的代言人。柳永俗文化代言人的地位及其行为选择与士大夫的价值观念悖离,使他的词在当时及其后代经常受到"俗"的非难。但是他的词却被广大市民所喜爱,流传很广。在市民百姓中,出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小说曾出现严重的“污浊现象”。文学商品化和社会进步受挫虽是原因.但更根本的原因是先进文化缺位:一方面当时小说的读者群和作者群不具备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当时的精英们未能以先进文化引导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5.
韩晓英 《文教资料》2011,(17):68-70
杭嘉湖地区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人们的生活也与茶紧密相关。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沉淀下,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茶俗文化,同时杭嘉湖地区广泛流传着茶诗、茶词和茶歌谣。本文通过对茶诗词、歌谣的解读来研究杭嘉湖地区的茶俗文化,从四时八节、婚丧嫁娶、亲友聚会和乡土特色四个方面对茶俗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虽处于对峙状态,但双方也经常互派使节,这些使节一般都能言善辩和博闻多识,这跟他们日常参与隶事活动有关,这种活动可以展示他们的博学,同时又能扩充知识,南朝使节大多是当时文坛精英,或与当时文坛领袖交往密切,他们作为外交使节的言辞辩论和作为文坛精英的文学创作都大量用典,引领了文坛用隶的风气。  相似文献   

17.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他不愿压抑自己的个性,放纵自己,亦放纵自己的文笔,创作了大量的俗词,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俗"的特点,成了俗文化的代言人。柳永俗文化代言人的地位及其行为选择与士大夫的价值观念悖离,使他的词在当时及其后代经常受到"俗"的非难。但是他的词却被广大市民所喜爱,流传很广。在市民百姓中,出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亟需提出和面对文化生态建设的新课题。从文化对于人类生存尤其是精神性生存所具有的地位、价值、功能等出发,尝试提出元文化、根文化、雅文化、俗文化等基本概念指代一定的文化现象或因素。以此对当代中国现实的文化生态予以“问题透视和诊断”后得出,我国当代文化生态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元文化虚化、根文化弱化、雅文化不成熟、俗文化退化等问题。最后,文章提出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优化构建的逻辑理路: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中华民族元文化;二是要在全面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传承和强化中华民族根文化;三是立足时代与实践,借鉴和创造反映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规范文化;四是在文化自由和法治约束之上,全面保护繁荣中国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乡绅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是研究太原地区戏曲活动的重要参考文献,文章通过梳理分析有关戏曲方面的资料认为其有三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是记载的演戏情况、戏风戏俗,反映了当时太原地区戏曲的繁荣盛况;二是记载的演戏筹费模式,对考察当时的演剧戏资体制有很大帮助;三是反映了刘大鹏的戏曲态度,他虽遵礼重俗,对戏曲的礼乐性质有明确的体认,但是其内心深处却认为演戏是声色之娱,至多有点劝惩功能罢了。  相似文献   

20.
李秋华 《文教资料》2007,(23):126-128
宋代市俗文化承上启下,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笔重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宋代是我国文化的转型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市俗文化的兴盛究其原因在于当时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商品经济的发展、自上而下的文化享乐风气以及市俗文化本身的顽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